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087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注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其可增加对注塑空间的调节度,降低模具使用的固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工对注塑件的拿取,减少操作人员的烫伤现象,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模具的冷却速度,提高生产速率;包括第一支板、两组第二支板、两组第一气缸、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还包括两组第二气缸和两组模板,还包括第三气缸、电机、螺纹杆、螺纹管、真空泵和真空箱,还包括螺旋冷却管和散热片,螺旋冷却管外侧壁设置有多组散热片,右侧第二支板左端设置有风扇。

Injection Mold for Pla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胶注塑的
,特别是涉及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胶制品生产过程中,进行注塑时所使用的装置,其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其在塑料产品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支板、两组第二支板、两组第一气缸、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支板设置于两组第二支板顶端,第一支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顶端连接,两组第一气缸均设置于第一支板底端,两组第一气缸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一气缸输出端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两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输出端连接,两组第二支撑板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底端,两组第二支撑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第一模具设置于第二模具上侧,第一模具内和第二模具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模具底端和第二模具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底端和第二工作腔顶端连通,第一模具顶端设置有加料筒,加料筒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杆与左侧第二支撑板右端和右侧第二支撑板左端连接,加料筒内设置有加料腔,加料筒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底端与加料腔顶端左侧连通;这种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两组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支撑板向下移动,第一模具随之向下移动,第一模具向下移动至与第二模具顶端接触时,注塑料传输至加料筒内,加料筒内的注塑料再传输至第一工作腔内并进行注塑生产;这种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使用中发现,注塑空间较为固定,较难对其进行调节,模具使用较为固定,生产成本较高;注塑件完成注塑后,需要人工对注塑件进行拿取,注塑完成后模具的温度较难短时间降低,人工拿取注塑件较易发生烫伤的危险,较易造成生产事故;注塑完成后模具冷却速度较低,注塑件较难自模具内脱出,造成生产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加对注塑空间的调节度,降低模具使用的固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人工对注塑件的拿取,减少操作人员的烫伤现象,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提高模具的冷却速度,提高生产速率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支板、两组第二支板、两组第一气缸、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支板设置于两组第二支板顶端,第一支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顶端连接,两组第一气缸均设置于第一支板底端,两组第一气缸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一气缸输出端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两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输出端连接,两组第二支撑板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底端,两组第二支撑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第一模具设置于第二模具上侧,第一模具内和第二模具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模具底端和第二模具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底端和第二工作腔顶端连通,第一模具顶端设置有加料筒,加料筒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杆与左侧第二支撑板右端和右侧第二支撑板左端连接,加料筒内设置有加料腔,加料筒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底端与加料腔顶端左侧连通;还包括两组第二气缸和两组模板,两组第二支板底端设置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底端连接,第一底板上侧设置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底端设置有两组固定板,两组固定板顶端分别与第二底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板底端分别与第一底板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二气缸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具顶端和第一底板顶端中部,两组模板分别设置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两组模板左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左右两端和第二工作腔左右两端接触,第一模具顶端和第二模具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侧第二气缸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上侧模板顶端中部连接,下侧第二气缸输出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下侧模板底端中部连接,第一模具顶端左侧和模板左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一注料管,第一注料管底端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后与第一工作腔下侧连通,第一注料管外侧壁下侧与第四连接孔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注料管外侧壁上部与第三连接孔内侧壁接触,第一注料管顶端设置有第二注料管,第二注料管底端与第一注料管顶端连通,第二注料管顶端与加料筒底端连通;还包括第三气缸、电机、螺纹杆、螺纹管、真空泵和真空箱,电机设置于第一底板顶端上侧,电机底端与第一底板顶端左侧连接,螺纹杆设置于电机上侧,螺纹杆底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螺纹管套设于螺纹杆外侧,螺纹管内侧壁与螺纹杆外侧壁接触,第三气缸设置于左侧第二支板右端下侧,第三气缸左端与左侧第二支板右端下侧接触,真空箱设置于第三气缸右侧,第三气缸输出端与真空箱左端上侧连接,左侧第二支板下侧设置有连通孔,螺纹管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左端与螺纹管右端连接,第二连接杆右端穿过连通孔后与第三气缸左端连接,真空箱内设置有真空腔,真空箱底端设置有真空通口,真空通口与真空腔底端连通,真空箱顶端左侧设置有真空管,真空管输出端与真空腔顶端左侧连通,真空泵设置于左侧第二支板右侧,真空泵左端与左侧第二支板右端中部连接,真空泵输出端与真空管输入端连通;还包括螺旋冷却管和散热片,螺旋冷却管绕设于第二模具外侧壁,螺旋冷却管内侧壁与第二模具外侧壁连接,螺旋冷却管外侧壁设置有多组散热片,多组散热片内侧壁与螺旋冷却管外侧壁连接,右侧第二支板左端设置有风扇,风扇右端与右侧第二支板左端下侧连接。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还包括第四气缸和加压杆,第四气缸设置于加料筒上侧,加压杆设置于第四气缸下侧,加料筒顶端设置有安装孔,加压杆底端穿过安装孔插入至加料腔内,第四气缸输出端与加压杆顶端连接。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第一模具顶端右侧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底端与第一工作腔顶端右侧连通。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第一工作腔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右端和第二限位块左端分别与第一模板左端和右端连接,第二工作腔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右端和第四限位块左端分别与第二模板左端和右端连接。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还包括模具圈,模具圈设置于第二模具外侧,模具圈内侧壁下侧与第二模具外侧壁上侧连接。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设置于螺纹杆顶端,限位板底端与螺纹杆顶端连接。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还包括压力阀,压力阀连通设置于压力泵输出端。本技术的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左侧第二支板下侧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左右两端分别与滑槽左右两端接触,滑块中部设置有滑孔,连接杆左端穿过滑孔后与螺纹管右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使用时两组第一气缸分别带动两组模板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两组模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可实现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的空间的变化,可对不同大小的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支板(1)、两组第二支板(2)、两组第一气缸(3)、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4),第一支板(1)设置于两组第二支板(2)顶端,第一支板(1)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2)顶端连接,两组第一气缸(3)均设置于第一支板(1)底端,两组第一气缸(3)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板(1)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一气缸(3)输出端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两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3)输出端连接,两组第二支撑板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底端,两组第二支撑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第一模具设置于第二模具(4)上侧,第一模具内和第二模具(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模具底端和第二模具(4)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底端和第二工作腔顶端连通,第一模具顶端设置有加料筒(5),加料筒(5)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杆与左侧第二支撑板右端和右侧第二支撑板左端连接,加料筒(5)内设置有加料腔,加料筒(5)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管(6),进料管(6)底端与加料腔顶端左侧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第二气缸(7)和两组模板(8),两组第二支板(2)底端设置有第一底板(9),第一底板(9)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2)底端连接,第一底板(9)上侧设置有第二底板(10),第二底板(10)底端设置有两组固定板,两组固定板顶端分别与第二底板(10)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板底端分别与第一底板(9)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二气缸(7)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具顶端和第一底板(9)顶端中部,两组模板(8)分别设置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两组模板(8)左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左右两端和第二工作腔左右两端接触,第一模具顶端和第二模具(4)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侧第二气缸(7)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上侧模板(8)顶端中部连接,下侧第二气缸(7)输出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下侧模板(8)底端中部连接,第一模具顶端左侧和模板左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一注料管(29),第一注料管(29)底端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后与第一工作腔下侧连通,第一注料管(29)外侧壁下侧与第四连接孔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注料管(29)外侧壁上部与第三连接孔内侧壁接触,第一注料管(29)顶端设置有第二注料管,第二注料管底端与第一注料管(29)顶端连通,第二注料管顶端与加料筒底端连通;还包括第三气缸(11)、电机(12)、螺纹杆(13)、螺纹管(14)、真空泵(15)和真空箱(16),电机(12)设置于第一底板(9)顶端上侧,电机(12)底端与第一底板(9)顶端左侧连接,螺纹杆(13)设置于电机(12)上侧,螺纹杆(13)底端与电机(12)输出端连接,螺纹管(14)套设于螺纹杆(13)外侧,螺纹管(14)内侧壁与螺纹杆(13)外侧壁接触,第三气缸(11)设置于左侧第二支板(2)右端下侧,第三气缸(11)左端与左侧第二支板(2)右端下侧接触,真空箱(16)设置于第三气缸(11)右侧,第三气缸(11)输出端与真空箱(16)左端上侧连接,左侧第二支板(2)下侧设置有连通孔,螺纹管(14)右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左端与螺纹管(14)右端连接,第二连接杆右端穿过连通孔后与第三气缸(11)左端连接,真空箱(16)内设置有真空腔,真空箱(16)底端设置有真空通口,真空通口与真空腔底端连通,真空箱(16)顶端左侧设置有真空管(17),真空管(17)输出端与真空腔顶端左侧连通,真空泵(15)设置于左侧第二支板(2)右侧,真空泵(15)左端与左侧第二支板(2)右端中部连接,真空泵(15)输出端与真空管(17)输入端连通;还包括螺旋冷却管(18)和散热片(19),螺旋冷却管(18)绕设于第二模具(4)外侧壁,螺旋冷却管(18)内侧壁与第二模具(4)外侧壁连接,螺旋冷却管(18)外侧壁设置有多组散热片(19),多组散热片(19)内侧壁与螺旋冷却管(18)外侧壁连接,右侧第二支板(2)左端设置有风扇(20),风扇(20)右端与右侧第二支板(2)左端下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塑胶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支板(1)、两组第二支板(2)、两组第一气缸(3)、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4),第一支板(1)设置于两组第二支板(2)顶端,第一支板(1)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2)顶端连接,两组第一气缸(3)均设置于第一支板(1)底端,两组第一气缸(3)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板(1)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一气缸(3)输出端下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两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一气缸(3)输出端连接,两组第二支撑板均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底端,两组第二支撑板顶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第一模具设置于第二模具(4)上侧,第一模具内和第二模具(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模具底端和第二模具(4)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底端和第二工作腔顶端连通,第一模具顶端设置有加料筒(5),加料筒(5)左端和右端分别通过两组第一连接杆与左侧第二支撑板右端和右侧第二支撑板左端连接,加料筒(5)内设置有加料腔,加料筒(5)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料管(6),进料管(6)底端与加料腔顶端左侧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第二气缸(7)和两组模板(8),两组第二支板(2)底端设置有第一底板(9),第一底板(9)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分别与两组第二支板(2)底端连接,第一底板(9)上侧设置有第二底板(10),第二底板(10)底端设置有两组固定板,两组固定板顶端分别与第二底板(10)底端左侧和底端右侧连接,两组固定板底端分别与第一底板(9)顶端左侧和顶端右侧连接,两组第二气缸(7)分别设置于第一模具顶端和第一底板(9)顶端中部,两组模板(8)分别设置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内,两组模板(8)左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左右两端和第二工作腔左右两端接触,第一模具顶端和第二模具(4)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上侧第二气缸(7)输出端穿过第一连接孔后与上侧模板(8)顶端中部连接,下侧第二气缸(7)输出端穿过第二连接孔后与下侧模板(8)底端中部连接,第一模具顶端左侧和模板左侧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第三连接孔内设置有第一注料管(29),第一注料管(29)底端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后与第一工作腔下侧连通,第一注料管(29)外侧壁下侧与第四连接孔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注料管(29)外侧壁上部与第三连接孔内侧壁接触,第一注料管(29)顶端设置有第二注料管,第二注料管底端与第一注料管(29)顶端连通,第二注料管顶端与加料筒底端连通;还包括第三气缸(11)、电机(12)、螺纹杆(13)、螺纹管(14)、真空泵(15)和真空箱(16),电机(12)设置于第一底板(9)顶端上侧,电机(12)底端与第一底板(9)顶端左侧连接,螺纹杆(13)设置于电机(12)上侧,螺纹杆(13)底端与电机(12)输出端连接,螺纹管(14)套设于螺纹杆(13)外侧,螺纹管(14)内侧壁与螺纹杆(13)外侧壁接触,第三气缸(11)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滑鹏高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澳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