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造粒工艺及有机-无机复混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46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肥料造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造粒工艺及有机‑无机复混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动力机构和挤压辊,所述挤压辊包括用第一组对辊和第二组对辊,所述第一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出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大于第二凹槽的孔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能耗低、返料比低、造粒效果好。

A Counter-Roller Extrusion Granulator, Granulation Process and Organic-inorganic Compound Fertil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造粒工艺及有机-无机复混肥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造粒
,具体涉及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造粒工艺及有机-无机复混肥。
技术介绍
复合微生物肥料主要由有机肥料(有机质)和无机肥料(氮、磷、钾)及微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三种成份组成(执行标准:氮磷钾=25%,有机质≥20%,有效活菌数≥0.2亿/克),若采用湿法造粒(例如圆盘造粒、转鼓造粒等),在造粒过程中需要将原料水分提升至60%左右,成粒后再通过烘干设备和冷却设备将成品水分降至15%,最后进行分筛和包装。整个工艺流程中如果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的话,烘干成本大约为40~50元/吨,在企业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烘干成本达到80~100元/吨,企业生产成本剧增。此外,在水分提升阶段,水分含量高,氮肥遇水挥发严重,造成肥效的损失,导致产品技术指标中的有效氮无法达标。而且,若造粒前添加微生物菌剂,由于微生物菌剂与高浓度无机盐颗粒直接接触且造粒后,在烘干过程中,烘干设备出口温度达到80~120℃,而常用的功能性微生物菌剂能承受的温度上限远远低于此温度,高温也会造成微生物菌剂的大量死亡;若造粒后添加微生物菌剂,则微生物菌剂不易附着在造粒后的肥料表面。对辊挤压造粒机是一种采用无干燥常温工艺进行造粒的设备,采用对辊挤压造粒机对复合微生物肥料进行造粒时,可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氮肥损失和微生物菌剂的死亡。但是对辊挤压造粒机是依靠物料的重力和在挤压辊辊皮上的凹槽的作用下,将物料挤压成型,实现物料的造粒。但是,当将尿素等氮肥和含有一定水分的有机肥掺混时,氮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有机肥快速交换水分,生成氨水,密度小于水,进而使混合物料的密度变小;且挥发出的氨气也会造成有机肥料微小颗粒间产生气孔,物料的体积进一步增大,密度变小,导致物料不能在重力作用下顺利进入挤压辊辊皮上的凹槽,进而影响对辊挤压造粒机的造粒效果。生产中有时需增大产量或增大咬入角,此时就可增加两压轴的间距,使主动轴辊与被动轴辊之间的间距增大即可,其步骤如下:停机,卸去被动轴的两端压盖,本内部的两偏心套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一次一个位置,两辊间不能使棍子相碰撞,应保持在0.3-1mm之间。现有技术中虽然可通过增加两压轴之间的间距,使主动轴辊与被动轴辊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可起到增大物料咬入角、增大产量的目的,但是当主动轴辊与被动轴辊之间的间距增大后,返料比(粒径过大或过小,不符合要求)明显增大,造粒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肥和含氮无机肥掺混后造成物料密度降低,采用对现有技术中的辊挤压造粒机不能正常造粒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的工艺,该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工艺适用于物料密度较小,不能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对辊挤压造粒机进行造粒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采用如上所述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工艺进行造粒制备得到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该有机-无机复混肥的粒径均匀,可有效保存6个月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动力机构和挤压辊,所述挤压辊包括用第一组对辊和第二组对辊,所述第一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出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大于第二凹槽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半球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为8-15mm。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为2.5-4.2mm。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工艺,先采用第一组对辊对需要造粒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初级挤压,再采用符合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粒径要求的第二组对辊对初级挤压后的物料进行挤压造粒,所述第一组对辊外周上的第一凹槽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组对辊外周上的第二凹槽的孔径。优选的,先将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造粒。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采用如上所述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工艺制备得到。优选的,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原料包括有机肥500-600重量份和无机肥350-600重量份,所述无机肥包括氮肥(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钠、硝酸钙等)、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过磷酸钙等)和钾肥(氯化钾、硫酸钾等),所述氮肥包括150-250重量份的尿素。优选的,所述有机肥为畜禽粪便,其含水量为5%-15%,所述无机肥还包括磷酸二铵100-150重量份和硫酸钾100-150重量份。优选的,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还包括微生物菌剂0.2-1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通过设置两组对辊,并在靠近进料口处的第一组对辊的辊皮上设置孔径大于靠近出料口处的第二组对辊的外周(辊皮)上的凹槽,增大物料进入凹槽的咬合角度和空间,进而可起到对物料进行初步挤压,增大物料密度,使物料可以顺利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第二组对辊进行造粒,提高造粒的效率、可有效降低返料比。本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尤其适用于密度较小,不能在重力作用下顺利进入对辊辊皮上用于造粒的凹槽的物料。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可得到粒径3.5-4mm的颗粒。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工艺能耗小、成粒率高,可有效减少微生物菌剂在造粒过程中被灭活。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采用特定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和造粒工艺制备得到,颗粒均匀。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尿素用量可在20%以上,水分可维持在30%以下,保存6-8个月而无结块。本专利技术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和有效活菌数均大于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肥效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对辊挤压造粒机的两组对辊的剖视图;图中:1.进料口,2.出料口,3.动力机构,41.第一组对辊,411.第一凹槽,42.第二组对辊,421.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对辊挤压造粒机如图1所示,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包括进料口1、出料口2、动力机构3和挤压辊,挤压辊包括第一组对辊41和第二组对辊42,第一组对辊41设置在靠近对辊挤压造粒机的进料口1的一端,第二组对辊42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出料口2的一端,第一组对辊41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凹槽411,第二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二凹槽421,第一凹槽411的孔径大于第二凹槽421的孔径。第一凹槽411的直径为12mm,第二凹槽421的直径为4.2mm。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得知,根据所要造粒的物料的密度和颗粒要求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孔径以实现正常造粒的目的,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动机机构3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动力机构和挤压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组包括用第一组对辊和第二组对辊,所述第一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出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大于第二凹槽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辊挤压造粒机,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动力机构和挤压辊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辊组包括用第一组对辊和第二组对辊,所述第一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二组对辊设置在靠近所述对辊挤压造粒机的出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组对辊的外周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孔径大于第二凹槽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半球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为8-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辊挤压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直径为2.5-4.2mm。5.一种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工艺,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第一组对辊对需要造粒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初级挤压,再采用符合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粒径要求的第二组对辊对初级挤压后的物料进行挤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威宝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