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位夹紧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93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进行工件预定位夹紧的预定位夹紧工具。一种预定位夹紧工具,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前定位座和后定位座,所述后定位座内通过固定轴可转动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缘形成有若干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深度,所述后定位座形成有供顶杆通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由一段、二段构成,一段直径小于二段直径,所述一段端部固定有弹性压头并朝向前定位座,所述一段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后定位座内壁接触,第一弹簧另一端与二段轴向端面接触,所述二段远离一段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二段倾斜面的导向斜面。

Preset clamp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定位夹紧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定位夹紧工具。
技术介绍
对前端面呈圆弧形后端面为平面的工件,在需要对这类工件的上端面进行打磨加工前,需要在工件左右平面侧各设置定位夹具以进行工件的夹紧,如果工件前后侧未设置有预定位夹具,当工件左右侧夹具夹紧力较大时,工件会向上移动。现有的预定位夹紧工具存在使用十分麻烦的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进行工件预定位夹紧的预定位夹紧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定位夹紧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前后定位座和后定位座,所述前后定位座形成有朝向后定位座的V形开口,所述后定位座内通过固定轴可转动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缘形成有若干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深度,所述后定位座形成有供顶杆通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由一段、二段构成,所述一段直径小于二段直径,所述一段端部固定有弹性压头并朝向前后定位座,所述一段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后定位座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二段轴向端面接触,所述二段远离一段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二段倾斜面的导向斜面,当所述转动块转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顶杆的二段端部与转动块周向外缘接触、顶杆的二段端部伸入所述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扳手,所述扳手远离固定轴的一端转动以带动转动块自转,所述扳手为棘轮扳手;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转动块联动,所述限位块位于转动块轴向侧,所述限位块周向外缘形成有棘轮结构,所述后定位座内固定有相配的棘齿结构。需进行工件的预定位时,将工件前端放置在前后定位座侧V形开口内,并使工件前端面与V形面的两个面都接触,随后转动扳手,当顶杆从第一定位槽移动至第二定位槽内时,顶杆向前移动以与工件后端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工件的夹紧。本技术采用棘轮扳手,扳手只能向一侧方向转动;限位块与定位柱内棘齿结构的配合以使限位块也只能向一侧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转动块的转动限位。本技术固定轴可选择转动固定于后定位座内,本技术的转动块也能设置成能在固定轴上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压头包括壳体和压头,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槽,容纳槽开口处的内径小于容纳槽的内径,所述压头包括压头段和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直径小于压头段直径,所述固定段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压头段相接触,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壳体外壁相接触,所述固定段远离压头段的一端形成有贯穿孔,贯穿孔轴线与压头轴线垂直设置,所述壳体相对两侧均形成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沿压头的轴线平行线布置,所述贯穿孔内配合有导向螺栓,所述导向螺栓穿过两条条形槽并位于壳体外侧。上述设置以减少工件后端面所受到的力,并能避免工件受损。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能进行工件预定位夹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定位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图2,本技术的一种预定位夹紧工具,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上设有前后定位座2和后定位座3,前后定位座2形成有朝向后定位座的V形开口21,后定位座3内通过固定轴6可转动固定有转动块32,转动块32外缘形成有若干第一定位槽33和第二定位槽34,第一定位槽33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34深度,后定位座3形成有供顶杆4通过的通孔,顶杆4由一段41、二段42构成,一段41直径小于二段42直径,一段41端部固定有弹性压头5并朝向前后定位座2的V形开口21,一段4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图中未画出),第一弹簧一端与后定位座3内壁接触,第一弹簧另一端与二段42轴向端面接触,二段42远离一段41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第一定位槽33和第二定位槽34均形成有用于配合二段42倾斜面的导向斜面35,当转动块32转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顶杆4的二段42端部与转动块32周向外缘接触、顶杆4的二段42端部伸入第一定位槽33或第二定位槽34内。其中,固定轴6两端通过轴承与后定位座固定,固定轴6上套设固定有扳手7,扳手7远离固定轴6的一端转动以带动转动块32自转,扳手7为棘轮扳手。固定轴6上套设固定有限位块(图中未画出),限位块位于转动块轴向侧,限位块周向外缘形成有棘轮结构,后定位座3内固定有相配的棘齿结构,限位块的棘轮结构和后定位座内的棘齿机构采用现有棘轮棘齿结构。弹性压头5包括壳体51和压头52,壳体51形成有容纳槽53,容纳槽53开口处的内径小于容纳槽53的内径,压头52包括压头段54和固定段55,固定段55直径小于压头段54直径,固定段55上套设有第二弹簧59,第二弹簧可选择蝶形弹簧也可选择螺旋状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压头段54相接触,第二弹簧另一端与壳体51外壁相接触,固定段55远离压头段54的一端形成有贯穿孔,贯穿孔轴线与压头52轴线垂直设置,壳体51相对两侧均形成有条形槽56,条形槽56沿压头52的轴线平行线布置,贯穿孔内配合有导向螺栓57,导向螺栓57端部穿过两条条形槽并位于壳体51外侧。需进行工件的预定位时,将工件前端放置在前后定位座侧V形开口内,并使工件前端面与V形面的两个面都接触,随后转动扳手,当顶杆从第一定位槽移动至第二定位槽内时,顶杆向前移动以与工件后端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工件的预定位夹紧。本技术夹紧工具只需要进行扳手的转动即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定位夹紧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前后定位座和后定位座,所述前后定位座形成有朝向后定位座的V形开口,所述后定位座内通过固定轴可转动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缘形成有若干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深度,所述后定位座形成有供顶杆通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由一段、二段构成,所述一段直径小于二段直径,所述一段端部固定有弹性压头并朝向前后定位座,所述一段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后定位座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二段轴向端面接触,所述二段远离一段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二段倾斜面的导向斜面,当所述转动块转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顶杆的二段端部与转动块周向外缘接触、顶杆的二段端部伸入所述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扳手,所述扳手远离固定轴的一端转动以带动转动块自转,所述扳手为棘轮扳手;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转动块联动,所述限位块位于转动块轴向侧,所述限位块周向外缘形成有棘轮结构,所述后定位座内固定有相配的棘齿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定位夹紧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前后定位座和后定位座,所述前后定位座形成有朝向后定位座的V形开口,所述后定位座内通过固定轴可转动固定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缘形成有若干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深度大于第二定位槽深度,所述后定位座形成有供顶杆通过的通孔,所述顶杆由一段、二段构成,所述一段直径小于二段直径,所述一段端部固定有弹性压头并朝向前后定位座,所述一段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后定位座内壁接触,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二段轴向端面接触,所述二段远离一段的端部形成有倾斜面,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均形成有用于配合所述二段倾斜面的导向斜面,当所述转动块转动,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顶杆的二段端部与转动块周向外缘接触、顶杆的二段端部伸入所述第一定位槽或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辉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