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92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端子、收容所述端子的内绝缘本体、与内绝缘本体固定配合的内盖以及一外绝缘本体。所述外绝缘本体,其包覆成型于上述内绝缘本体外。所述内盖,其与内绝缘本体固定配合,覆盖于端子上侧并固定上述若干端子,所述内盖的两侧设置有悬垂的挂钩,所述挂钩与内绝缘本体干涉配合。本电连接器大致呈L型,不会占用较大空间;在内绝缘本体注塑包覆外绝缘本体时,与内绝缘本体干涉配合的内盖可限制端子的移动,保持端子位置的精确度。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油门控制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常规的车用油门控制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上述端子于绝缘本体是组装完成。端子具有突出的接触部与汽车中的电路板连接。电路板上制作有线圈的线路,当油门踏板踩下时,踏板控制位置的变化会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到相关控制器,从未实现对油门大小的控制。常规的车用油门控制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和端子均大致呈直线型,占用空间较大,不符合电子元器件小型化的要求。并且,上述常规的车用油门控制电连接器的外绝缘本体和端子采用组装的方式连接,在生产过程效率较低。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油门控制电连接器解决此类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并占用较小空间。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若干端子,其大致呈L型,包括沿电连接器对接方向水平延伸的基部,位于基部的前端突出设置的接触部以及与基部垂直的焊接部;一内绝缘本体,其包括主体部、形成于主体部的若干收容固定所述端子的收容槽以及与主体部垂直的延伸部,其中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内绝缘本体的前端,焊接部延伸出延伸部外,主体部的两侧设置有贯穿主体部的固定槽;一内盖,其与内绝缘本体固定配合,覆盖于端子基部上侧并固定上述若干端子,所述内盖两侧设置有悬垂的挂钩,所述挂钩与内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两侧设置的固定槽相配合。作为本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的末端向外突出设置,内盖与内绝缘本体配合后,挂钩的末端突出内绝缘本体外。作为本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子的焊接部与基部之间设置有卡持部,卡持部与内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卡持固定所述端子。作为本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绝缘本体包括底部,底部设置有若干突出部,突出部的前端与所述端子的基部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对齐。作为本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绝缘本体的突出部的数量是端子数量的二分之一。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致呈L型的电连接器,较常规连接器较小,不会占用汽车内较大空间,可为其他电子元器件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外绝缘本体与内绝缘本体分解后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内盖与内绝缘本体和端子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电连接器从对接方面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新型的电连接器100,其用以与汽车中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未图示)对接。电连接器100包括若干端子10、收容所述端子10的内绝缘本体20、与内绝缘本体固定配合的内盖30以及一外绝缘本体40。其中,外绝缘本体40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包覆成型在内绝缘本体20及内盖30外。如图2-4所示,端子10大致呈L型,在本电连接器100中,端子10的数量为6根。每一根端子10均包括沿电连接器对接方向水平延伸的基部11,位于基部11前端弯折突出的接触部12以及与基部11垂直的焊接部13。每一根端子10在其基部11与焊接部13之间还设置有突出的卡持部14。如图2至图4所示,内绝缘本体20收容固定上述6根端子10。内绝缘额本体20包括主体部21、形成于主体部21的若干收容固定所属端子10的收容槽210以及与主体部21垂直的延伸部22。内绝缘本体20的本体部21包括底部210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引导臂212。底部210设置有若干沿电连接器对接方向向前延伸的突出部211,突出部211的数量为3根。另外,内绝缘本体20的主体部21的两侧设置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主体部的固定槽213。具体来讲,固定槽213位于引导臂212的后端。如图2和图3所示,内盖30与内绝缘本体20固定配合,覆盖于端子10的基部11上侧。内盖30包括覆盖于端子10的基部11上侧的基体部31,位于基体部31两侧悬垂设置的挂钩32。挂钩32的末端向外突出设置。如图1所示,包覆成型于上述内绝缘本体20外的外绝缘本体40大致呈L型,形成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本体41和与第二本体42。第一本体41包覆于内盖30及内绝缘本体20的主体部21外,第二本体42包覆于内绝缘本体20的延伸部22外。外绝缘本体40还包括位于第一本体41两侧且沿电连接器对接方向延伸的引导部411,与内绝缘本体20的主体部21的两侧引导臂212相应设置。以下详细描述各部分配合时的位置关系。其中端子10组装到内绝缘本体20时,其接触部12暴露于内绝缘本体20的主体部21的前端,焊接部13延伸出延伸部22外,突出的卡持部14固定配合在内绝缘本体20的收容槽210内。内盖30与内绝缘本体20配合时,挂钩32固定配合在内绝缘本体的固定槽213内,挂钩32的末端突出内绝缘本体20外。内盖30的主体部31覆盖于端子10的基部11上侧。端子10收容固定在内绝缘本体20后,内绝缘本体20的3根突出部211与6跟端子的位置关系详细来说如下:突出部211的前端与所述端子10的前端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第一根突出部位于第一、第二根端子之间,在投影面上回形成一等腰三角形;第二根突出部位于第三、第四根端子之间,在投影面上回形成一等腰三角形;第三根突出部位于第五、第六根端子之间,在投影面上回形成一等腰三角形。配合后的端子10、内绝缘本体20以及内盖30通过注塑成型被外绝缘本体40所包覆。所述引导部411和引导臂212的在电连接器对接方向上均较端子10的基部11的前端向外突出。第一本体41形成有第一收容空间410,第一本体41包覆于内盖30及内绝缘本体20的主体部21外,端子10以及内绝缘本体20的引导臂212位于第一收空间410内;第二本体42形成有第二收容空间420,第二本体42包覆于内绝缘本体20的延伸部22外,端子10的焊接部13位于第二收容空间420内。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致呈L型的电连接器100,便于与对接元器件对接,不会占用汽车内较大空间,可为其他电子元器件节省空间;其端子10与内绝缘本体20及内盖30配合后,可直接与外绝缘本体40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将外绝缘本体40包覆成型在内绝缘本体20外,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内绝缘本体20注塑包覆外绝缘本体40时,与内绝缘本体20干涉配合的内盖30可限制端子10的移动,保证端子10位置的精确度,尤其是端子10的接触部12与内绝缘本体的突出部211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间距n。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端子,其大致呈L型,包括沿电连接器对接方向水平延伸的基部,位于基部的前端突出设置的接触部以及与基部垂直的焊接部;一内绝缘本体,其包括主体部、形成于主体部的若干收容固定所述端子的收容槽以及与主体部垂直的延伸部,其中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内绝缘本体的前端,焊接部延伸出延伸部外,主体部的两侧设置有贯穿主体部的固定槽;一内盖,其与内绝缘本体固定配合,覆盖于端子的基部上侧并固定上述若干端子,所述内盖两侧设置有悬垂的挂钩,所述挂钩与内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两侧设置的固定槽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端子,其大致呈L型,包括沿电连接器对接方向水平延伸的基部,位于基部的前端突出设置的接触部以及与基部垂直的焊接部;一内绝缘本体,其包括主体部、形成于主体部的若干收容固定所述端子的收容槽以及与主体部垂直的延伸部,其中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内绝缘本体的前端,焊接部延伸出延伸部外,主体部的两侧设置有贯穿主体部的固定槽;一内盖,其与内绝缘本体固定配合,覆盖于端子的基部上侧并固定上述若干端子,所述内盖两侧设置有悬垂的挂钩,所述挂钩与内绝缘本体的主体部两侧设置的固定槽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兴联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