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61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8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护理床,能够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单元,包含:床框,设置在床框上部区域中的上身支撑板,设置在床框的中部区域、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翻身床板,以及设置在床框下部区域中的下肢支撑板,上身支撑板的下边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床框上,两个翻身床板相邻的内侧长边部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床框上,气囊单元,包含两个气囊,设置在床框中,并且分别位于两个翻身床板的外侧长边部下方;两个充抽气单元,分别与两个气囊的气口相连,进行充气或抽气;伸缩单元,包含与上身支撑板相铰接的伸缩杆;支撑架,支撑床板单元、伸缩单元和充抽气单元;以及升降单元,设置在支撑架下方,并与支撑架相连。

Multifunctional nurs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护理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装置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护理床是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在住院进行护理时使用的病床,合理的护理床会给病人的康复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良好的辅助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对传统的单一的护理床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护理床在对一些重病如瘫痪、中枢神经受损等卧床难以移动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清洗、按摩等,保证随着了解患者身体的状况、确保其身体的洁净和防止其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肌肉萎缩,在这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需要多名医护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给医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能够给护理工作带来方便。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单元,包含:床框,设置在床框上部区域中、与患者上身相对应的上身支撑板,设置在床框的中部区域、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翻身床板,以及设置在床框下部区域中、与患者下肢相对应的下肢支撑板,上身支撑板的下边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床框上,两个翻身床板相邻的内侧长边部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床框上,气囊单元,包含两个气囊,设置在床框中,并且分别位于两个翻身床板的外侧长边部下方,长度与翻身床板的长度相对应;两个充抽气单元,分别与两个气囊的气口相连,进行充气或抽气;伸缩单元,包含与上身支撑板相铰接的伸缩杆;支撑架,支撑床板单元、伸缩单元和充抽气单元;以及升降单元,设置在支撑架下方,并与支撑架相连。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床框包含:外边框,可转动地安装在外边框上、与上身支撑板的下边部相对应的转动杆,分别设置在外边框中部区域两端的两个横向安装杆,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横向安装杆之间、并且分别与两个翻身床板的内侧长边部相对应的两个转动轴,以及分别安装在外边框中部区域的两侧部上、与两个翻身床板的外侧长边部相对应、并且向上开口的两个安装槽,上身支撑板的下边部与转动杆固定相连,两个翻身床板的内侧长边部分别与两个转动轴固定相连,两个气囊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槽中。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床框还包含:设置在外边框的上部区域中、与上身支撑板相对应的上定位框。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气囊的宽度优选为翻身床板宽度的1/4~1/2,最佳为翻身床板宽度的1/3。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包括:底板,承载升降单元;和多个带刹车的滚轮,安装在底板下方。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升降单元包含:固定在底板上的两个支座,上端与支撑架底部相铰接、下端与支座的顶部相铰接的两个摆杆,和与两个摆杆相连、推拉摆杆从而将支撑架升起或降低的推拉气缸,推拉气缸固定在底板上。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翻身床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调温槽上的调温槽盖。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在下肢支撑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调温槽上的调温槽盖。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包括:多个按摩模块,与按摩槽相匹配;多个加热模块,与调温槽相匹配;以及多个制冷模块,与调温槽相匹配。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还可以包括:两个护栏,分别设置在床框的两侧;和安装在护栏上的呼叫器。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多功能护理床,由于具有以上结构,因此,通过充抽气单元向相应气囊充气,气囊就会逐渐膨胀从而缓慢的抬升翻身床板,使翻身床板围绕转动轴向上倾斜翘起,从而将躺在床上的患者背部倾斜抬起,使医护人员可以轻松对病人进行翻身便于医护工作的开展,通过气囊的缓慢充气抬升确保了患者避免猛烈幅度的翻身从而受到伤害,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在翻身完毕后通过充抽气单元对气囊缓慢放气,即可使翻身床板缓慢回复到水平状态。进一步,通过伸缩单元向上顶升,使上身支撑板抬升,让患者上身可以依靠着上身支撑板逐渐被抬起处于靠坐姿势,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节靠坐的角度;并且,通过升降单元调节整个床板单元的高度,满足多种环境和场合的使用需求,增加适用性。此外,通过按摩模块给病人进行身体按摩,通过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给病床上的病人进行加热或降温,从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进一步增加功能性。另外,由于在翻身床板和下肢支撑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按摩槽和多个调温槽,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相应槽中安装按摩模块、加热模块或者制冷模块,对应患者不同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和调节,大大提升了多功能护理床的使用性能;另外,在不需要使用时,也可取出模块,盖上槽盖,使床板平整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床板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安装按摩模块和调温模块);图3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床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涉及的床板单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安装了按摩模块和调温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涉及的多功能护理床作详细阐述。<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多功能护理床10包括床板单元11、头枕12、气囊单元13、充抽气单元14、伸缩单元15、支撑架16、升降单元17、底板18、多个滚轮19、两个护栏20、呼叫器21、按摩模块22、调温模块23以及控制面板24。床板单元11包含床框111、上身支撑板112、两个翻身床板113以及下肢支撑板114。床框111包含外边框111a、转动杆111b、两个横向安装杆111c、两个转动轴111d以及两个安装槽111e。转动杆111b通过两端设置的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外边框111a上,与上身支撑板112的下边部相对应。两个横向安装杆111c分别设置在外边框111a中部区域的两端。两个转动轴111d都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横向安装杆111c之间,并且分别与两个翻身床板113的内侧长边部相对应。两个安装槽111e分别安装在外边框111a中部区域的两侧部上,与两个翻身床板113的外侧长边部相对应,并且向上开口。上身支撑板112设置在床框111上部区域中、与患者上身相对应。上身支撑板112的下边部与转动杆111b固定相连,能够随着转动杆111b一起转动。本实施例中,床框111还包含设置在外边框111a的上部区域中,与上身支撑板112的上边部和左右两侧边部相对应的上定位框,该上定位框固定在上身支撑板112下方,在上身支撑板112处于平放状态时,抵接住上身支撑板112,使其保持水平状态,阻止其下翻。两个翻身床板113对称设置在床框111的中部区域,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两个翻身床板113的内侧长边部分别与两个转动轴111d固定相连,可以分别随着转动轴111d转动。进一步在翻身床板113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22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调温模块23(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调温槽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单元,包含:床框,设置在所述床框上部区域中、与患者上身相对应的上身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床框的中部区域、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翻身床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床框下部区域中、与患者下肢相对应的下肢支撑板,所述上身支撑板的下边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框上,两个所述翻身床板相邻的内侧长边部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框上,气囊单元,包含两个气囊,设置在所述床框中,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翻身床板的外侧长边部下方,长度与所述翻身床板的长度相对应;两个充抽气单元,分别与两个所述气囊的气口相连,进行充气或抽气;伸缩单元,包含与所述上身支撑板相铰接的伸缩杆;支撑架,支撑所述床板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和所述充抽气单元;以及升降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调节升降高度;还包括:底板和多个带刹车的滚轮,所述底板承载所述升降单元;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下方;在所述翻身床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所述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所述调温槽上的调温槽盖;在所述下肢支撑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所述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所述调温槽上的调温槽盖;且多个按摩模块与所述按摩槽相匹配,多个加热模块,与所述调温槽相匹配,以及多个制冷模块与所述调温槽相匹配;两个护栏分别设置在所述床框的两侧;呼叫器安装在所述护栏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单元,包含:床框,设置在所述床框上部区域中、与患者上身相对应的上身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床框的中部区域、并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翻身床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床框下部区域中、与患者下肢相对应的下肢支撑板,所述上身支撑板的下边部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框上,两个所述翻身床板相邻的内侧长边部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床框上,气囊单元,包含两个气囊,设置在所述床框中,并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翻身床板的外侧长边部下方,长度与所述翻身床板的长度相对应;两个充抽气单元,分别与两个所述气囊的气口相连,进行充气或抽气;伸缩单元,包含与所述上身支撑板相铰接的伸缩杆;支撑架,支撑所述床板单元、所述伸缩单元和所述充抽气单元;以及升降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调节升降高度;还包括:底板和多个带刹车的滚轮,所述底板承载所述升降单元;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底板下方;在所述翻身床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所述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所述调温槽上的调温槽盖;在所述下肢支撑板上的不同区域处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按摩模块的按摩槽,多个用于放置加热模块或制冷模块的调温槽,平整盖合在所述按摩槽上的按摩槽盖,以及平整盖合在所述调温槽上的调温槽盖;且多个按摩模块与所述按摩槽相匹配,多个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谦苏娟蔡江田万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