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61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21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吸尘器,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包括马达主体和包围所述马达主体的马达壳体;马达后过滤结构,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包括后过滤主体和用于装配所述后过滤主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后过滤主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马达壳体。本公开中吸尘器的马达后过滤结构可以与马达壳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马达后过滤结构损坏,或者过滤效果不佳时,用户针对马达后过滤结构中的过滤网进行清洁和更换。

Vacuum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器
本公开涉及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
技术介绍
当前,基于吸尘器方便清扫、且清扫效果佳的特点,广受用户欢迎。在相关技术中,吸尘器可以通过高速旋转将待清洁区域的灰尘、微粒、粉末等杂质吸入收纳区域,从而完成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吸尘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包括马达主体和包围所述马达主体的马达壳体;马达后过滤结构,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包括后过滤主体和用于装配所述后过滤主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后过滤主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马达壳体。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围绕所述马达壳体设置,并与所述马达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后过滤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形成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后过滤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其中,来自所述马达主体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穿过所述后过滤主体后经所述第二开口排出。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每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其中,相邻的加强筋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可选的,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包括与所述安装结构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对应于所述后过滤主体设置的排气孔,经所述后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气流经所述排气孔排出。可选的,所述吸尘器还包括包围所述马达壳体的吸尘器壳体,所述盖体包括顶盖和沿所述顶盖的边缘延伸形成的侧盖,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顶盖上;其中,在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与所述马达壳体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侧盖与所述吸尘器壳体配合,以由所述侧盖及所述吸尘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吸尘器的一部分外观面。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围绕所述马达壳体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盖体包括由所述顶盖上朝向所述安装结构设置的的表面延伸形成的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对所述盖体进行限位。可选的,所述第三安装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朝向所述马达壳体延伸形成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凸块的配合对所述盖体进行限位。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围绕所述马达壳体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的第二安装部,所述侧盖上远离所述顶盖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对所述盖体进行限位。可选的,所述侧盖包括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外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对所述盖体进行限位。可选的,所述安装结构上朝向所述马达壳体的表面设有第一螺纹,所述马达壳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二螺纹,以通过所述第二螺纹与所述第一螺纹之间的配合,使得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马达壳体的可拆卸连接。可选的,所述马达壳体包括第三凹槽,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位于所述安装结构上朝向于所述马达壳体设置的表面,且所述第三凸块与所述第三凹槽卡接配合。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中吸尘器的马达后过滤结构可以与马达壳体进行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马达后过滤结构损坏,或者过滤效果不佳时,用户针对马达后过滤结构中的过滤网进行清洁和更换。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吸尘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吸尘器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盖体与安装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吸尘器的结构分解图。如图1、图2所示,该吸尘器100可以包括吸尘器壳体1、能够分离空气与灰尘的灰尘分离结构2、马达3、马达后过滤结构4、集尘杯5和功能部6。其中,吸尘器100可以包括手持吸尘器,从而功能部6可以包括与吸尘器壳体1连接的握持部61、与握持部61、集尘杯5连接的装配部62,且握持部61的延伸方向与集尘杯5的深度方向呈预设夹角,以为用户握持吸尘器100时提供操作空间;装配部6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集尘杯5的深度方向。其中,当吸尘器100可以包括手持吸尘器,该手持吸尘器可以包括电池模组(图中未示出),该电池模组可以被装配于装配部62内,并且可以与灰尘分离结构2、马达3之间进行电连接,以为灰尘分离结构2、马达3的正常工作进行供电。其中,灰尘分离结构2可以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利用旋风分离器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与气流分离,分离后的粉尘可以被存储在集尘杯5内、气流可以被马达3吸入,并进一步经马达后过滤结构4进行过滤。尤其地,旋风分离器可以包括二级旋风分离器,以提高粉尘与气流之间的分离效果。进一步地,其中,集尘杯5与吸尘器壳体1可以基本沿集尘杯5的深度方向堆叠设置,且集尘杯5能够被卡接于吸尘器壳体1上,灰尘分离结构2位于集尘杯5内并且与吸尘器壳体1的端部卡接,从而由该灰尘分离结构2分离出的灰尘可以被储存于集尘杯5内部。被灰尘分离结构2所分离出的气体可以经过马达3后,可再进一步经马达后过滤结构4进行过滤,然后排出吸尘器100,以避免对室内空气进行二次污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灰尘分离结构2可以包括压紧部21,当灰尘分离结构2与吸尘器壳体1之间处于卡接状态时,压紧部21可以与吸尘器壳体1接触,以提供作用于吸尘器壳体1的压紧力,使得吸尘器壳体1与灰尘分离结构2之间相对固定;当外部作用力作用于吸尘器壳体1或者灰尘分离结构2时,并且克服压紧力时,能够使得灰尘分离结构2与吸尘器壳体1之间进行分离,便于用户针对灰尘分离结构2进行清洁,或者在灰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包括马达主体和包围所述马达主体的马达壳体;马达后过滤结构,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包括后过滤主体和用于装配所述后过滤主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后过滤主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马达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包括马达主体和包围所述马达主体的马达壳体;马达后过滤结构,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包括后过滤主体和用于装配所述后过滤主体的安装结构,所述后过滤主体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马达壳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围绕所述马达壳体设置,并与所述马达壳体可拆卸连接;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围绕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后过滤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由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形成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后过滤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其中,来自所述马达主体的气流经所述第一开口进入、穿过所述后过滤主体后经所述第二开口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多个加强筋,每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其中,相邻的加强筋之间间隔预设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包括与所述安装结构连接的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对应于所述后过滤主体设置的排气孔,经所述后过滤主体过滤后的气流经所述排气孔排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还包括包围所述马达壳体的吸尘器壳体,所述盖体包括顶盖和沿所述顶盖的边缘延伸形成的侧盖,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顶盖上;其中,在所述马达后过滤结构与所述马达壳体处于连接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亮刘小禹夏勇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