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226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34
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包括基座(1)、动触头(2)、温度检测模块(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能够对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进行探测,并输出一表征温度值的检测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布置在与所述动触头(2)对应处能够采集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肋(101)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腔室(102)内。该采集装置的温度检测模块一半在壳体肋中,一半在壳体腔室内,温度检测模块与动触头之间设有交错排列的介电增强结构,该介电增强结构能够提高介电安全,又能保证热量传导,空气流通。

Circuit Breaker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断路器
,具体讲就是涉及对断路器内部温度进行监控的装置,尤其是涉及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断路器是安装在电源和负载单元之间的电气保护装置,以保护诸如电动机、变压器和输电线的负载单元使其免受在诸如电力传输/配电线路和私人变电设施的电路中产生的异常电流(即由例如短路和接地故障引起的大电流)的损害。断路器在正常使用状况下可以断开或闭合电路,也可以利用电动操作机构从远处断开或闭合所述输电线,并在过电流和短路时自动阻断(break)所述输电线以保护电力设施和负载单元。断路器在闭合时承载电流,此时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处的温度最高。当断路器的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断路器的安全性可能会降低,甚至损坏。因此需要对断路器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尤其需要监测断路器的触点处的温度,使用户及早发现断路器温度过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中国专利ZL201620122924.3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的温度采集装置,包括传感器和壳体,所述的壳体内安装有母排,所述的传感器与接触件相连接,所述接触件的表面与母排的表面接触连接,并且接触件能将母排上的温度传导至传感器从而完成母排的温度采集。该断路器的温度采集装置的母排距离塑壳断路器内部最高温度点动触头距离较远,不能准确反映出动触头的真实温度。且在主回路的母排处安装温度传感器不方便,不利于在现有断路器上增加温度监测功能。中国专利ZL200810210850.9公开了一种具有温度传感器的空气断路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其通过插入到形成于基体模件上的传感器插入孔来检测温度;以及温度显示器,其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值当作传导单元的温度显示,由此总能监控断路器内部的温度以防止由于传导单元的过热引起的损坏。该断路器的温度采集装置安装位置距离塑壳断路器内部最高温度点动触头距离较远,测出的温度与动触头温度误差较大,不利于在现有断路器上增加温度监测功能。中国专利ZL201110305664.5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温度检测装置,在静触头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一腔室,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的腔室内。在静触头与温度传感器之间有塑料件盖板,其可固定温度传感器,防止脱落,同时,可实现温度传感器与静触头相绝缘。该断路器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传感器位于静触头与底板之间的腔室内,所以安装温度传感器不方便,不利于在现有断路器上增加温度监测功能。该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的安装位置距离塑壳断路器内部最高温度点动触头距离较远,不能准确反映出动触头的真实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的断路器温度传感器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该结构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安装在靠近塑壳断路器最高温度点动触头的位置,提高了温度采集的准确性,同时温度检测模块一半在壳体肋中,一半在壳体腔室内,温度检测模块与动触头之间设有交错排列的介电增强结构,该介电增强结构能够提高介电安全,又能保证热量传导,空气流通。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包括基座、动触头、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能够对所述动触头的温度进行探测,并输出一表征温度值的检测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布置在与所述动触头对应处能够采集所述动触头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的肋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的腔室内。进一步,所述肋上朝向动触头一侧开有槽一,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一部分装在所述槽一内。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一部分胶结装在所述槽一内。进一步,所述槽一的形状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相适应。进一步,所述槽一的形状为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外表面相应的圆弧形。进一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动触头之间设有至少一块隔板用于增加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与动触头之间的介电强度。进一步,所述至少一块隔板包括隔板一,所述隔板一上对应槽一的位置设有槽二,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装在槽一和槽二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所述隔板一为“﹁”形或一字形,所述隔板一左侧设置“L”的形隔板二,所述隔板一与肋之间的空间设置隔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该结构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安装在靠近塑壳断路器最高温度点动触头的位置,提高了温度采集的准确性,同时温度检测模块一半在壳体肋中,一半在壳体腔室内,温度检测模块与动触头之间设有交错排列的介电增强结构,该介电增强结构能够提高介电安全,又能保证热量传导,空气流通。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中A处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温度检测模块结构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B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中C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是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包括基座1、动触头2、温度检测模块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能够对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进行探测,并输出一表征温度值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布置在与所述动触头2对应处能够采集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肋101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腔室102内。如附图1a和1b所示,所述肋101上朝向动触头2一侧开有槽一101a,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装在所述槽一101a内。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胶结装在所述槽一101a内。所述槽一101a的形状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相适应。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一101a的形状为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外表面相应的圆弧形。如附图2所示,具体地讲,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包括温度传感器301和导线302,所述导线302与所述温度传感器301相连接为温度检测接口,所述温度传感器301一部分胶结装在所述槽一101a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腔室102内。相比于温度检测模块3完全在腔室102中,温度检测模块3一部分在肋101中,另一部分在腔室102内,即不过多占用腔室102空间,又增加了温度检测模块3与动触头2间的距离,提高了介电安全性。实施例二如附图3a和3b所示,为进一步增加温度检测模块3与动触头2间的介电强度,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与所述动触头2之间设有一块隔板4用于增加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与动触头2之间的介电强度。该隔板4即能提高介电安全,又能保证热量传导,空气流通。所述一块隔板4包括隔板一401,所述隔板一401上对应槽一101a的位置设有槽二401a,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装在槽一101a和槽二401a形成的空间内,而不必通过胶结的方式固定在肋101表面的槽一101a中。实施例三如附图4,5a和5b所示,为进一步增加温度检测模块3与动触头2间的介电强度,所述隔板4为交错排列的多块隔板,具体地讲就是如附图所述隔板一401为“﹁”形或一字形,所述隔板一401左侧设置“L”的形隔板二402,所述隔板一401与肋101之间的空间设置隔板三40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该结构包括温度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安装在靠近塑壳断路器最高温度点动触头的位置,提高了温度采集的准确性,同时温度检测模块一半在壳体肋中,一半在壳体腔室内,温度检测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包括基座(1)、动触头(2)、温度检测模块(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能够对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进行探测,并输出一表征温度值的检测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布置在与所述动触头(2)对应处能够采集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肋(101)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腔室(10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包括基座(1)、动触头(2)、温度检测模块(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能够对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进行探测,并输出一表征温度值的检测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布置在与所述动触头(2)对应处能够采集所述动触头(2)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肋(101)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基座(1)的腔室(102)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101)上朝向动触头(2)一侧开有槽一(101a),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装在所述槽一(101a)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的一部分胶结装在所述槽一(101a)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温度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一(101a)的形状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3)相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学曹健丁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