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07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装座结构,包括电机安装部、轴承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与轴承安装部之间的联轴器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以及轴承安装部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和所述轴承安装部三者一体成型。该安装座结构不但同心度好,便于电机和丝杆轴承座的安装,而且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

A mounting sea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座结构
本技术涉及丝杆传动装置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座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丝杆传动装置,其安装座一般包括分体设置的电机安装座、联轴器安装座和丝杆轴承座,这样的安装座不但同心度较差,而且结构强度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座结构,其同心度好,便于电机和丝杆轴承座的安装,而且有助于提高结构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一种安装座结构,包括电机安装部、轴承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与轴承安装部之间的联轴器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以及轴承安装部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和所述轴承安装部三者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联轴器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安装部和轴承安装部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安装部和轴承安装部的右端;所述电机安装部与所述轴承安装部相互隔开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一联轴器安装孔。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座固定孔。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和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安装孔的直径与电机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安装部包括座体和贯穿所述座体前端和后端的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安装孔的直径与轴承组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和座体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和座体的右端;所述电机安装孔、联轴器安装孔、以及轴承安装孔三者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更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电机板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板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安装板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上。优选地,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用于传动连接丝杆轴并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前端上,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孔的后端上。更优选地,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所述第一油封和第二油封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内,并且所述第一油封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一轴承之间,所述第二油封位于所述第二端盖与第二轴承之间。更优选地,所述座体的前端上设有第一端盖固定孔,所述座体的后端上设有第二端盖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座体前端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上;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座体后端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其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以及轴承安装部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和所述轴承安装部三者一体成型,相对于现有的安装座结构,不但同心度较好,便于使用人员安装电机、联轴器和轴承组件,而且有助于提高安装座的结构。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较优选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包括电机安装部1、轴承安装部3和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1与轴承安装部3之间的联轴器安装部2;所述电机安装部1、联轴器安装部2、以及轴承安装部3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机安装部1、联轴器安装部2和所述轴承安装部3三者一体成型。由于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其电机安装部1、联轴器安装部2、以及轴承安装部3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电机安装部1、联轴器安装部2和所述轴承安装部3三者一体成型,所以,相对于现有的安装座结构,不但同心度较好,便于使用人员安装电机、联轴器和轴承组件,而且有助于提高安装座的结构。具体地,所述联轴器安装部2包括第一连接板2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一连接板21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安装部和轴承安装部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板22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安装部和轴承安装部的右端;所述电机安装部与所述轴承安装部相互隔开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连接板22之间形成一联轴器安装孔23。为了固定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安装座固定孔24。为了提高本技术的安装座结构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上分别设有三个所述安装座固定孔24。具体地,所述电机安装部1包括安装板11和设于所述安装板11上的电机安装孔12,所述电机安装孔12的直径与电机(图未示)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安装部3包括座体31和贯穿所述座体31前端和后端的轴承安装孔32,所述轴承安装孔32的直径与轴承组件4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21连接所述安装板11和座体31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板22连接所述安装板11和座体31的右端;所述电机安装孔12、联轴器安装孔23、以及轴承安装孔32三者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由于所述电机安装孔12、联轴器安装孔23、以及轴承安装孔32三者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从而使所述电机安装部1、联轴器安装部2和轴承安装部3三者的轴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为了安装电机的电机板(图未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1上还设有电机板固定孔13。为了提高电机板在安装板11上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电机板固定孔13的数量为四个,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安装板11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上。为了传动连接丝杆轴,所述轴承组件4包括第一端盖(图未示意)、第一轴承41、第二轴承42和第二端盖43;所述第一轴承42和第二轴承43用于传动连接丝杆轴(图未示)并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32内;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孔32的前端上,所述第二端盖43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孔32的后端上。为了防止漏油,所述轴承组件4还包括第一油封44和第二油封45;所述第一油封44和第二油封45设置在所述轴承安装孔32内,并且所述第一油封44位于所述第一端盖与第一轴承41之间,所述第二油封45位于所述第二端盖43与第二轴承42之间。为了在座体31上固定轴承组件4,本实施例所述座体31的前端上设有第一端盖固定孔(图未示),所述座体31的后端上设有第二端盖固定孔33。为了提高轴承组件4在座体31内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优选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座体31前端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上;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孔33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分别对应设于所述座体31后端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和右下角上。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安装部、轴承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与轴承安装部之间的联轴器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以及轴承安装部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和所述轴承安装部三者一体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安装部、轴承安装部和设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与轴承安装部之间的联轴器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以及轴承安装部三者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电机安装部、联轴器安装部和所述轴承安装部三者一体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安装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安装部和轴承安装部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电机安装部和轴承安装部的右端;所述电机安装部与所述轴承安装部相互隔开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一联轴器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座固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装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和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电机安装孔,所述电机安装孔的直径与电机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轴承安装部包括座体和贯穿所述座体前端和后端的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安装孔的直径与轴承组件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和座体的左端,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安装板和座体的右端;所述电机安装孔、联轴器安装孔、以及轴承安装孔三者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旭东华机电有限公司江西旭东华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