【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及过压保护系统
本技术涉及过压保护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及过压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简称LCD(LiquidCrystalDisplay),采用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具有规则性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加热呈现透明状的液体状态,冷却后出现结晶颗粒的混浊固体状态的物质。用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分子结构排列类似细火柴棒,被称为Nematic液晶,采用此类液晶制造的液晶显示器也就称为LCD(LiquidCrystalDisplay)。而液晶电视是在两张玻璃之间的液晶内,加入电压,通过分子排列变化及曲折变化再现画面,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世界上第一台液晶显示设备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日本夏普制造,被称之为TN-LCD(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目前,普遍应用在液晶电视机中,为了节省成本,采用LLC低带机功耗的方案。为了待机功耗低,传统的方案的VCC在空载时电压低,但在重载时电压很高,会超过芯片的过压保护的电压,则有可能烧坏芯片。为了防止这种异常状态的发生,在现有的线路上添加了一个线路,在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双重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压输入电路,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一端与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另一端用于输入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电连接;其中,所述双重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电压输入电路,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一端与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电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电路的另一端用于输入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ZD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及三极管Q1,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顺序经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1接地,所述电容C1的两端与所述电阻R1的两端并联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1的串联连接的节点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3、电阻R4及三极管Q2,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的电压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还包括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容C3的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良,陈东华,张世桐,洪志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