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及改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3302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及改造工艺,包括换热设备本体,换热设备本体内设有管板和U型的换热管,换热管的直线段一端与管板的端部连接,换热管上设有支持板,换热管的U型段与直线段连接处通过柔性固定机构与对应的支持板接触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换热管的U型段增加了柔性固定机构,减轻了管束后半部分的振动,并改变了换热管与管板角焊缝的制作方法,有效消除换热管的振动,避免其余的振动会传递到换热管与管板角焊缝处时造成不利影响,两处防震的设置位置,能够实现均衡的消除振动,消除效果好,保证了换热效果,满足了系统工艺要求。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of Transformed Medium Pressure Waste Heat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及改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设备
,具体地说是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及改造工艺。
技术介绍
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是年产100万吨甲醇项目中变换界区的一台U型管釜式换热设备。该设备是利用系统的脱盐水吸收来自中温换热器中变换气的热量,以达到利用余热产生蒸汽和降低变换气温度的目的。但是该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了二次更换,自更换后先后存在换热管与管板之间的焊接接头发生泄漏,经检测发现管板与换热管角焊缝处有大量微裂纹,经分析与运行中振动产生的交变应力有较大关系,存在安全隐患。现有的防震装置作用于一处,防震效果有限,且防震装置无法根据管束安装情况进行调整,适用范围小,传统的防震装置随着管束的数量增加,制造难度越大,安装误差越不好控制,安装周期越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及制作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管束振动对管板和换热管连接处造成危害的问题,达到有效消除振动和确保换热效果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包括换热设备本体,换热设备本体内设有管板和U型的换热管,换热管的直线段一端与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设备本体(1),换热设备本体(1)内设有管板和U型的换热管(2),换热管(2)的直线段一端与管板的端部连接,换热管(2)上设有支持板(3),换热管(2)的U型段与直线段连接处通过柔性固定机构(4)与对应的支持板(3)接触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设备本体(1),换热设备本体(1)内设有管板和U型的换热管(2),换热管(2)的直线段一端与管板的端部连接,换热管(2)上设有支持板(3),换热管(2)的U型段与直线段连接处通过柔性固定机构(4)与对应的支持板(3)接触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固定机构(4)包括压紧件(5)、螺栓(6)、连接件(7)和调节螺母(8),换热设备本体(1)内右部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连接件(7),连接件(7)上设有螺栓(6),螺栓(6)上螺纹安装调节螺母(8),调节螺母(8)位于连接件(7)的下方,螺栓(6)上端共同固定安装压紧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件(5)采用钢带,钢带的δ为20mm,钢带与支持板(3)中心点的R为84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7)上设有通孔(9),通孔(9)内设有螺栓(6),螺栓(6)能够沿通孔(9)移动,通孔(9)的直径大于螺栓(6)的直径且小于调节螺母(8)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后2或3或4所述的变换中压废热锅炉改造后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涛丁子荣李霞周玉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兴泰机械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