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5108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30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纤维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利用扭转层叠挤出技术,制备得到纳米铜抗菌母粒,再将母粒通过扭转层叠技术进行稀释并纺丝,得到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采用本技术可以提高纳米铜粒子的分散性,在保持良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氧化铜纳米粒子的用量,并可以减少纺丝过程中断头、飘丝等故障,提高成品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操作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大,具有工业化应用开发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加工,具体涉及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开发抗菌功能的pa6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或者避免细菌的感染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的抗菌锦纶纤维主要是通过添加具有抗菌功能的抗菌剂制得。抗菌剂分为天然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无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的安全性高,但稳定性和持久性差,限制了其应用。有机抗菌剂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无机抗菌剂具有耐热性好、不挥发、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通常为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如银、铜、锌等。从安全性角度,银溶出后会进入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而锌的抑菌效果稍差。铜不仅可以起到杀菌效果,也是人体含量第三的必须微量元素。因此,我们选择纳米铜粒子作为抗菌剂。

3、与银抗菌剂相比,在达到相同抗菌效果时,需要添加更多的铜抗菌剂。由于纳米级的粒子表面能大,容易在基体中发生团聚、分散不均,从而导致纤维力学性能下降。过多的抗菌剂的加入会造成纺丝困难,如飘丝、断头等故障,并且纤维中的小分子无机抗菌剂会向纤维表面迁移、脱落,影响其抗菌效果。专利cn105332083a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纳米铜尼龙母粒的质量百分比为5%~25%,PA6的质量百分比为9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双螺杆挤出机中一区温度200-240℃,二区温度220-250℃,三区温度230-270℃,四区温度230-270℃,五区温度230-270℃,六区温度230-270℃,七区温度230-270℃,扭转层倍器温度230-270℃,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纳米铜尼龙母粒的质量百分比为5%~25%,pa6的质量百分比为95~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浓度高分散纳米铜抗菌锦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双螺杆挤出机中一区温度200-240℃,二区温度220-250℃,三区温度230-270℃,四区温度230-270℃,五区温度230-270℃,六区温度230-270℃,七区温度230-270℃,扭转层倍器温度230-270℃,模头温度220-2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登龙白欣陈晓峰陈明鹏刘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