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47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30
本申请涉及基坑围护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包括双管体和固定连接于双管体顶部的固定板,所述双管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双管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阻隔装置;所述阻隔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固定板顶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双管体内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该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转动带动副锥齿轮一侧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阻隔板上下翻动,便于对灌入的浆液进行阻隔,达到了堵漏效果好的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基坑围护施工
,具体为一种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止水墙是基坑建设支护过程中常见的结构之一,但是随着基坑对止水墙的支护以及防水要求不断提高,止水墙辅助用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急需去完善。
[000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装置在堵漏时,注浆后容易通过漏水处流入水层,需要对其进行大量的注浆,而且注浆容易因水的流动被冲散,注浆后,浆液内部容易含有较多的气体,使得注浆凝结变硬后的硬度降低,堵漏效果差,故而提出一种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具备堵漏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注浆后浆液内部容易含有较多的气体,使得注浆凝结变硬后的硬度降低,堵漏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堵漏效果好的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包括双管体和固定连接于双管体顶部的固定板,所述双管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双管体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阻隔装置;
[0006]所述阻隔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固定板顶部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双管体内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所述双管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主锥齿轮相啮合的副锥齿轮,所述副锥齿轮远离主锥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隔板内部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阻隔板。
[0007]本申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转动带动副锥齿轮一侧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阻隔板上下翻动,便于对灌入的浆液进行阻隔,能够有效避免浆液出现大量流失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浆液被水冲散的情况,达到了堵漏效果好的优点。
[0008]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为实心的圆柱体,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双管体内部的中心位置。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板设置于双管体内部的中心位置,便于将双管体内部分隔为两个大小相同的注浆腔。
[0010]进一步,所述双管体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转轴相适配的安装腔,所述第一转轴与双管体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转轴与双管体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双管体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转轴相适配的安装腔,便于对第一转轴进行防护,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浆液污染第一转轴的情况。
[0012]进一步,所述阻隔板的外形为半圆形,所述阻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多个的通孔。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阻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数量为多个的通孔,便于灌入的浆液从通孔内部流出。
[0014]进一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双管体内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外部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出料管和电磁控制阀之间的配合,便于对搅拌箱流出的浆液进行流速控制。
[0016]进一步,所述搅拌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板。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料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插板,便于对进料管流入的浆液进行流速控制。
[0018]进一步,所述搅拌箱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搅拌箱一侧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搅拌箱内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固定套两侧的搅拌杆进行旋转,便于对搅拌箱内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能够将浆液中的空气排出,能够有效的提高浆液凝结后的硬度,达到了堵漏效果好的优点。
[0020]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位于搅拌箱一侧的支撑架,所述搅拌杆上下对称的分布于固定套的两侧。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搅拌杆上下对称的分布于固定套的两侧,便于对搅拌箱内部的浆液进行充分搅拌。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3]1、该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通过启动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带动主锥齿轮转动,主锥齿轮转动带动副锥齿轮一侧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阻隔板上下翻动,便于对灌入的浆液进行阻隔,能够有效避免浆液出现大量流失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浆液被水冲散的情况,达到了堵漏效果好的优点。
[0024]2、该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转动带动固定套两侧的搅拌杆进行旋转,便于对搅拌箱内部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能够将浆液中的空气排出,能够有效的提高浆液凝结后的硬度,达到了堵漏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注浆后浆液内部容易含有较多的气体,使得注浆凝结变硬后的硬度降低,堵漏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申请结构剖视图;
[0026]图2为本申请结构正视图;
[0027]图3为本申请图1所示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双管体;2、固定板;3、隔板;4、阻隔装置;5、搅拌箱;6、出料管;7、电磁控制阀;8、搅拌装置;9、进料管;10、插板;11、伺服电机;12、第一转轴;13、主锥齿轮;14、副锥齿轮;15、第二转轴;16、阻隔板;17、通孔;18、驱动电机;19、第三转轴;20、固定套;21、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3,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包括双管体1和固定连接于双管体1顶部的固定板2,双管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双管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阻隔装置4。阻隔装置4包括固定安装于固定板2顶部的伺服电机11,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双管体1内部的第一转轴12,双管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2相适配的安装腔,通过双管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2相适配的安装腔,便于对第一转轴12进行防护,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浆液污染第一转轴12的情况。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13,双管体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包括双管体(1)和固定连接于双管体(1)顶部的固定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管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3),所述双管体(1)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阻隔装置(4);所述阻隔装置(4)包括固定安装于固定板(2)顶部的伺服电机(11),所述伺服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双管体(1)内部的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13),所述双管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主锥齿轮(13)相啮合的副锥齿轮(14),所述副锥齿轮(14)远离主锥齿轮(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至隔板(3)内部的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为实心的圆柱体,所述隔板(3)固定连接于双管体(1)内部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管体(1)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2)相适配的安装腔,所述第一转轴(12)与双管体(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转轴(15)与双管体(1)的连接方式均为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预埋型双液注浆堵漏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豪郭迎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金达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