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自生专利>正文

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98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绕线轮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该绕线轮,包括固定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盘,所述第一转盘中部设有孔,所述孔的周侧设有外齿,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孔与所述第一转盘相连;所述驱动盘上设有内齿,所述驱动盘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上,此时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相互配合连接。鱼竿上设有绕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收放鱼线的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
技术介绍
钓鱼是一项喜闻乐见的休闲运动,有利于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钓鱼的时候需要备份大量鱼线,以便鱼线不足时使用。绕线轮是钓竿上的辅助装置,用于放线或收线,绕线轮的使用是现代钓鱼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垂钓大型鱼类时,绕线轮通过放线或收线,使其不易挣脱,现大部分渔具配件均会配置绕线轮,可缠绕大量鱼线。但是传统的绕线轮在使用时容易将鱼线卡在绕线轮外侧的固定轴上,从而导致鱼线在使用时需要先将绕线轮整个拆下,将鱼线缠绕好后才能正常使用绕线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绕线轮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绕线轮,包括固定组件和转动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盘,所述第一转盘中部设有孔,所述孔的周侧设有外齿,所述第一端穿过所述孔与所述第一转盘相连;所述驱动盘上设有内齿,所述驱动盘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上,此时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相互配合连接。该绕线轮中的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和驱动盘,其中驱动盘与第一转盘内啮合连接,驱动盘通过轴套固定设置,由于驱动盘是通过位于内侧的轴套固定在绕线轮上,因此当位于绕线轮外侧的鱼线从绕线轮上脱落时,不会被卡在驱动盘上,使该绕线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连接件位于同一直线上,此时所述外齿的直径与所述内齿的直径相同。当第一端、第二端和连接件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此时的轴套为直线形结构,此时的转动组件的传动比为1:1,驱动盘的内齿直径与第一转盘的外齿直径相同,驱动盘转动一圈时,第一转盘也转动一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上。此时的驱动盘的内齿直径大于第一转盘的外齿直径,该绕线轮具有增速的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直线形、弧形或S形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端为中空结构,所述绕线轮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左视图投影与所述外齿的左视图投影形状相同,所述传动轴穿设在所述第一端上并使所述齿轮与所述内齿配合连接。由于设置传动轴的齿轮与外齿在同一方向上的投影方向相同,因此齿轮的外周形状与外齿的外周形状相同,所以齿轮也与驱动盘的内齿相互配合连接,当驱动盘转动时,齿轮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轴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绕线轮还包括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第二转盘在传动轴的作用下与第一转盘同步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盘上设有摇把,通过所述摇把驱动所述驱动盘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的外周侧设有凹槽。鱼线通过该凹槽缠绕在绕线轮的周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盘的内径与所述外齿的外径比值为1.5:1~4: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上设有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端穿设在所述中空结构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中空结构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螺孔,所述螺孔上设有螺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驱动盘为一侧封闭的管状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鱼竿,该鱼竿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绕线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轮及带有该绕线轮的鱼竿,其中绕线轮包括轴套和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分别位于轴套两端的第一转盘和驱动盘,第一转盘和驱动盘相对处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齿和内齿,通过外齿和内齿的相互作用实现驱动盘驱动第一转盘转动;另外,由于驱动盘通过轴套固定且轴套位于驱动盘的中心位置,因此当位于绕线轮外侧的鱼线从绕线轮上脱落时,不会被卡在驱动盘上,使该绕线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的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第一转盘的侧视图;图5是图2中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驱动盘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绕线轮中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绕线轮中传动轴的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绕线轮中套环的主视图;图10是本技术绕线轮中套环的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鱼竿的侧视图。图中:1、轴套;11、第一端;12、第二端;13、连接件;2、第一转盘;21、孔;22、外齿;23、凹槽;3、驱动盘;31、内齿;32、摇把;4、传动轴;41、齿轮;5、套环;51、中空结构;52、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附图1是传统的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绕线轮通过位于驱动盘外侧的卡扣将驱动盘固定起来。附图2是本技术绕线轮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驱动盘外侧仅设有摇把,驱动盘固定设置在绕线轮内侧的轴套上。附图3是图2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件可以为直线或曲线形,轴套可以为台阶形结构或折线形结构等。附图4是图2中第一转盘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转盘的中部设有孔,孔的周侧设有外齿,第一转盘的周侧设有凹槽,鱼线缠绕在凹槽处。附图5是图2中驱动盘的结构示意图;驱动盘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其内侧设有内齿轮。附图6是图2中驱动盘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驱动盘封闭的一侧设有摇把,通过转动该摇把可以带动驱动盘转动移动附图7是本技术绕线轮中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传动轴的一侧设有齿轮。附图8是本技术绕线轮中传动轴的侧视图;传动轴的一侧设有齿轮,另一侧设有卡接结构,用于与第二转盘固定连接。附图9是本技术绕线轮中套环的主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套环上设有中空结构,轴套穿过该中空结构与套环相连。附图10是本技术绕线轮中套环的俯视图;中空结构相对应的两侧设有螺孔,两根螺栓分别穿过螺孔插入中空结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转动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套(1),所述轴套(1)包括第一端(11)、第二端(12)和连接所述第一端(11)和所述第二端(12)的连接件(13),其中所述第一端(11)与所述第二端(12)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2)和驱动盘(3),所述第一转盘(2)中部设有孔(21),所述孔(21)的周侧设有外齿(22),所述第一端(11)穿过所述孔(21)与所述第一转盘(2)相连;所述驱动盘(3)上设有内齿(31),所述驱动盘(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12)上,此时所述外齿(22)与所述内齿(31)相互配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转动组件,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轴套(1),所述轴套(1)包括第一端(11)、第二端(12)和连接所述第一端(11)和所述第二端(12)的连接件(13),其中所述第一端(11)与所述第二端(12)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盘(2)和驱动盘(3),所述第一转盘(2)中部设有孔(21),所述孔(21)的周侧设有外齿(22),所述第一端(11)穿过所述孔(21)与所述第一转盘(2)相连;所述驱动盘(3)上设有内齿(31),所述驱动盘(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12)上,此时所述外齿(22)与所述内齿(31)相互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11)为中空结构(51),所述绕线轮还包括传动轴(4),所述传动轴(4)一端设有齿轮(41),所述齿轮(41)的左视图投影与所述外齿(22)的左视图投影形状相同,所述传动轴(4)穿设在所述第一端(11)上并使所述齿轮(41)与所述内齿(31)配合连接。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自生
申请(专利权)人:刘自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