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82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包括:胎圈转运小车,包括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的限位槽,其下部设有转轮、用以将胎圈移动至胎圈预置的一侧;上胎圈装置,包括位于胎圈预置的上方的抓勾组件和能够移动抓勾组件、以将胎圈转运小车上的胎圈安装于胎圈预置上的移动机构。自动上胎圈设备通过胎圈转运小车存放并移动胎圈,胎圈转运小车可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因而无需定制胎圈托盘,提高了自动上胎圈设备的通用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

An Automatic Ring-Up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生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
技术介绍
胎圈是轮胎生产的必要部件,现有半钢轮胎生产过程中大部分需要人工上胎圈,工作人员将胎圈放置到设备中完成轮胎生产,人工上胎圈不利于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为克服人工上胎圈的缺点,部分企业研发出了自动上胎圈的设备,其由定位部件、胎圈夹持爪和驱动装置组成,在驱动装置作用下胎圈夹持爪沿定位部件径向移动实现胎圈托盘的抓取和松开,实现自动上胎圈功能。但该自动上胎圈装置所采用的方法需要使用定制的胎圈托盘和复杂的胎圈分离装置来实现,其通用性差、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在现有的轮胎厂中普及。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通用性高、成本较低的自动上胎圈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其轮胎转运小车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抓勾组件可直接从限位槽中勾取胎圈并将其安装在胎圈预置上,提高了自动上胎圈设备的通用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包括:胎圈转运小车,包括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的限位槽,其下部设有转轮、用以将胎圈移动至胎圈预置一侧的工位上;上胎圈装置,包括位于胎圈预置的上方的抓勾组件和能够移动所述抓勾组件、以将所述胎圈转运小车上的胎圈安装于胎圈预置上的移动机构。优选地,所述胎圈转运小车包括小车本体,所述小车本体上设有至少两根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限位梁,两相邻的所述限位梁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的直径、以将胎圈限位于二者之间,还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梁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垂直所述限位梁、以形成所述限位槽。优选地,所述小车本体的底部设有位于两相邻的所述限位梁之间的固定板,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相连。优选地,所述上胎圈装置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架上部两侧的X轴电缸组件、两端均与所述X轴电缸组件相连的Y轴电缸组件以及与所述Y轴电缸组件相连的Z轴电缸组件,所述抓勾组件与所述Z轴电缸组件相连。优选地,所述抓勾组件与所述Z轴电缸组件之间还设有用以带动所述抓勾组件转动的旋转气缸组件。优选地,所述抓勾组件包括用以与所述旋转气缸组件相连的连接座和用以抓取胎圈的抓勾,所述抓勾的上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下侧面。优选地,所述抓勾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抓勾本体,所述抓勾本体的下端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前端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二折弯部,所述抓勾为两个,二者在所述连接座的下侧面上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抓勾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反的一侧设有用以检测所述抓勾与胎圈之间距离的检测组件。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用以检测所述抓勾组件是否靠近胎圈的第一检测组件和用以检测胎圈是否落入所述第二折弯部和所述抓勾本体之间的第二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检测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或所述抓勾本体的下部设有能够吸牢胎圈以避免胎圈晃动的磁体。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动上胎圈设备包括胎圈转运小车和上胎圈装置,胎圈转运小车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胎圈转运小车的下部还设有转轮,推动转运小车可将胎圈移动至胎圈预置一侧的工位上;上胎圈装置包括抓勾组件和移动机构,抓勾位于胎圈预置的上方,移动机构与抓勾组件相连,其能够控制抓勾组件移动至胎圈预置所在位置,并将胎圈安装于胎圈预置上。自动上胎圈设备通过胎圈转运小车存放并移动胎圈,胎圈转运小车可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因而无需定制胎圈托盘,提高了自动上胎圈设备的通用性,降低了其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动上胎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胎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胎圈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抓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为:上胎圈装置1、胎圈转运小车2、胎圈预置3、抓勾组件4、支撑架11、X轴电缸组件12、Y轴电缸组件13、Z轴电缸组件14、旋转气缸组件15、小车本体21、限位梁22、限位架23、固定板24、连接座41、抓勾42、检测组件43、磁体4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动上胎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胎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胎圈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抓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自动上胎圈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胎圈转运小车2和上胎圈装置1。上胎圈装置1能够抓取胎圈转运小车2中的胎圈,并将其安装在胎圈预置3上。具体的,上胎圈装置1包括支撑架11,胎圈预置3位于支撑架11的下方,支撑架11上部设有移动机构,抓勾组件4与移动机构相连,并在移动机构的带动下沿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移动,其中X轴和Y轴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方向,Z轴为竖直方向。移动机构可具体为气缸、丝杠或电缸等机构。抓勾组件4可具体为电爪或气爪,抓勾组件4能够从胎圈转运小车2上抓取胎圈,并将其安装在胎圈预置3上,抓勾组件4的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胎圈转运小车2包括小车本体21,小车本体21的下方设有转轮,小车本体21上方设有限位槽,限位槽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限位槽的槽口竖直向上,为方便抓取胎圈,限位槽的高度小于胎圈的直径,当胎圈放入限位槽后,胎圈的上部高于限位槽的槽口,抓勾组件4可直接将胎圈抓走。转运小车2可将胎圈移动至胎圈预置3一侧的工位上,该工位位于抓勾组件4的下方。当然,限位槽的侧壁还可设置便于抓勾42抓取的开口结构,开口结构的形状可具体为三角形或Y型等。本实施例中,自动上胎圈设备通过上胎圈装置1中的抓勾组件4抓取胎圈转运小车2上的胎圈,并将该胎圈安装在胎圈预置3上。一方面胎圈转运小车2能够存放并移动多种型号的胎圈,通用性较高;另一方面,自动上胎圈设备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安装,能够降低企业的设备成本。可选的,小车本体21为框架式结构,如图3所示,其底板为角钢或钢管等材料焊接成的矩形框架,小车本体21上设有至少两根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限位梁22,限位梁22的两端通过支柱支撑。两相邻的限位梁22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的直径,限位梁22之间设有能够对胎圈两侧进行限位的限位部,限位部和限位梁22形成限位槽,限位槽的宽度略宽于胎圈的宽度。当胎圈放置在中时,两限位梁22在径向上对胎圈进行限位,限位部从两侧固定胎圈,防止其发生翻倒。具体的,小车本体21底部设有位于两相邻的限位梁22之间的固定板24,限位部为钢筋等材料弯曲得到的限位架23,限位架23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段,竖直段的下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胎圈转运小车(2),包括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的限位槽,其下部设有转轮、用以将胎圈移动至胎圈预置(3)一侧的工位上;上胎圈装置(1),包括位于胎圈预置(3)的上方的抓勾组件(4)和能够移动所述抓勾组件(4)、以将所述胎圈转运小车(2)上的胎圈安装于胎圈预置(3)上的移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胎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胎圈转运小车(2),包括能够存放多种规格的胎圈的限位槽,其下部设有转轮、用以将胎圈移动至胎圈预置(3)一侧的工位上;上胎圈装置(1),包括位于胎圈预置(3)的上方的抓勾组件(4)和能够移动所述抓勾组件(4)、以将所述胎圈转运小车(2)上的胎圈安装于胎圈预置(3)上的移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胎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转运小车(2)包括小车本体(21),所述小车本体(21)上设有至少两根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限位梁(22),两相邻的所述限位梁(22)之间的距离大于胎圈的直径、以将胎圈限位于二者之间,还包括位于所述限位梁(22)之间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垂直所述限位梁(22)、以形成所述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胎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本体(21)的底部设有位于两相邻的所述限位梁(22)之间的固定板(24),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架(23),所述限位架(23)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梁(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板(24)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上胎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胎圈装置(1)还包括支撑架(11),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支架上部两侧的X轴电缸组件(12)、两端均与所述X轴电缸组件(12)相连的Y轴电缸组件(13)以及与所述Y轴电缸组件(13)相连的Z轴电缸组件(14),所述抓勾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丽钟明亮王焕有周庆武刘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