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马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75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马护栏,其涉及市政工程的分隔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的铁马护栏不方便移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铁马护栏,包括栏架,所述栏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架杆,所述架杆外侧壁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用于支撑栏架的支脚,所述架杆外侧壁两端沿其截面直径方向远离支脚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方便移动铁马护栏的效果。

An iron horse guard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马护栏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分隔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铁马护栏。
技术介绍
施工铁马又称为铁马、施工铁护栏、施工护栏、市政铁马等,高度基本都为1.0、1.2米。其主要作用是在市政或者道路施工时,用于隔离区域性施工现场,防止行人误入施工区域。现有授权公告号CN2056041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马护栏,其包括底座和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两端部的两侧主立柱、及设置于所述两侧主立柱之间的多个分别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固定连接的次立柱,所述两侧主立柱与所述底座为可拆卸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铁马护栏需要移动时,只能通过操作人员将铁马拎起,然后将拎起的铁马运输到需要的目的地,由于铁马自身存在重力,给铁马的移动带来不便,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铁马护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马护栏,包括栏架,所述栏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架杆,所述架杆外侧壁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用于支撑栏架的支脚,所述架杆外侧壁两端沿其截面直径方向远离支脚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马的架杆同时设置有支脚和万向轮,操作人员需要移动铁马时,需要先将架杆上万向轮的一端转向地面,万向轮能将铁马护栏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成滚道摩擦,从而起到方便移动铁马护栏的作用,当铁马护栏移动到目标位置时,再次转动架杆使支脚的一端接触地面,从而使铁马护栏放置的更加稳定。进一步地,所述支杆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转动架设有转杆,所述转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架杆正对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呈啮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架杆切换支脚和万向轮时,操作人员只需将需要转动的架杆处提高,然后转动转杆并带动转杆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架杆转动,从而起到方便切换架杆上万向轮和支脚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转杆远离第一锥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摇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杆能够增大转杆转动需要的力臂,力臂增大转动转杆的力不变,操作人员需要施加在摇杆上的主动力就会减小,从而起到方便转动转杆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摇杆接触手掌的位置设置有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起能够增大手掌与摇杆的摩擦力,防止操作人员在转动摇杆时与摇杆发生相对滑动,从而起到方便转动摇杆的作用,进而起到方便转杆转动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连接在架杆外侧壁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架杆的一端设置有匚型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开口端接触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匚型的支撑杆开口处接触地面,每个支撑杆有两个端部接触地面,从而起到提高支脚与地面接触点的作用,支脚与地面的接触点增加,支脚与地面的支撑点也会增多,从而起到提高铁马护栏放置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接触地面的一端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螺纹套设在支撑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不可避免的会与地面发生摩擦,地面相应的会对支撑杆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保护筒可以将支撑杆和地面隔开,有效的防止支撑杆直接接触地面,从而起到保护支撑杆的作用,进而起到提高支撑杆使用寿命的作用;且螺纹连接的保护套,能够提高保护套与支撑杆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支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环筒,所述架杆转动套设在环筒内,所述环筒外侧壁螺纹穿设有抵触杆,所述抵触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抵触在架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杆在环筒内转动时,每次转动完架杆后,需要将旋转后的架杆固定住时,只需要旋转抵触杆,抵触杆抵触在架杆上,并将架杆侧壁远离抵触杆的位置抵触在环筒内侧壁,通过环筒内侧壁、抵触杆的端部和架杆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固定住架杆的位置,需要转动架杆时只需旋松抵触杆,从而起到方便固定在环筒内固定架杆位置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架杆外侧壁开设有限位环槽,所述限位环槽转动卡设在环筒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架杆上的限位环槽能够卡住环筒端面,从而使架杆只能在环筒内转动,架杆和环筒不能发生相对的轴向位移,从而起到提高铁马护栏相对稳定性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采用了架杆、万向轮和支脚,从而产生方便移动铁马护栏的效果;2、采用了转杆、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从而产生方便切换支脚和万向轮的效果;3、采用了环筒和抵触杆,从而产生固定架杆转动后位置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本技术实施例中耳板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环筒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杆;11、栏架;12、环筒;13、抵触杆;14、耳板;15、磁铁;2、转杆;21、摇杆;22、防滑凸起;23、第一锥齿轮;24、转动卡槽;3、架杆;31、第二锥齿轮;32、支脚;33、万向轮;34、限位环槽;35、连接杆;36、支撑杆;37、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铁马护栏,包括栏架11,栏架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支杆1,两根支杆1靠近地面的一端均焊接有环筒12,环筒12内转动穿设架杆3,架杆3垂直于栏架11所形成平面,架杆3侧壁的两端设置支脚32,支脚32包括垂直焊接在架杆3上的连接杆35,连接杆35远离架杆3的一端焊接支撑杆36,支撑杆36呈匚型设置,且匚型的支撑杆36开口处向远离架杆3的方向设置,架杆3接触地面的两端螺纹套设保护套37,架杆3上侧壁沿且截面直径方向远离连接杆35的一端设置万向轮33。参照图1和图2,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用铁马护栏将需要施工的区域围起来时,只需先用货车将铁马护栏运送至目标位置的附近,然后操作人员转动架杆3将万向轮33转动至接触地面的位置,然后握住栏架11远离地面的一端,并推动栏架11,栏架11在万向轮33的作用下,会顺着操作人员施加主动力的方向滑动,当栏架11移动至目标位置后,转动架杆3将支脚32转动至接触地面的位置,并使支撑杆36的端抵触在地面上,相比较万向轮33而言,支撑杆36和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会将栏架11很稳的固定在地面上,从而起到分隔施工现场和路过行人的作用。参照图1和图3,支杆1侧壁设置两块耳板14,两块耳板14均平行于架杆3设置,耳板14内转动穿设转杆2,转杆2外侧壁穿设在耳板14内的位置开设转动卡槽24,耳板14卡在转动卡槽24处,防止转杆2在耳板14内上下移动,转杆2靠近地面的一端套设第一锥齿轮23,架杆3上套设第二锥齿轮31,第一锥齿轮23和第二锥齿轮31相互啮合,转杆2远离第一锥齿轮23的一端设置Z型的摇杆21,摇杆21接触手掌的位置设置条形的防滑凸起22。参照图1和图3,需要切换架杆3上的万向轮33和支脚32时,操作人员需要将栏架11的一端拎起,同时握住栏架11这一端的摇杆21,然后旋转摇杆21,摇杆21带动转杆2转动,转杆2带动第一锥齿轮23转动,第一锥齿轮23带动第二锥齿轮31转动,第二锥齿轮31带动架杆3转动,架杆3转动带动万向轮33和支脚32切换;栏架11多为铁制品,当栏架11存放在一起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马护栏,包括栏架(11),所述栏架(1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靠近地面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架杆(3),所述架杆(3)外侧壁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用于支撑栏架(11)的支脚(32),所述架杆(3)外侧壁两端沿其截面直径方向远离支脚(32)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33)。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5 CN 20182183005931.一种铁马护栏,包括栏架(11),所述栏架(11)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靠近地面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架杆(3),所述架杆(3)外侧壁的两端相对设置有用于支撑栏架(11)的支脚(32),所述架杆(3)外侧壁两端沿其截面直径方向远离支脚(32)的一端设置有万向轮(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马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转动架设有转杆(2),所述转杆(2)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3);所述架杆(3)正对第一锥齿轮(23)的位置套设有第二锥齿轮(31),所述第一锥齿轮(23)与第二锥齿轮(31)呈啮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马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2)远离第一锥齿轮(23)的一端设置有摇杆(21)。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金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