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2931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属于汽车零部件焊接设备技术领域,输送定位机构将焊接件运送至定位夹紧机构上固定的吸能盒内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上装有旋转组件和多个装夹组件,两个工作台左右两端通过装夹组件装卡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的前后端,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通过旋转组件驱动两个工作台转动交替工作面,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一侧上方有焊接机械手,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上的中心位置有垂直设置的工位分隔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能快速对工件进行输送定位稳定性好,顺应机器人焊接效率,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以旋转方式使焊接机器人可持续焊接两个待焊接工件,并且不限制焊接工装与工作台的连接方式,可调节工作台的焊接角度。

Automatic Welding Production Line for Energy Absorbing Box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焊接设备
,涉及一种吸能盒总成自动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有量的增加,车身碰撞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汽车前、后防撞梁作为汽车前后的安全零部件,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在降低汽车维修费用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吸能盒的应用是为了在低速碰撞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吸收碰撞能量,缓解冲击力,保护车身部结构,提高车身安全性能,实现操作过程中,吸能盒和其他零件件的焊接时的固定装卡存在困难,无法很好的固定安装,对焊接造成困难,一般工作平台只有一个,不能实现工件加工和工件上下料同时进行,浪费加工时间,而且限制固定工装与工位台的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定位精准,提高工作效率的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包括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定位夹紧机构和输送定位机构,所述输送定位机构将焊接件运送至定位夹紧机构上固定的吸能盒内部,所述定位夹紧机构和输送定位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上装有旋转组件和多个装夹组件,所述工作台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工作台左右两端通过装夹组件装卡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的前后端,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通过旋转组件驱动两个工作台转动交替工作面,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一侧上方有焊接机械手,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上的中心位置有垂直设置的工位分隔板。进一步的,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装夹组件设置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前后端四支臂的里侧,所述装夹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卡盘、安装板和连接板,所述第一电机驱动端与卡盘一侧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与卡盘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安装螺钉紧压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螺钉设置在安装板两侧,且下端与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两侧设置有U型槽,所述安装螺钉卡在U型槽内,上端通过安装螺母与连接板紧固,所述连接板下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螺钉与第一工作台或第二工作台的两端连接。进一步的,旋转组件设置在工位分隔板的正下方,包括大齿轮、主轴、小齿轮、驱动轴、平台连接板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平台连接板上,且驱动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轴与小齿轮为过盈配合,且二者同轴转动,所述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与主轴过盈配合,所述主轴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轴通过第二电机驱动小齿轮绕大齿轮转动,所述大齿轮与小齿轮设置在齿轮防尘罩内。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分布在吸能盒四周的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第六气缸、夹持支架、第四底座和第三连接板,所述夹持支架一端与第三连接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下侧通过上夹持块按压在吸能盒上端面,所述第六气缸驱动夹持支架沿与第三连接板连接端转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吸能盒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外卡块和下夹持块,所述吸能盒设置在下夹持块上端,四周卡设在外卡块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座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穿进定位座与焊接件侧端面感应接触,所述定位座下端连接第六连接块,所述第六连接块一侧连接第七连接块,所述第七连接块设置在定位座一侧,所述焊接件卡设在第七连接块和定位座之间,所述第七连接块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焊接件接触设置,所述弹性件与传感器相对设置在焊接件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一侧与连接杆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为L型结构,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第二连接板相邻设置,所述限位柱与第二连接板相邻端为橡胶材质,所述定位座与连杆连接间设置有第五垫片,所述连杆与第六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第六垫片,所述第六连接块与第七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第七垫片。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定位机构包括第六气缸、第七气缸、连杆和定位座,所述第六气缸驱动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七气缸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七气缸驱动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端且二者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连杆与定位座连接,焊接件设置在定位座上,所述定位座通过第六气缸驱动焊接件纵向运动,所述定位座通过第七气缸驱动焊接件横向运动,所述焊接件通过第六气缸和第七气缸驱动至吸能盒内侧。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支架为叉型结构,所述夹持支架上装有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与吸能盒上端设有的螺栓对应设置,所述夹持支架下端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第三连接板上设置有限位凸块对应设置的限位凹块,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第四底座上,所述第六气缸设置在第四底座一侧,所述第六气缸与第三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下夹持块和外卡块数量均为多个且均与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外卡块上端均设置有倒斜角,所述第四连接板设置在第五底座上,所述第四连接板上连接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装有与吸能盒上螺杆对应设置的第二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六底座、第八气缸、第五连接板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八气缸设置在第六底座上,所述第八气缸驱动端与第五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五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与吸能盒上减震孔对应设置,所述第六底座上有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为L型结构,所述限位连杆一端设置在第五连接板前方,所述限位连杆设置在第二定位销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工作台两端通过连接板与双工位平台固定,不限制焊接工装与工作台的连接方式,通过第一电机调节工作台焊接工作角度,旋转机构使焊接机器人可持续焊接两个待焊接工件在进行拆装工件,节省拆装时间。2、本专利技术传感器感应连接板是否与安装板紧固,避免二者未连接紧固发生事故,固定螺钉用于连接板与工作台的连接固定。3、本专利技术通过上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实现了对吸能盒六向的固定,保证后续焊接工作的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上夹持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均设置有感应吸能盒上连接螺杆的传感器,挺高吸能盒焊接工作前定位准确性。5、本专利技术焊接件通过第六气缸和第七气缸驱动实现两向移动,焊接地空间较小,阻隔物较多时能精准确定焊接位置。6、本专利技术定位座与连杆连接之间、第六连接块与定位座连接之间、第六连接块和第七连接块连接之间均设置有垫片,根据焊接件的大小,增加、减少或打磨对应垫片,适用性强。7、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快速对工件进行固定并且输送定位准确,稳定性好,顺应机器人焊接效率,使焊接效果得到提高,减少产品的报废率。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位旋转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位旋转定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工位旋转定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汽车防护件的自动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汽车防护件的定位夹紧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定位夹紧机构和输送定位机构,所述输送定位机构将焊接件运送至定位夹紧机构上固定的吸能盒内部,所述定位夹紧机构和输送定位机构设置在工作台(6)上,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上装有旋转组件(4)和多个装夹组件(3),所述工作台(6)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工作台(6)左右两端通过装夹组件(3)装卡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的前后端,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通过旋转组件(4)驱动两个工作台(6)转动交替工作面,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一侧上方有焊接机械手(7),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上的中心位置有垂直设置的工位分隔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定位夹紧机构和输送定位机构,所述输送定位机构将焊接件运送至定位夹紧机构上固定的吸能盒内部,所述定位夹紧机构和输送定位机构设置在工作台(6)上,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上装有旋转组件(4)和多个装夹组件(3),所述工作台(6)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工作台(6)左右两端通过装夹组件(3)装卡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的前后端,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通过旋转组件(4)驱动两个工作台(6)转动交替工作面,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一侧上方有焊接机械手(7),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上的中心位置有垂直设置的工位分隔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横截面呈“工”字型,所述装夹组件(3)设置在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前后端四支臂的里侧,所述装夹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01)、卡盘(302)、安装板(304)和连接板(402)(305),所述第一电机(301)驱动端与卡盘(302)一侧垂直连接,所述安装板(304)通过螺钉与卡盘(302)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05)通过安装螺钉(306)紧压在安装板(304)上,所述安装螺钉(306)设置在安装板(304)两侧,且下端与安装板(30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305)两侧设置有U型槽(309),所述安装螺钉(306)卡在U型槽(309)内,上端通过安装螺母与连接板(402)(305)紧固,所述连接板(305)下端设置有凹槽,凹槽内有距离传感器(308),所述距离传感器(308)安装在安装板(304)上,所述连接板(305)通过固定螺钉(307)与工作台(6)的两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旋转组件(4)设置在工位分隔板(2)的正下方,包括大齿轮(405)、主轴(406)、小齿轮(404)、驱动轴(403)、平台连接板(305)和第二电机(401),所述第二连接板(305)与双工位旋转定位平台(1)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401)设置在平台连接板(402)上,且驱动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403)连接,所述驱动轴(403)与小齿轮(404)为过盈配合,且二者同轴转动,所述小齿轮(404)与大齿轮(405)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405)与主轴(406)过盈配合,所述主轴(406)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驱动轴(403)通过第二电机(401)驱动小齿轮(404)绕大齿轮(405)转动,所述大齿轮(405)与小齿轮(404)设置在齿轮防尘罩(40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紧机构包括分布在吸能盒(220)四周的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上夹持组件和定位组件,所述上夹持组件包括第六气缸(201)、夹持支架(204)、第四底座(202)和第三连接板(203),所述夹持支架(204)一端与第三连接板(203)转动连接,另一端下侧通过上夹持块(206)按压在吸能盒(220)上端面,所述第六气缸(201)驱动夹持支架(204)沿与第三连接板(203)连接端转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吸能盒(220)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设有外卡块(212)和下夹持块(213),所述吸能盒(220)设置在下夹持块(213)上端,四周卡设在外卡块(212)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能盒总成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110)上设有传感器(111),所述传感器(111)穿进定位座(110)与焊接件(115)侧端面感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福占赵云胡立峰董继斌王维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英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