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及附件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4231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手持电动工具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动力装置、连接于外壳的悬挂部以及给动力装置供电的电池包,外壳上设有第一电连接件,电池包上设有第二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接合以形成从电池包到动力装置的放电电路,附件架固定于直立的墙面,附件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附件架主体,外壳上设有第一充电触点,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到第一电连接件,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第二充电触点,电池包的充电座上设有第三电连接件,第三电连接件通过第二充电触点电连接第一充电触点以形成电池包第一充电电路;第二电连接件和第三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形成电池包的第二充电电路,充电座可拆卸的安装于附件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及附件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电动工具与用于手持电动工具的附件架的组合以及附件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手持式吸尘器附件以及整机充电放置较随意或用附件带统一放置,无定点,可能会引起其他误操作或丢失,整机和充电器直接充电口连接进行充电,电池包也不可拆卸,充电方式单一。尤其是在家庭中使用的手持吸尘器,经常趋向于存储在地面上,或者在没有足够的空间时,倾向于在使用后被部分拆解进行存储,随后在使用时进行重新装配。拆解或装配都会比较耗费人力以及时间,并不方便经常使用。而且随地收纳也比较占用空间而且容易被触碰到损坏。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方便的手持电动工具和附件架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手持电动工具充电的附件架。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动力装置、连接于外壳的悬挂部以及给所述动力装置供电的电池包,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电池包上设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接合,以形成从电池包到动力装置的放电电路,所述附件架固定于直立的墙面,所述附件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附件架主体,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第二充电触点,电池包的充电座上设有第三电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通过第二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以形成电池包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和第三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形成电池包的第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附件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主体具有面向墙面的后部以及相对的前部,所述附件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前部的挂钩,所述悬挂部悬挂于所述挂钩上,所述电池包位于挂钩和附件架主体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电动工具抵接所述附件架主体上,相对于经过所述悬挂部和挂钩之间支撑点的铅垂线,所述手持电动工具的重心位于远离所述附件架的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被构造为所述悬挂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匹配所述电池包的部分设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金属片至少部分外露形成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与所述悬挂部的配合面设置为倾斜弧面,所述倾斜弧面自后向前向下倾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连接于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手柄的表面呈锐角。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的底面设有定位槽,所述附件架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手持电动工具悬挂于所述附件架,所述支撑件受弹性抵压陷入所述定位槽。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主体具有面向墙面的后部以及相对的前部,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自上而下向所述前部倾斜,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手持电动工具抵接于所述支撑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上安装有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的一端构造为所述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被偏压向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外侧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连接件构造为U形弹片,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U形弹片的一端,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在所述U形弹片的自身弹力作用下向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外侧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电连接孔,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伸出所述电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接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上设有安装盒以及连接到安装盒的电连接组件,所述充电座安装到所述安装盒内并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实现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连接于支撑板上的电连接件,所述安装盒具有容纳所述充电座的容纳腔,所述支撑板卡设于所述安装盒的外部并且所述电连接件伸入到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第三电连接件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架以及安装到连接架上的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架上,另一端通过连接架从所述附件架主体露出,所述连接架卡设于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上设有安装盒,所述充电座上设有卡勾以及可操作的带动卡勾移动的推钮,所述安装盒上设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勾孔,所述卡勾插入所述卡勾孔以将所述充电座相对于所述安装盒锁定,所述推钮移动带动所述卡勾与所述卡勾孔分离以解除所述充电座和安装盒之间的锁定。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若干个附件固定槽,每个附件固定槽的形状与所收纳的附件的形状匹配,每个附件固定槽内设置有固定对应附件的附件固定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手持电动工具的附件架,所述附件架固定于直立的墙面,所述附件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附件架主体,所述附件架主体具有面向墙面的后部以及相对的前部,所述手持电动工具的主机上设有第一充电触点以及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池包设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实现从电池包到主机的放电,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电池包的充电座上设有第三电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通过第二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以形成电池包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和第三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形成电池包的第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附件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自上而下向所述前部倾斜,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手持电动工具抵接于所述支撑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面上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充电触点沿所述支撑面上下间隔设置,并且所述支撑件受弹性抵压凸伸出所述支撑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前部的挂钩,所述手持电动工具还包括悬挂部,所述悬挂部悬挂于所述挂钩上,所述挂钩自所述附件架主体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所述挂钩与所述附件架主体之间能够容纳所述电池包。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钩与所述悬挂部的配合面设置为倾斜弧面,所述倾斜弧面沿附件架主体自后向前向下倾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上安装有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的一端构造为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被偏压向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外侧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连接件构造为U形弹片,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U形弹片的一端,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在所述U形弹片的自身弹力作用下向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外侧凸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电连接孔,所述第二充电触点伸出所述电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充电触点接合。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架上设有安装盒以及连接到安装盒的电连接组件,所述充电座安装到所述安装盒内并通过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实现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动力装置、连接于外壳的悬挂部以及给所述动力装置供电的电池包,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电池包上设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接合,以形成从电池包到动力装置的放电电路,所述附件架固定于直立的墙面,所述附件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附件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第二充电触点,电池包的充电座上设有第三电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通过第二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以形成电池包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和第三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形成电池包的第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附件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3 CN 20171140955321.一种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动力装置、连接于外壳的悬挂部以及给所述动力装置供电的电池包,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电池包上设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接合,以形成从电池包到动力装置的放电电路,所述附件架固定于直立的墙面,所述附件架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附件架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第一充电触点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第二充电触点,电池包的充电座上设有第三电连接件,所述第三电连接件通过第二充电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触点,以形成电池包第一充电电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和第三电连接件电连接,以形成电池包的第二充电电路,所述充电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附件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架主体具有面向墙面的后部以及相对的前部,所述附件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前部的挂钩,所述悬挂部悬挂于所述挂钩上,所述电池包位于挂钩和附件架主体之间;所述手持电动工具抵接所述附件架主体上,相对于经过所述悬挂部和挂钩之间支撑点的铅垂线,所述手持电动工具的重心位于远离所述附件架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被构造为所述悬挂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电动工具匹配所述电池包的部分设有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金属片至少部分外露形成所述第一充电触点;所述电池包连接于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手柄的表面呈锐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架主体具有面向墙面的后部以及相对的前部,所述附件架主体上设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自上而下向所述前部倾斜,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支撑面上,所述手持电动工具抵接于所述支撑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动工具与附件架的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架上安装有充电连接件,所述充电连接件的一端构造为所述第二充电触点,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被偏压向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外侧凸出;所述充电连接件构造为U形弹片,所述第二充电触点设置于所述U形弹片的一端,所述第二充电触点在所述U形弹片的自身弹力作用下向所述附件架主体的外侧凸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平邢振宇吴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