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5215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采用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将含Cr废水加入电解槽废水室中,阳极室、缓冲室、阴极室加入Na2SO4溶液,回收室加入铬酸钠,启动废水室的电动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提供恒定电流,电流密度为0.5~0.7 mA/cm

A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Method for Recovering Chromium from Wastewater by Combination of Oxidation and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
本专利涉及一种含铬(Cr)废水的处理
,具体涉及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
技术介绍
铬是一种过渡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镀、印染、皮革加工、化学药品制造等行业,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铬在环境中具有多种形式,其中Cr(III)和Cr(VI)较稳定,两者可以相互转化,Cr(VI)的可迁移性、氧化性和水溶性强,毒性是Cr(III)的500-1000倍,易进入环境中,对生物有机体造成破坏。因此,Cr(VI)的使用已经得到严格控制,而Cr(III)使用量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且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其迁移性弱,但环境中存在锰氧化物和锰离子时,Cr(III)易被氧化为Cr(VI),进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有必要对大量含Cr(III)和Cr(VI)废水进行处理。目前,水溶液中铬的去除方式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吸附法等,但都存在无法避免的缺点。化学沉淀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投加化学药剂生成沉淀,但化学药剂需求量大,残余药剂和沉淀需进行二次处理;离子交换法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昂贵,使用后再生困难,且其主要针对低浓度含铬废水;生物法处理周期长,微生物生长环境不易控制;吸附法存在吸附速度慢、选择性差、吸附剂再生等问题,且其主要针对低浓度含铬废水,不易用于高浓度含铬废水的处理。且上述方法难以有效回收废水中的铬资源。所以,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将废水中铬回收并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方法。电渗析法是一种传统的废水脱盐技术,其常被用于含盐废水处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含盐废水中的阴阳离子可以实现有效分离,进而可以对含盐废水进行处理。双极膜(BPM)是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膜,其主要由阳离子交换膜层、阴离子交换膜层以及中间界面层组成,其最大的特点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中间界面层中的水可解离为H+和OH-,且其水解电压仅为0.828V,远小于电极水解电压(2.057V)。在电场力作用下,H+透过阳离子交换膜层向阴极移动,OH-透过阴离子交换膜层向阳极移动。近年来,双极膜与电渗析相结合的方法(双极膜电渗析,BMED)在酸碱回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双极膜技术的发展,BMED技术在化工行业、污染控制与能源行业等领域亦得到广泛应用。H2O2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一般情况下,H2O2会缓慢分解为H2O和O2,对环境污染小,相对环保。H2O2在不同pH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的氧化还原能力,当pH小于4时易将Cr(VI)还原为Cr(III),pH大于6.5时其可将Cr(III)氧化为Cr(VI),pH介于4到6.5之间时与Cr(III)、Cr(VI)发生类芬顿反应。因此,如果能将含铬废水pH调节至pH大于6.5,在添加H2O2的条件下,可使废水中的Cr全部转化Cr(VI)。本专利采用BMED技术,在添加H2O2的条件下,将废水中Cr(III)氧化为Cr(VI),其在电场力作用下迁移至铬回收室,同时缓冲室中的Na+在电场力作用下也会迁移至铬回收室与Cr(VI)形成铬酸钠,实现废水中铬的回收。该BMED系统还可同时串联多个含铬废水单元和铬酸回收室,大大降低单位能耗,提升电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回收含有Cr(III)和Cr(VI)废水中的Cr。在Cr(III)转变为Cr(VI)的同时,通过电迁移的方式分离回收Cr,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为实现本专利的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另案申请)与阴阳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相结合,以钌铱钛板为电极组成BMED处理系统。将含Cr(III)废水加入如上所述的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废水室中,阳极室、缓冲室、阴极室加入1~2mol/L的Na2SO4溶液,回收室加入少量起电解质作用的铬酸钠,启动设置在废水室的电动搅拌器,搅拌保持废水室废水均匀性;直流稳压电源提供恒定电流,电流密度为0.5~0.7mA/cm2,运行2.5h后,废水室处于碱性环境,于废水室加入氧化剂H2O2。经过8~12h完成回收去除。经过上述过程的处理,废水中铬去除率大于99.5%,回收率大于77.8%。利用双极膜水解离产生的OH-给废水提供碱性环境,利用H2O2氧化Cr(III),废水中的Cr(III)转化为Cr(VI)后与废水中本来存在的Cr(VI)均以铬酸根离子形态电迁移至铬回收室,而缓冲室中的Na+也迁移至铬酸回收室与Cr(VI)形成铬酸钠,实现废水中铬的转化、分离及回收,实现废水中Cr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该系统可实现多槽串联,降低单位能耗,提升电流效率。所述的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尼龙材料制成,为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的左右两端设置阳极与阴极,分别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有1~5个从阳极端(左端)到阴极端(右端)由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组成的含铬废水处理单元。含铬废水处理单元中左端钌铱钛板电极所处的空间为阳极室(同时作为酸室);右端钌铱钛板电极所处的空间为阴极室;阳极室右侧由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之间的空间为缓冲室,其主要是为防止酸室中的H+直接渗漏到铬酸钠回收室,而降低铬酸钠回收室的pH,因为在酸性环境中,Cr(VI)很容易被还原为Cr(III);缓冲室右侧由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之间的空间为铬酸钠室,铬酸钠室右侧由阴离子交换膜和双极膜之间的空间为废水处理室。当所述的含铬废水处理单元为2~5个单元时,从阳极端到阴极端,膜的排列依次为:2~5组“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双极膜”依次间隔而成。所述的废水处理室,设置有电动搅拌器,通过搅拌保持废水均匀性。所述的阳极和阴极,采用的是钌铱钛板。所述的双极膜,采用日本Astom公司BP-1E型双极膜,阴膜层朝阳极,阳膜层朝阴极。所述的氧化剂H2O2购自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为质量浓度为30%的H2O2。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极膜辅助电动法结合H2O2氧化Cr(III),从废水中回收铬。其处理过程如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将含铬废水注入各单元中的废水处理室,通电后,双极膜所产OH-调节废水室中pH至碱性。投加的H2O2将Cr(III)氧化为Cr(VI),在电场力作用下Cr(VI)以铬酸根离子形态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铬回收室移动,缓冲室中的Na+也向回收室迁移,在回收室与Cr(VI)形成铬酸钠,从而回收铬,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H2O2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废水中Cr(III),可以实现废水中Cr(III)的回收。废水中铬去除率大于99.5%,回收率大于77.2%。2、同时选用的化学试剂H2O2易于去除,环境影响小。3、利用双极膜理论水解离电压远低于水电解电压的特点,将多个处理单元交替串联,减少单位能耗,提升电流效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废水处理单元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三个废水处理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更好的理解,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中,1是电解槽,尼龙材料制成,为长方体槽状结构;2是阳极,为钌铱钛板,位于电解槽内的左端,与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利用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与阴阳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相结合,H2O2氧化回收废水中铬,其特征在于利用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将含Cr(III)废水加入电解槽废水处理室中,阳极室、缓冲室、阴极室加入1~2 mol/L的Na2SO4溶液,启动设置在废水室的电动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提供恒定电流,电流密度为0.5~0.7 mA/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利用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与阴阳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相结合,H2O2氧化回收废水中铬,其特征在于利用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将含Cr(III)废水加入电解槽废水处理室中,阳极室、缓冲室、阴极室加入1~2mol/L的Na2SO4溶液,启动设置在废水室的电动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提供恒定电流,电流密度为0.5~0.7mA/cm2,运行2.5h后,废水室处于碱性环境,于废水处理室加入氧化剂H2O2,经过8~12h完成回收去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氧化回收废水中铬的双极膜电渗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制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尼龙材料制成,其内部为长方体槽状结构,电解槽的左右两端设置阳极与阴极,分别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阳极与阴极之间设置有1~5个从阳极端到阴极端由阴离子交换膜、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双极膜组成的含铬废水处理单元;含铬废水处理单元中左端钌铱钛板电极所处的空间为阳极室;右端钌铱钛板电极所处的空间为阴极室;阳极室右侧由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之间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兴朱汉权陈日耀郑曦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