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及其振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463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6:03
一种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及其振动盘,其中,轨道包括直线输送轨道本体和盖板,盖板设在直线输送轨道本体形成物料流道,在物料流道的底面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物料流道内移动的斜向气槽,斜向气槽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斜向气槽出气端与物料流道相通,斜向气槽的中线与底面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或者在物料流道的侧面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物料流道内移动的斜向气槽,斜向气槽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斜向气槽出气端与物料流道相通,斜向气槽的中线与侧面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安装时空间占用小的优点。

Pure Pneumatic Linear Conveyor Track and Its Vibrating D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及其振动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物料的振动盘的配件,尤其是一种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及其振动盘。技术背景中国专利文献CN205150982U公开了一种自动送料器的直震震体,包括直振上板、直振下板和直振配重体,一对直振振源设置于所述直振上板和直振下板的两侧,每个所述直振振源包括直振压电片(上直振弹片、下直振弹片和压电振子连接块,所述上直振弹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直振上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直振弹片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直振下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直振弹片和下直振弹片的自由端与所述压电振子连接块,所述压电振子连接块与所述直振压电片的下部连接,所述直振压电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直振配重体,并将所述直振配重体悬在所述直振上板和直振下板之间。采用了上述直震震体的送料器,其送料速度虽然可提升40%-50%,振幅高度降低60%-70%,具有平稳、精准和速度快的优点,但是,这种直震震体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和安装时空间占用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安装时空间占用小的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及其振动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包括直线输送轨道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板设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形成物料流道,在所述物料流道的底面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内移动的斜向气槽,所述斜向气槽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出气端与物料流道相通,所述斜向气槽的中线与底面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或者在所述物料流道的侧面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内移动的斜向气槽,所述斜向气槽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出气端与物料流道相通,所述斜向气槽的中线与侧面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盖板与物料流道的一个侧面之间设有小于物料最小尺寸的间隙。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包括第一气轨组件和第二气轨组件,所述第一气轨组件和第二气轨组件左右拼合后构成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所述第一气轨组件的与第二气轨组件拼合的第一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气槽,在所述第二气轨组件与第一气轨组件拼合的第二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槽,所述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拼合后构成整体气槽,所述整体气槽将外接气源与斜向气槽串通。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的出料端设有一台阶,在所述台阶上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的流槽与所述物料流道的载面形状和尺寸相吻合。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盖板设在第一气轨组件的上底面上,在所述盖板与所述上底面之间设有Z向调节垫片。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Z向调节垫片的厚度在0.05mm-0.4mm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连接板的流槽两侧的面板设有高度差,其中,与盖板相接的面板低于另一面板,且盖板所在的第一气轨组件的上底面也低于第二气轨组件的上底面,其高度差与所述连接板的流槽两侧的面板设有的高度差相等。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高度差在0.1mm-0.5mm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还包括直线轨道固定座,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与所述直线轨道固定座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所述直线轨道固定座的上部设有安装槽,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的下部与所述安装槽连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是一体式结构,所述盖板设在直线输送轨道本体的一侧,在所述盖板的相对侧设有宽度调节板,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所述盖板和宽度调节板共同构成物料流道。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所述盖板与直线输送轨道本体之间设有Z向调节垫片。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的用于安装盖板的一侧底面高于用于安装宽度调节板的一侧的底面,构成物料流道的一个侧面。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斜向气槽设在所述宽度调节板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振动盘,包含有上述的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本技术由于采用了纯气动的推进物料,省去了现有直振轨道中的直振上板、直振下板、直振配重体和直振振源等部件,不仅结构变得更为简单,而且价格便宜,再,直线轨道的长度还不受直振振源的长度限制,使得直线轨道的长度变得无限长;由于省去了直振上板、直振下板、直振配重体和直振振源等部件,使得本技术的体积更少,安装时占用空间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直线输送轨道本体和盖板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D向结构示意图。图12是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物料流道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7,图1至图7揭示的是一种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第一实施例,包括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和盖板2,所述盖板2设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形成物料流道3,在所述物料流道3的底面31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3内移动的斜向气槽33,所述斜向气槽33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出气端与物料流道3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的中线与底面31的夹角β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本技术由于仅用气体作为动力源,物料受盖板2和斜向气槽33的中线与底面31的夹角β的约束,使得物料只能在物料流道3顺着由斜向气槽33吹气,被盖板2分解的方向S运行到物料流道3的末端。优选的,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包括第一气轨组件11和第二气轨组件12,所述第一气轨组件11和第二气轨组件12左右拼合后构成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气轨组件11的与第二气轨组件12拼合的第一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气槽112,在所述第二气轨组件12与第一气轨组件11拼合的第二面12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槽122,所述第一气槽112和第二气槽122拼合后构成整体气槽,所述整体气槽将外接气源与斜向气槽33串通;本实施例中,整体气槽为两个,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多外的结构,设置多个气槽的目的,主要是要使气压均衡。为了观察物料在物料流道3运行情况,所述盖板2与物料流道3的一个侧面之间设有小于物料最小尺寸的间隙34,如果出现物料堆积等现象,操作人员可以用细丝等器件,从间隙34伸入到物料流道3内,将堆积的物料分开,以保证物料的正常运行。优选的,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的出料端设有一台阶13,在所述台阶13上设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上的流槽141与所述物料流道3的载面形状和尺寸相吻合。优选的,所述盖板2设在第一气轨组件11的上底面113上,在所述盖板2与所述上底面113之间设有Z向调节垫片(未画出),所述Z向调节垫片的厚度可以在0.05mm-0.4mm之间选择,用于调节物料流道3的高度Z,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物料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是设在第一气轨组件11的上底面113上的,但是根据需要,所述盖板2也可以设在第二气轨组件12的上底面上,根据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和盖板(2),所述盖板(2)设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形成物料流道(3),在所述物料流道(3)的底面(31)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3)内移动的斜向气槽(33),所述斜向气槽(33)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出气端与物料流道(3)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的中线与底面(31)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或者在所述物料流道(3)的侧面(32)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3)内移动的斜向气槽(33),所述斜向气槽(33)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出气端与物料流道(3)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的中线与侧面(32)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和盖板(2),所述盖板(2)设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形成物料流道(3),在所述物料流道(3)的底面(31)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3)内移动的斜向气槽(33),所述斜向气槽(33)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出气端与物料流道(3)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的中线与底面(31)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或者在所述物料流道(3)的侧面(32)上间隔预定距离设有若干方向一致的用于吹送物料在所述物料流道(3)内移动的斜向气槽(33),所述斜向气槽(33)气源端与外接气源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出气端与物料流道(3)相通,所述斜向气槽(33)的中线与侧面(32)的夹角在15度-35度之间选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与物料流道(3)的一个侧面之间设有小于物料最小尺寸的间隙(3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包括第一气轨组件(11)和第二气轨组件(12),所述第一气轨组件(11)和第二气轨组件(12)左右拼合后构成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气轨组件(11)的与第二气轨组件(12)拼合的第一面(11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气槽(112),在所述第二气轨组件(12)与第一气轨组件(11)拼合的第二面(12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气槽(122),所述第一气槽(112)和第二气槽(122)拼合后构成整体气槽,所述整体气槽将外接气源与斜向气槽(33)串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气动直线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线输送轨道本体(1)的出料端设有一台阶(13),在所述台阶(13)上设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续强朱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展鑫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