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15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一体式集热罩包括:混气部壳体;火盖部壳体,所述火盖部壳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的上方,所述混气部壳体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混气空腔,所述火盖部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的火孔;集热部壳体,所述集热部壳体一体连接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上方,所述集热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集热空腔,所述集热空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体结构,简化了灶具结构和成本,减少了零件。此外,通过集热部壳体起到集热的作用,使得外环火焰内聚,减少了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增加了效率。同时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集热空腔内的燃气进行预热,有利于灶具热效率的提升。

Integrated heat collector, cooker burner and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灶具燃烧器结构类似,基本上都包括引射管、燃气座及设于燃气座上的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燃气经引射管引射后进入基座,基座上设置有混气室,燃气和空气穿过混气室出气口进入火盖,经火盖上布置的火孔流出燃烧。高效和高负荷已然成为发展趋势,根据以往经验,增加集热罩是提升效率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1.额外增加一个集热罩,增加了灶具零部件数量和成本;2.现有的灶具二次空气补给没有针对性,导致二次空气补充效果不明显3.燃气、二次空气皆没有预热,余热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灶具的灶具燃烧器零件数量多、成本高、热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一体式集热罩,其特点在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包括:混气部壳体;火盖部壳体,所述火盖部壳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的上方,所述混气部壳体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混气空腔,所述火盖部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的火孔;集热部壳体,所述集热部壳体一体连接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上方,所述集热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集热空腔,所述集热空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较佳地,所述混气部壳体、所述集热部壳体以及所述火盖部壳体环绕延伸并形成一中部空间。本方案中,集热罩、混气室及火盖通过混气部壳体、集热部壳体、火盖部壳体的方式合为一体结构,简化了灶具结构和成本,减少了零件。此外,通过集热部壳体起到集热的作用,使得外环火焰内聚,减少了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增加了效率。同时在灶具燃烧器工作时,加热的火焰产生的热会通过集热部壳体传递进入集热空腔内,由此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集热空腔内的燃气进行预热,有利于灶具热效率的提升。较佳地,所述火盖部壳体上的火孔朝向所述中部空间设置。较佳地,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设置有一内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上的内部火盖,所述内部火盖上的火孔朝向所述中部空间设置。由此内部火盖上的火孔形成内环火,火盖部壳体上的火孔形成外环火。点燃灶具时先点燃内环火,然后由传火槽和传火孔进行传火至外环火。较佳地,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设置有一引射部壳体,其中,所述引射部壳体具有一外引射孔以及一内引射孔,所述外引射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所述内引射孔通过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内部火盖上的火孔连通。较佳地,所述引射部壳体一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以及所述内壳体。较佳地,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封闭于所述中部空间的下方。较佳地,所述基座一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所述内壳体以及所述引射部壳体。较佳地,所述混气部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基座的上侧之间形成有若干下进气槽,所述下进气槽连通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外侧以及所述中部空间。较佳地,所述火盖部壳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上进气槽,所述上进气槽连通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外侧以及所述中部空间。上进气槽可以补给二次空气,由此二次空气补给针对性强,二次空气利用率高,有利于提升灶具效率。同时加热的火焰产生的热会通过集热部壳体传递给上进气槽以加热二次空气,进一步提升效率。较佳地,所述混气部壳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下进气槽,所述下进气槽连通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外侧以及所述中部空间。下进气槽可以补给二次空气,由此二次空气补给针对性强,二次空气利用率高,有利于提升灶具效率。较佳地,所述火盖部壳体向上倾斜并相对于所述混气部壳体径向向内突出。进一步地,混气部壳体可以向上倾斜20-30度。较佳地,所述火盖部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传火孔和传火槽,所述传火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径向向内突出的混气部壳体下方开设有传火槽和传火孔,由此传火槽和传火孔隐藏于混气部壳体下方,这样的传火方式有效解决了传火槽和传火孔易堵以及传火不良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传火槽和传火孔与向上的内部火盖的内环火相匹配,通过内环火进行传火,并传递至火盖部壳体上的火孔形成外环火,可以有效提升传火效率。较佳地,所述传火槽自所述火盖部壳体的下表面延伸至所述火盖部壳体的内侧面。由此传火槽可以在被遮盖的情况下传火至火盖部壳体上的火孔形成外环火。较佳地,所述集热部壳体向上倾斜并相对于所述混气部壳体径向向外扩展。集热部壳体向上倾斜和外扩以用于形成对锅子等容器的支撑。集热部壳体上可以进一步设置支架以进行锅子的搁置。一种灶具燃烧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灶具燃烧器包括所述一体式集热罩。一种灶具,其特点在于,所述灶具包括所述灶具燃烧器。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集热罩、混气室及火盖通过混气部壳体、集热部壳体、火盖部壳体的方式合为一体结构,简化了灶具结构和成本,减少了零件。此外,通过集热部壳体起到集热的作用,使得外环火焰内聚,减少了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增加了效率。同时在灶具燃烧器工作时,加热的火焰产生的热会通过集热部壳体传递进入集热空腔内,由此加热产生的热量可以对集热空腔内的燃气进行预热,有利于灶具热效率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火盖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集热罩,其中,一体式集热罩包括混气部壳体1、火盖部壳体2、集热部壳体3、内壳体4、引射部壳体5、基座6、内部火盖7以及支架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混气部壳体1大致呈环状的形状,其中,混气部壳体1的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混气部壳体1位于火盖部壳体2的下方,两者之间的空腔互相连通。混气部壳体1主要起到混合气体的作用,配合火盖部壳体2以形成混气空腔A进行空气的混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还包括火盖部壳体2,本实施例的火盖部壳体2大致呈环状的形状,火盖部壳体2连接于混气部壳体1的上方,混气部壳体1与火盖部壳体2的内部空腔一起形成有混气空腔A,火盖部壳体2上形成有与混气空腔A连通的火孔22。火盖部壳体2起到原本的火盖的作用,用于向外的喷火以产生外环火。本实施例的混气部壳体1与火盖部壳体2一体连接,即两者连接形成一体或者直接一体制造,两者结合之后具有一体性。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体式集热罩还包括由集热部壳体3,集热部壳体3一体连接于火盖部壳体2的上方,集热部壳体3的内部形成有集热空腔B,集热空腔B与混气空腔A连通。集热部壳体3主要起到原本的集热罩的作用,负责进行集热的作用,其上方用于承载锅具。本实施例的集热部壳体3与火盖部壳体2一体连接,即两者连接形成一体或者直接一体制造,两者结合之后具有一体性。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混气部壳体1、集热部壳体3以及火盖部壳体2环绕延伸并大致成为环状的结构,在环状的结构的中间形成一大致呈圆形的中部空间,中部空间的中心产生内环火,中部空间的边缘形成外环火。本方案中,集热罩、混气室及火盖通过混气部壳体1、集热部壳体3、火盖部壳体2的方式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包括:混气部壳体;火盖部壳体,所述火盖部壳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的上方,所述混气部壳体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混气空腔,所述火盖部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的火孔;集热部壳体,所述集热部壳体一体连接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上方,所述集热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集热空腔,所述集热空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包括:混气部壳体;火盖部壳体,所述火盖部壳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的上方,所述混气部壳体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混气空腔,所述火盖部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的火孔;集热部壳体,所述集热部壳体一体连接于所述火盖部壳体的上方,所述集热部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集热空腔,所述集热空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部壳体、所述集热部壳体以及所述火盖部壳体环绕延伸并形成一中部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部壳体上的火孔朝向所述中部空间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设置有一内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体上的内部火盖,所述内部火盖上的火孔朝向所述中部空间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设置有一引射部壳体,其中,所述引射部壳体具有一外引射孔以及一内引射孔,所述外引射孔与所述混气空腔连通,所述内引射孔通过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内部火盖上的火孔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部壳体一体连接于所述混气部壳体以及所述内壳体。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集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集热罩的底部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封闭于所述中部空间的下方。8.如权利要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正好郑军妹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