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761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1:19
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包括折叠支架、椅背、把手管、坐垫、控制器固定架、控制器、后轮、前轮、踏板;折叠支架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椅背设置于折叠支架顶端之间;把手管与折叠支架顶端一侧;坐垫设置于折叠支架中部,坐垫与两侧折叠支架固定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固定支架设置于折叠支架一端;后轮与折叠支架底端一侧固定连接;前轮通过前轮连接结构与折叠支架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踏板设置于前轮之间,并与折叠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各组件进行结构改进,使整体轮椅车结构使用更舒适,安全性更高,使用便捷度强,外形美观。

A High Performance Foldable Wheelchai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车领域,特别是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
技术介绍
轮椅车,是一种用于下肢残疾者的专用代步工具。轮椅车根据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机动轮椅车和手摇轮椅车;手摇三轮车因其轮径较大,所以能适应多种道路行驶,主要是在户外作为较长距离的代步工具,并可以适当装栽货物;它具有行驶速度较快、省力等特点。机动轮椅车备有靠背、扶手和安全带限位,以保持使用者的身体稳定,并具有短距离手移动装置,以便故障时可手动移至安全或无碍交通地段。机动性强、燃料补充便捷、操作方便等特点。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水平进步,现有市场中已将机动轮椅车制作成多样的形式,满足市场使用需求,但从舒适度、结构强度、使用便捷度等诸多方面考量,现有的技术仍存在诸多技术缺陷:(1)针对轮椅车的轮椅把手。现有技术中轮椅车的把手结构为固定形式,轮椅车在闲置时把手显得多余,占用空间,影响美观,且容易造成剐蹭状况。(2)针对轮椅车的折叠性能。现有技术一般都是利用交叉杆实现左右折叠或者收合,减小左右方向的空间,在轮椅车高度方向没有折叠,轮椅车的整体体积仍较大,将轮椅车难以放在空间高度较小的地方,导致轮椅车收纳的局限性强。(3)针对轮椅车坐垫散热性能。坐垫内电路热量通过传导到坐垫内并与人体接触,对人体进行热传递导致不适感;同时环境温度较高,坐垫内没有有效的散热装置,人坐在坐垫上易出汗;现有技术中没有对轮椅车坐垫进行通风结构,使用人员乘坐舒适感低。(4)针对轮椅车的控制器固定装置。现有技术中控制器设置为固定形式,控制器手柄的角度不可调,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身高、坐姿调整控制器手柄的角度,固定形式的控制器手柄限制了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影响了使用人员的使用舒适度;当使用人员长期处于较别扭的操作状态下时,易引起使用人员的操作不当或误操作,甚至影响使用人员的安全。(5)针对轮椅车的前轮连接结构。现有技术中轮椅前轮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前轮套管套轴承的方式固定前轮立轴,而前轮套管是直接焊接在轮椅车车架上的,导致在加工过程中前轮套管的变形量比较大,同时焊缝影响到整体车身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包括折叠支架、椅背、把手管、坐垫、控制器固定架、控制器、后轮、前轮、踏板;所述折叠支架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椅背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顶端之间;所述把手管与所述折叠支架顶端一侧;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中部,坐垫与两侧折叠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一端;所述后轮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连接结构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前轮之间,并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折叠支架包括靠背杆、后斜杆、扶手杆、上后连杆、限位块、中连杆、连杆轴、上前连杆、座垫外框、下连杆、前斜杆、前后桥拉杆;所述靠背杆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后斜杆设置于所述靠背杆底端,所述后斜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靠背杆底端实现转动;所述扶手杆设置于每个所述靠背杆一侧,所述扶手杆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靠背杆中端实现转动;所述上后连杆设置于每个所述靠背杆一侧,呈斜向设置,所述上后连杆底端呈凹槽状,所述上后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靠背杆中端实现转动;所述上前连杆设置于所述扶手杆底端一侧,呈斜向设置,所述上前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扶手杆一端联结配合实现转动;所述中连杆设置于所述上前连杆底端,所述中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上前连杆底端联结配合,所述中连杆顶端通过连杆轴与所述上前连杆底端实现转动,实现中连杆与所述扶手杆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连杆轴外侧,所述上后连杆底端凹槽卡入所述限位块外侧,实现上后连杆与上前连杆、中连杆固定;所述坐垫外框设置于两侧所述中连杆之间,所述中连杆底端通过紧固件联结配合实现与所述坐垫外框一端两侧实现转动,所述靠背杆底端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坐垫外框另一端两侧实现转动;所述下连杆设置于所述坐垫外框两侧,所述下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坐垫外框实现转动;所述前斜杆设置于所述座垫外框两侧底端,呈斜向设置,所述前斜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连杆底端实现转动;所述前后桥拉杆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前斜杆中段实现转动,所述前后桥拉杆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后斜杆实现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靠背杆的中段呈弯曲弧状。进一步的,所述后斜杆顶端呈圆弧状凹槽,所述靠背杆底端卡入所述后斜杆顶端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上后连杆中心凸台呈腰型台阶状,所述上后连杆顶端与所述扶手杆一端呈同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中连杆中心凸台呈腰型台阶状。进一步的,所述上后连杆长度略大于所述中连杆长度。进一步的,所述上前连杆中心凸台呈腰型台阶状。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呈筒状结构,所述限位块套于所述连杆轴外侧;所述限位块外形大小与所述上后杆底端凹槽形状大小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杆中心凸台呈腰型台阶状,所述下连杆顶端与所述上前连杆底端呈同轴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下连杆长度略小于所述上前连杆长度。进一步的,所述靠背杆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把手管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靠背杆顶部两端均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端一侧与所述放置槽连通,两个所述滑槽中均活动设置有与滑槽尺寸相适配的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之间垂直连接所述把手管,所述把手管呈管状结构,并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长条状的滑孔,所述滑孔沿连接座轴向设置,所述靠背杆两侧均贯穿设置有限位螺栓,且所述限位螺栓水平贯穿所述滑槽和连接座上的滑孔,并对连接座进行限位,所述滑槽端口处的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通过向上拉动把手管,使得所述连接座在滑槽中向上滑动,直至限位螺栓移动至滑孔的末端并对连接座进行限位,通过转动连接座,使得连接座放置在所述凹槽中,从而实现了可通过把手管对轮椅的推送,两个所述凹槽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上端靠近端口处设有凸块,所述限位槽上端水平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活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所述限位块下端一侧连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连接,且所述弹簧对限位块施加弹簧作用力,使其远离固定槽,此时所述限位块底部处于水平状态,限位块的上端为倾斜状态,且限位块的上端通过凸块进行限位,使得连接座在转动到凹槽中时,连接座底部对限位块上端施加作用力,使其完全嵌入到固定槽中,当连接座通过所述固定槽时,限位块在弹簧作用重新复位,并对凹槽中的连接座进行限位,再通过按压限位座,同时弹簧压缩,此时限位块完全嵌入到固定槽中,从而使得限位块不再对连接座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放置槽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底部与放置槽底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延伸至与所述限位螺栓同一水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尺寸不大于所述限位块的尺寸。进一步的,所述滑孔一端靠近连接座下端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为矩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坐垫包括坐垫外框、棉垫、坐垫底壳、电机控制板、内板、通风机;所述坐垫外框顶面中心呈凹槽状,形成棉垫槽,所述棉垫槽底端呈通孔状,形成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呈矩阵状排列,所述棉垫槽底面两侧呈镂空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包括折叠支架、椅背、把手管、坐垫、控制器固定架、控制器、后轮、前轮、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椅背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顶端之间;所述把手管与所述折叠支架顶端一侧;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中部,坐垫与两侧折叠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一端;所述后轮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连接结构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前轮之间,并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包括折叠支架、椅背、把手管、坐垫、控制器固定架、控制器、后轮、前轮、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椅背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顶端之间;所述把手管与所述折叠支架顶端一侧;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中部,坐垫与两侧折叠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折叠支架一端;所述后轮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前轮通过前轮连接结构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踏板设置于所述前轮之间,并与所述折叠支架底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叠支架包括靠背杆、后斜杆、扶手杆、上后连杆、限位块、中连杆、连杆轴、上前连杆、座垫外框、下连杆、前斜杆、前后桥拉杆;所述靠背杆数量为两个,呈对称设置;所述后斜杆设置于所述靠背杆底端,所述后斜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靠背杆底端实现转动;所述扶手杆设置于每个所述靠背杆一侧,所述扶手杆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靠背杆中端实现转动;所述上后连杆设置于每个所述靠背杆一侧,呈斜向设置,所述上后连杆底端呈凹槽状,所述上后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靠背杆中端实现转动;所述上前连杆设置于所述扶手杆底端一侧,呈斜向设置,所述上前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扶手杆一端联结配合实现转动;所述中连杆设置于所述上前连杆底端,所述中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上前连杆底端联结配合,所述中连杆顶端通过连杆轴与所述上前连杆底端实现转动,实现中连杆与所述扶手杆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连杆轴外侧,所述上后连杆底端凹槽卡入所述限位块外侧,实现上后连杆与上前连杆、中连杆固定;所述坐垫外框设置于两侧所述中连杆之间,所述中连杆底端通过紧固件联结配合实现与所述坐垫外框一端两侧实现转动,所述靠背杆底端通过紧固件实现与所述坐垫外框另一端两侧实现转动;所述下连杆设置于所述坐垫外框两侧,所述下连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坐垫外框实现转动;所述前斜杆设置于所述座垫外框两侧底端,呈斜向设置,所述前斜杆顶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连杆底端实现转动;所述前后桥拉杆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前斜杆中段实现转动,所述前后桥拉杆另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后斜杆实现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杆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把手管相适配的放置槽,所述靠背杆顶部两端均纵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端一侧与所述放置槽连通,两个所述滑槽中均活动设置有与滑槽尺寸相适配的连接座,两个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之间垂直连接所述把手管,所述把手管呈管状结构,并放置在所述放置槽中,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长条状的滑孔,所述滑孔沿连接座轴向设置,所述靠背杆两侧均贯穿设置有限位螺栓,且所述限位螺栓水平贯穿所述滑槽和连接座上的滑孔,并对连接座进行限位,所述滑槽端口处的一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凹槽,通过向上拉动把手管,使得所述连接座在滑槽中向上滑动,直至限位螺栓移动至滑孔的末端并对连接座进行限位,通过转动连接座,使得连接座放置在所述凹槽中,从而实现了可通过把手管对轮椅的推送,两个所述凹槽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上端靠近端口处设有凸块,所述限位槽上端水平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活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呈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固定轴贯穿所述限位块的一端,所述限位块下端一侧连接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壁连接,且所述弹簧对限位块施加弹簧作用力,使其远离固定槽,此时所述限位块底部处于水平状态,限位块的上端为倾斜状态,且限位块的上端通过凸块进行限位,使得连接座在转动到凹槽中时,连接座底部对限位块上端施加作用力,使其完全嵌入到固定槽中,当连接座通过所述固定槽时,限位块在弹簧作用重新复位,并对凹槽中的连接座进行限位,再通过按压限位座,同时弹簧压缩,此时限位块完全嵌入到固定槽中,从而使得限位块不再对连接座进行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性能可折叠式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包括坐垫外框、棉垫、坐垫底壳、电机控制板、内板、通风机;所述坐垫外框顶面中心呈凹槽状,形成棉垫槽,所述棉垫槽底端呈通孔状,形成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呈矩阵状排列,所述棉垫槽底面两侧呈镂空状,形成棉垫槽孔,所述棉垫槽侧壁底端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坐垫外框卡槽;所述棉垫嵌入所述棉垫槽内实现固定;所述坐垫底壳呈长方体形状,为中空结构,所述坐垫底壳两侧顶边设有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坐垫底壳垂直固定连接,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坐垫壳体内壁顶端周向设有底壳固定片,所述底壳固定片与所述坐垫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底壳固定片围成内板固定孔;所述坐垫壳体底面中心呈通孔状,形成坐垫壳体通孔;所述电机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坐垫壳体内壁底端,通过紧固件实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政华梅彬冯宏信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君悦智能轮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