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萌专利>正文

一种单向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218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向离合器,包括驱动齿轮(4),装于电机轴上的驱动外壳(1)及驱动外壳内的压簧(2),其特征是驱动外壳(1)内圆表面设有内螺旋花键,装于驱动外壳(1)之内的螺旋棘轮(3)外表面设有外螺旋花键,与驱动外壳(1)的内螺旋花键相啮合;螺旋棘轮(3)的一端面和驱动齿轮(4)的一端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棘轮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起动机上的单向离合器
技术介绍
通常使用的单向离合器,一种是滚柱式的,靠滚柱传递力矩,由于滚柱上的滚道是异型曲面,制造、检测都较困难,加工成本高,而且由于滚道和滚柱之间为线接触,摩擦力不大,磨损后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不能传递力矩,致使离合器失效,可靠性差。另外,滚柱单向离合器因其结构的原因,占用空间较大,在有限的空间内也仅能容纳数目有限的轴承滚柱,难以承受较大或带有冲击性的载荷,仅适用于5.5kw以下的中小功率起动机上。另一种摩擦片式单向离合器,制造工艺复杂,传递力矩有限,且不便维修,已很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寿命长、传递力矩大,结构紧凑合理,生产工艺简单的车用单向离合器。本技术按如下方案实现。这种单向离合器包括驱动齿轮,装于电机轴上的驱动外壳及驱动外壳内的弹簧,驱动外壳内圆表面设置有内螺旋花键,装于驱动外壳之内的螺旋棘轮外表面设有外螺旋花键,与驱动外壳的内螺旋花键相啮合;螺旋棘轮的一端面和驱动齿轮的一端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棘轮齿。本技术由于采用内外圆表面螺旋花键啮合和棘轮啮合传动,传动力矩大,不会打滑,可靠性大大提高,设计新颖、结构紧凑,能更好地保护起动机,特别适用于大功率车用起动机使用。又由于没有滚柱式单向离合器那样的异型曲面,加工、检测容易,便于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外壳剖面图、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螺旋棘轮剖面图、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驱动齿轮剖面图、左视图。具体实施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驱动外壳1装于电机轴上,其内圆表面用机械挤压的方法压制出螺旋花键,与用同样工艺方法加工的螺旋棘轮3外圆表面的螺旋花键相互啮合;螺旋棘轮3装于驱动外壳1之内,其端面与驱动外壳1的内端面之间有一压簧2。螺旋棘轮3的另一端面设有棘轮齿,和驱动齿轮4端面的棘轮齿相互啮合。驱动齿轮4借助档圈5固定于驱动轴上。当起动机通电时,电磁开关驱动拨叉推动单向离合器,强制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此时起动机主电路接通,电枢轴带动驱动外壳1,通过螺旋棘轮3和驱动齿轮4,驱动飞轮齿圈旋转起动发动机。当发动机飞轮齿圈的转速高于驱动齿轮4转速时,单向离合器实现超越,驱动齿轮4端面的棘轮开始打滑,而不会带动驱动外壳1高速旋转,从而保护起动机,此时在拨叉作用下单向离合器退回原位。本技术采用螺旋棘轮式结构,属国内首创,工艺达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大功率起动机上单向离合器输出扭矩小,易打滑失效,寿命短的缺陷,属新一代的大功率单向离合器,市场前景看好。权利要求1.一种单向离合器,包括驱动齿轮(4),装于电机轴上的驱动外壳(1)及驱动外壳内的压簧(2),其特征是驱动外壳(1)内圆表面设有内螺旋花键,装于驱动外壳(1)之内的螺旋棘轮(3)外表面设有外螺旋花键,与驱动外壳(1)的内螺旋花键相啮合;螺旋棘轮(3)的一端面和驱动齿轮(4)的一端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棘轮齿。专利摘要一种单向离合器包括驱动齿轮,装于电机轴上的驱动外壳及驱动外壳内的弹簧,驱动外壳内圆表面设置有内螺旋花键,装于驱动外壳之内的螺旋棘轮外表面设有外螺旋花键,与驱动外壳的内螺旋花键相啮合;螺旋棘轮的一端面和驱动齿轮的一端面,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棘轮齿。由于采用内外圆表面螺旋花键啮合和棘轮啮合传动,传动力矩大,不会打滑,可靠性大大提高,设计新颖、结构紧凑,能更好地保护起动机,特别适用于大功率车用起动机使用。又由于没有滚柱式单向离合器那样的异型曲面,加工、检测容易,便于大批量生产。文档编号F16D41/00GK2594534SQ02287188公开日2003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陈萌, 陈力 申请人:陈萌, 陈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萌陈力
申请(专利权)人:陈萌陈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