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496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及其制备方法,该汽车B柱由面至内依次为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制成的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和B柱内板(3);制备方法为: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和B柱内板(3)分别通过相应的高性能混杂纤维多角度编织制成对应的三维编织预制件,之后三维编织预制件利用热固性树脂真空辅助成型,成型的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B柱内板(3)顺次叠加制备而成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实现了B柱部件轻量化和高性能化,达到均质高强、质轻高刚以及抗震性能优异的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且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Composite Automotive B-pilla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作为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汽车技术研究的重点。其中,B柱(又称中柱)位于汽车白车身的中部,是重要的吸能与承力构件,垂直方向传力路径的主要部件。它在支承汽车顶盖的同时支撑前后车门,当车辆受到来自侧面的撞击时,也能抵御侧面碰撞所受到的冲击力,对车内人员的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创新动力系统设计,以抵消电池带来的整备质量增加,满足碰撞安全要求,同时最大化电池安装空间。传统纯钢制B柱已逐步淘汰,混合材料结构被广泛采用,高性能材料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密度低、强度高和抗疲劳性能优异以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工业设施设备中逐渐受到欢迎。但目前,市场上较多使用三维编织技术制备汽车引擎盖、传动轴、板簧等复合材料构件,较少使用该技术制造B柱结构。其中,国内专利CN105690793A和专利CN105134849A分别介绍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汽车传动轴和汽车板簧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三维编织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B柱由面至内依次为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制成的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和B柱内板(3);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和B柱内板(3)分别通过相应的高性能混杂纤维多角度编织制成对应的三维编织预制件,之后三维编织预制件利用热固性树脂真空辅助成型,成型的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B柱内板(3)顺次叠加制备而成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B柱由面至内依次为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制成的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和B柱内板(3);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和B柱内板(3)分别通过相应的高性能混杂纤维多角度编织制成对应的三维编织预制件,之后三维编织预制件利用热固性树脂真空辅助成型,成型的B柱侧围外板(1)、B柱加强板(2)、B柱内板(3)顺次叠加制备而成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柱侧围外板(1)和B柱内板(3)皆采用一种或多种高强高韧性纤维经三维编织形成预制件,预制件通过浸渍热固性树脂并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备成型;B柱侧围外板(1)和B柱内板(3)的厚度从顶端到低端一致,B柱侧围外板(1)和B柱内板(3)的厚度范围为2mm~4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高韧性纤维为玻璃纤维、UHMWPE纤维、芳纶纤维、氧化铝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固性树脂占B柱侧围外板(1)和B柱内板(3)的20wt%~40wt%。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汽车B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柱加强板(2)采用一种或多种高强高模纤维经三维编织形成预制件,预制件通过浸渍热固性树脂并采用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制备成型;B柱加强板(2)的厚度采用渐变形式,其中超高强区域(21)和碰撞受控变形区域(23)的厚度范围为1.5mm~2.5mm、过渡区域(22)的厚度范围为2.5mm~4mm。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典堂宗晟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