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47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胶黏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UV减粘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UV减粘层以及离型膜层;其中,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多官能度单体、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溶剂;其中,聚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15万。

A UV visbreaking protective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胶黏带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V减粘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半导体晶片或基板在贴合切割胶带后将经历分割(切割)成元件小片、切割胶带的延伸(扩展)、将元件小片从切割胶带剥离(拾取,即pickup)等各工序。对于这些工序中使用的切割胶带,期望对切割工序中形成的元件小片(芯片)具有充分的粘合力,同时在拾取工序时粘合力减小至不产生残胶的程度。作为切割胶带,有如下的切割胶带:在对紫外线和/或电子束等活性光线具有透射性的基材膜上涂布有由紫外线等引起聚合固化反应的粘合剂层。该切割胶带采取如下方法:在切割工序后对粘合剂层照射紫外线等使粘合剂层聚合固化而使粘合力降低后,拾取分割成的芯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提高加工器件的拾取性能,会造成初粘力与剥离强度较低,容易出现脱落;当紫外固化之后,较难实现压敏剂容易脱落,对被粘接物不会造成污染;同时实现被粘接物与压敏剂之间有一定的粘度,不会使被粘接物松动、脱落而造成物件崩裂、飞溅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UV减粘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UV减粘层以及离型膜层;其中,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多官能度单体、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其中,聚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15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按重量份计,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35~60份聚丙烯酸酯、5~30份多官能度单体、0.1~2.5份交联剂、0.1~1.5份光聚合引发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聚丙烯酸酯的粘度为1000~3000cps。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多官能度单体选自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3-(4-羟基-2-甲基苯基)-2-丙烯酸、5-(3,4-二羟基苯基)-2,4-戊二烯酸、3-羟基辛-7-烯酸、2,3-二羟基丙基丙烯酸酯、3-羟基-4-戊烯酸叔丁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多官能度单体的碳原子为8~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多官能度单体为3-羟基-4-戊烯酸叔丁酯与3-羟基辛-7-烯酸。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还包括抗静电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基材层的厚度为50~70μm,UV减粘层的厚度为5~15μm,离型膜层的厚度为5~1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基材选自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膜、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丙烯系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以及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UV减粘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将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涂布于基材表面,烘干;再于减粘层表面贴合离型膜层,即得所述UV减粘保护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护膜具有优异的粘合力,UV照射前具有高粘合力,剥离力高,UV照射后具有低粘合力,UV剥离力低,抗静电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组分或者操作与另一个组分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组分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成分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成分所固有的要素。本专利技术中的词语“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此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外。应当理解,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成分的量的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UV减粘保护膜,依次包括基材层、UV减粘层以及离型膜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材选自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乙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膜、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乙烯、聚丙烯、丙烯系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以及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基材为聚氯乙烯,本专利技术的聚氯乙烯基材为本领域技术熟悉的材料,对购买厂家不做特别限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多官能度单体、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优选地,按重量份计,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35~60份聚丙烯酸酯、5~30份多官能度单体、0.1~2.5份交联剂、0.1~1.5份光聚合引发剂;更优选地,按重量份计,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50份聚丙烯酸酯、20份多官能度单体、1.2份交联剂、0.75份光聚合引发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15万;优选地,聚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3.5万~14万。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酸酯的粘度为1000~3000cps;优选地,聚丙烯酸酯的粘度为2000~2500cps。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聚丙烯酸酯购自巨胜科技有限公司,本专利技术对购买厂家不做特别限制。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通过调节所用聚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以及粘度,可以降低切割过程中的崩裂现象,同时也能够优化UV固化后,晶圆的拾取性能,同时减少晶圆的脱落、松动现象,这可能由于当分子量过小、粘度较低时,分子自由运动能力较高,在晶圆等器件表面的铺展、渗透能力较高,但同时在会降低粘结边缘的稳定性,造成飞溅、崩裂现象,且在固化过程中,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分子级别的间隙,随着分子密度的减小,会有较大缝隙产生,造成晶圆等器件的脱落与松动;而当分子量较大、较高时,分子彼此间的缠绕密度提高,流动性降低,则会劣化晶圆的拾取性能,同时,随着固化进行,分子密度进一步提高,内聚力明显增大,分子与晶圆表面的作用力显著降低,同样会造成晶圆等器件的脱落与松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多官能度单体选自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3-(4-羟基-2-甲基苯基)-2-丙烯酸、5-(3,4-二羟基苯基)-2,4-戊二烯酸、3-羟基辛-7-烯酸、2,3-二羟基丙基丙烯酸酯、3-羟基-4-戊烯酸叔丁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优选地,多官能度单体的碳原子为8~15;进一步优选地,多官能度单体为3-羟基-4-戊烯酸叔丁酯与3-羟基辛-7-烯酸;进一步优选地,3-羟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减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基材层、UV减粘层以及离型膜层;其中,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多官能度单体、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其中,聚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15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减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基材层、UV减粘层以及离型膜层;其中,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聚丙烯酸酯、多官能度单体、交联剂、光聚合引发剂;其中,聚丙烯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12万~15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V减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UV减粘层的制备原料包括35~60份聚丙烯酸酯、5~30份多官能度单体、0.1~2.5份交联剂、0.1~1.5份光聚合引发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V减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聚丙烯酸酯的粘度为1000~3000cp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V减粘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多官能度单体选自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3-(4-羟基-2-甲基苯基)-2-丙烯酸、5-(3,4-二羟基苯基)-2,4-戊二烯酸、3-羟基辛-7-烯酸、2,3-二羟基丙基丙烯酸酯、3-羟基-4-戊烯酸叔丁酯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UV减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跃虎曾庆明诸葛锋宋亦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硕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