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22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包括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的转轴、罩壳、以及安装于罩壳上的电路板和信号触发装置,信号触发装置包括安装于罩壳内的第一触发装置,和安装于罩壳内部的第二触发装置本体及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触压端与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相连,其驱动端与弹性触脚同向延伸并位于转轴的转动路径上,采用本技术方案,既满足了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所需安装空间的要求,又达到了电绝缘性要求,通过转轴在分合过程中驱动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发出分闸或合闸指示信号,以实现塑壳断路器的双检测功能,符合电网相关规定要求,并促进产品向智能化检测方向的发展。

A Switching Detection Device for Plastic Shell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塑壳式断路器具有过载长延时、短路瞬动的保护功能,还可以与漏电器、测量、电动操作机构等模块单元配合使用。为了实现塑壳断路器在分合闸状态下的自检测,现有做法是在断路器壳体上另外安装一个附件模块,从而将用于检测断路器工作状态的微动开关安装在附件模块上,附件模块即为常见的辅助触头装置,设置成本高,占用空间又大,很容易受断路器壳体空间限制而无法安装。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2167425U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可通讯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安装于断路器壳体的断路器本体和过电流保护装置,过电流保护装置包括电子线路板、电子线路板护罩壳和合分信号采集器,电子线路板护罩壳朝向断路器本体的转轴一侧凹设构成有一容腔,合分信号采集器置入于容腔内,结合文献附图可知,容腔两侧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有一对销轴孔,通过两个销轴穿设到销轴孔中进行定位安装,并在罩壳底部设有一与凸台平行以用于对销轴限位的限位凸台,最后再用开口挡圈卡固在两个销轴的一端实现紧固,合分信号采集器即为微动开关,其具有与转轴配合传动接触的金属触片,转轴上安装有动触头。上述文献的塑壳断路器虽然可以检测其分合闸状态,但根据现有电网相关规定要求,塑壳断路器本身要具备工作状态的自检功能,同时,与其配合的外部设备也要检测到塑壳断路器的工作状态,即实现外检功能,并要求两种检测方式不得共用一个微动开关,保证各自检测线路独立性和准确性。因此,现有塑壳断路器未能满足电网要求,并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塑壳断路器中的微动开关通过两个销轴和开口挡圈的配合实现在罩壳底部容腔中的安装固定,而且要用限位凸台对销轴进行限位安装,这种安装结构复杂,使用零部件多,占用安装空间大,使得罩壳底部安装空间受到限制,从而无法同时安装两个微动开关;其次,即使在罩壳上安装两个相同结构的微动开关,根据两个微动开关都要与转轴配合接触,势必使两个微动开关与安装在转轴上的动触头很靠近,爬电距离短,导致动触头在分合闸时产生的电弧会直接接触并击穿微动开关的金属触片,损坏微动开关,电绝缘性差。综上所述,在受到安装空间和电绝缘性的限制,导致现有塑壳断路器的罩壳上无法同时安装两个微动开关,既不符合电网规定要求,又不利于塑壳断路器自身发展,这样增大了设计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两个微动开关安装在罩壳上的爬电距离短,电绝缘性差,从而限制两个微动开关可以同时安装在罩壳上,既不能满足电网规定要求,又不利于塑壳断路器自身发展,从而提供一种可在罩壳上同时安装两个微动开关,满足电绝缘性要求,实现产品分合闸状态的双检测功能,符合电网相关规定要求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包括断路器壳体,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的转轴、罩壳、以及安装于罩壳上的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信号触发装置,所述转轴分闸或合闸转动时与所述信号触发装置接触或分离,以触发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发出分闸指示信号或合闸指示信号,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第一触发装置,安装于所述罩壳内,具有设置在所述转轴转动路径上且受转轴驱动偏转的弹性触脚;第二触发装置,包括安装于罩壳内部的第二触发装置本体,以及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相连的触压端,另一端为与所述弹性触脚同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转轴的转动路径上的受驱端,以使所述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在所述转轴转动过程中被驱动触发。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触发装置的安装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罩壳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安装槽相对设置在所述罩壳的底板上下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槽中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触发装置的固定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为卡合结构或卡扣结构或粘粘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一端的安装凸块,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且适于容纳所述第一触发装置一端的配合凹槽,所述第一触发装置在安装槽内挤推卡入到所述安装凸块和配合凹槽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中,以使所述第一触发装置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凸块和配合凹槽配合卡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两侧侧壁的限位凸边,所述第一触发装置背对所述弹性触脚的底面配合抵接在所述限位凸边上,所述安装槽接通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触发装置的底面设置有伸入所述容置腔中的多个接线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触发装置与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对所述第一触发装置的安装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两侧侧壁上的至少一个导向槽,和对应穿设在所述第一触发装置两侧侧面且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的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槽呈阶梯状延伸设置并连接在所述限位凸边上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凸块的一侧设置有朝所述安装槽开口方向延伸翘起的斜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杆通过连接结构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罩壳内,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罩壳底板且适合所述传动杆穿过的通孔结构、和成型于通孔结构两侧的凸台,和轴向相对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至少两个轴孔,以及可转动穿设在两个所述轴孔中的旋转轴,所述传动杆成型有适于所述旋转轴穿过且与所述旋转轴配合联动的安装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杆和罩壳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偏压力驱动所述传动杆的触压端抵压在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的触发按钮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动杆为塑料材质一体成型的弯钩结构,所述触压端通过所述通孔结构伸入所述容置腔中,所述转轴驱动所述传动杆绕所述旋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触压端与所述触发按钮分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罩壳底板成型的接孔中,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触压端成型的连接孔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凸台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旋转轴脱出所述轴孔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一端上的环形卡槽,和设置在所述凸台上的圆弧形卡簧,所述卡簧夹持在所述环形卡槽中。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本体分别为微动开关。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中,信号触发装置包括安装于罩壳内的第一触发装置和安装于罩壳内部的第二触发装置本体,根据在罩壳内的合理设计第一触发装置的安装位置,能够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传动杆,预留空间大,保证第一触发装置相对于转轴上的动触头有安全的安装距离,以及第二触发装置本体通过传动杆与转轴间接传递动作关系,从而使得第二触装置本体与转轴完全绝缘隔离开来,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保证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本体与动触头之间有足够安全的爬电距离,防止被电弧击穿,既满足了所需安装空间的要求,同时又达到了电绝缘性要求,并通过转轴在分合过程中与弹性触脚和传动杆接触或分离,以驱动第一触发装置和第二触发装置发出分闸或合闸指示信号,从而实现了塑壳断路器自检和外检的双检测功能,符合电网相关规定要求,并促进产品向智能化检测方向的发展。2.本技术提供的塑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包括断路器壳体(1),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的转轴(2)、罩壳(3)、以及安装于罩壳(3)上的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信号触发装置,所述转轴(2)分闸或合闸转动时与所述信号触发装置接触或分离,以触发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发出分闸指示信号或合闸指示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第一触发装置(4),安装于所述罩壳(3)内,具有设置在所述转轴(2)转动路径上且受转轴驱动偏转的弹性触脚(41);第二触发装置,包括安装于罩壳(3)内部的第二触发装置本体(5),以及传动杆(6),所述传动杆(6)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5)相连的触压端(61),另一端为与所述弹性触脚(41)同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转轴(2)的转动路径上的受驱端(62),以使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和第二触发装置在所述转轴(2)转动过程中被驱动触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包括断路器壳体(1),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的转轴(2)、罩壳(3)、以及安装于罩壳(3)上的电路板和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信号触发装置,所述转轴(2)分闸或合闸转动时与所述信号触发装置接触或分离,以触发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发出分闸指示信号或合闸指示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触发装置包括:第一触发装置(4),安装于所述罩壳(3)内,具有设置在所述转轴(2)转动路径上且受转轴驱动偏转的弹性触脚(41);第二触发装置,包括安装于罩壳(3)内部的第二触发装置本体(5),以及传动杆(6),所述传动杆(6)的一端为与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5)相连的触压端(61),另一端为与所述弹性触脚(41)同向延伸并位于所述转轴(2)的转动路径上的受驱端(62),以使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和第二触发装置在所述转轴(2)转动过程中被驱动触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的安装槽(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3)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二触发装置本体(5)的容置腔(32),所述容置腔(32)和所述安装槽(31)相对设置在所述罩壳(3)的底板(30)上下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31)中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的固定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槽(31)一端的安装凸块(33),和设置于所述安装槽(31)另一端且适于容纳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一端的配合凹槽(34),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在安装槽内挤推卡入到所述安装凸块(33)和配合凹槽(34)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中,以使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凸块(33)和配合凹槽(34)配合卡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1)两侧侧壁的限位凸边(35),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背对所述弹性触脚的底面配合抵接在所述限位凸边(35)上,所述安装槽(31)接通所述容置腔(32),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的底面设置有伸入所述容置腔(32)中的多个接线脚(4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塑壳断路器的分合闸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装置(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红艺刘益詹丽英钱舟航陈晓军汪秀旵俞明清刘超胡昌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