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85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顶出组件、二次顶出组件和套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周边的模套,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设有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所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的固定销轴以及活动设于所述固定销轴上的触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有效地解决了产品取件难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A secondary ejection mechanism for amorphous alloy die cast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本技术属于非晶合金压铸成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介绍
非晶合金材料以其高硬度、高强度、高弹性的优点逐渐在许多工业领域中取代了传统的金属材料。多摄像头手机的流行,要求摄像支架具备良好的平面度,和多个可以装配多个摄像头和闪光灯的孔。现有压铸模具的设计中,孔一般通过异形镶针碰穿模面来实现。而非晶合金的高温压铸特性,在压铸工艺完成时,由于产品急速冷却造成的热胀冷缩现象,使产品对孔位镶件产生较大的抱紧力,产品难以从顶出的镶件上取下来;而退回所有镶件和顶针,使产品从镶件上脱落时,又存在两个风险:1、高硬度的非晶合金产品随镶件退回时,容易撞伤模面;2、镶件周边的小批锋,易残留在镶件与模仁之间的间隙位置,后续压铸成型时,存在将模具局部压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有效地解决了产品取件难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本技术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方案实现:本技术提供的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顶出组件、二次顶出组件和套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周边的模套;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设有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所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的固定销轴以及活动设于所述固定销轴上的触发杆。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成组、对称的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杆包括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内部的联动部和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外部的触发部,且所述联动部和触发部对称的设于所述固定销轴上。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杆为直杆结构或弧形开口背向所述固定支架的弧形杆结构;且所述触发杆的最大外形长度为25mm-120mm,最大外形宽度为10mm-60mm。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为固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的平底U型槽结构,且所述平底U型槽结构的最大宽度为30mm-100mm,厚度为30mm-60mm。进一步地,所述模套上设有触发装置容置腔和设于所述触发装置容置腔顶部的触发压块。进一步地,还包括模具背板;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包括一次顶出背板、一次顶出压板和一次顶出顶针;所述二次顶出组件包括二次顶出背板、二次顶出压板、二次顶出顶针和模具定位导柱;所述一次顶出背板、一次顶出压板、二次顶出背板和二次顶出压板依次层叠的设于所述模具背板上;所述一次顶出顶针末端与所述一次顶出背板相抵,顶端穿过所述一次顶出压板、二次顶出背板和二次顶出压板与型芯相抵;所述二次顶出顶针末端与所述二次顶出背板相抵,顶端穿过所述二次顶出压板与型芯相抵;所述模具定位导柱贯穿所述二次顶出压板、末端与所述二次顶出背板相抵。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顶出背板底部对应触发杆联动部的位置上设有触发接触块,且触发杆联动部的顶端面与所述触发接触块的底端面相抵。进一步地,还包括贯穿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末端固设于所述模具背板上的机构复位杆,用于整个顶出机构的复位;以及贯穿所述二次顶出组件、末端固设于所述一次顶出压板上的二次顶出组件复位杆,用于所述二次顶出组件的复位。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模具背板上、靠近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一侧的背板密封圈,以及设于所述机构复位杆末端与所述模具背板之间的复位杆密封圈,用于保证整个模具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本技术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有效地解决了产品取件难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模套与一次顶出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二次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二次顶出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其中一种触发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一次顶出组件;110、一次顶出背板;120、一次顶出压板;130、一次顶出顶针;140、二次顶出组件复位杆;200、二次顶出组件;210、二次顶出背板;211、触发接触块;220、二次顶出压板;230、二次顶出顶针;240、模具定位导柱;300、模套;301、触发装置容置腔;310、触发压块;400、二次顶出触发装置;410、固定支架;420、固定销轴;430、触发杆;431、联动部;432、触发部;500、模具背板;501、背板密封圈;600、机构复位杆;601、复位杆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如附图1-5所示,包括模具背板500、一次顶出组件100、二次顶出组件200和套设于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周边的模套300。一次顶出组件包括一次顶出背板110、一次顶出压板120和一次顶出顶针130;二次顶出组件包括二次顶出背板210、二次顶出压板220、二次顶出顶针240和模具定位导柱240;一次顶出背板、一次顶出压板、二次顶出背板和二次顶出压板依次层叠的设于模具背板上;一次顶出顶针末端与一次顶出背板相抵,顶端穿过一次顶出压板、二次顶出背板和二次顶出压板与型芯相抵;二次顶出顶针末端与二次顶出背板相抵,顶端穿过二次顶出压板与型芯相抵;模具定位导柱贯穿二次顶出压板、末端与二次顶出背板相抵。一次顶出组件上设有二次顶出触发装置400,优选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成组、对称的设于一次顶出组件上。二次顶出触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410、设于固定支架顶部的固定销轴420以及活动设于固定销轴上的触发杆430。触发杆包括设于一次顶出组件内部的联动部431和设于一次顶出组件外部的触发部432,且联动部和触发部对称的设于固定销轴上。触发杆为直杆结构或弧形开口背向固定支架的弧形杆结构;且触发杆的最大外形长度为25mm-120mm,最大外形宽度为10mm-60mm。固定支架为固设于一次顶出组件上的平底U型槽结构,且平底U型槽结构的最大宽度为30mm-100mm,厚度为30mm-60mm。模套上设有触发装置容置腔301和设于触发装置容置腔顶部的触发压块310。二次顶出背板底部对应触发杆联动部的位置上设有触发接触块211,且触发杆联动部的顶端面与触发接触块的底端面相抵。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贯穿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末端固设于模具背板上的机构复位杆600,以及贯穿二次顶出组件、末端固设于一次顶出压板上的二次顶出组件复位杆140。还包括设于模具背板上、靠近一次顶出组件一侧的背板密封圈501,以及设于机构复位杆末端与模具背板之间的复位杆密封圈60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开模顶出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真空熔炼、压铸后,模具开模,设备推杆自动向前顶出,推动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一起向前顶,使一次顶出组件上的一次顶出顶针和二次顶出组件上的二次顶出顶针一起将产品顶出模具的型腔。推杆继续向前顶出,带动设于一次顶出组件上的二次顶出触发装置继续向前顶出,直至触发杆的触发部与设于触发装置容置腔顶部的触发压块相抵,通过触发杆和固定销轴的杠杆作用,触发杆的联动部将二次顶出组件顶出,使二次顶出组件与一次顶出组件分离,二次顶出顶针单独向前顶出,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顶出组件、二次顶出组件和套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周边的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设有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所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的固定销轴以及活动设于所述固定销轴上的触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晶合金压铸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包括一次顶出组件、二次顶出组件和套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和二次顶出组件周边的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设有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所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包括固定支架、设于所述固定支架顶部的固定销轴以及活动设于所述固定销轴上的触发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顶出触发装置成组、对称的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包括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内部的联动部和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外部的触发部,且所述联动部和触发部对称的设于所述固定销轴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为直杆结构或弧形开口背向所述固定支架的弧形杆结构;且所述触发杆的最大外形长度为25mm-120mm,最大外形宽度为10mm-6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为固设于所述一次顶出组件上的平底U型槽结构,且所述平底U型槽结构的最大宽度为30mm-100mm,厚度为30mm-6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套上设有触发装置容置腔和设于所述触发装置容置腔顶部的触发压块。7.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新姚月礼白文元杨兴向文强谢全罗成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逸昊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