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113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公开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镜筒的镜片组,镜片组包括靠近镜头模组像侧的第一镜片和与第一镜片相邻的第二镜片,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遮光板,遮光板包括物侧面、像侧面,以及连接物侧面和像侧面的连接面,连接面包括靠近镜头模组的光轴的内环面和与内环面相对设置的外环面,物侧面包括靠近第二镜片的第一表面、自第一表面的外边缘朝向像侧且平行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自第二表面远离第一表面的边缘延伸至外环面的第三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围绕形成缺口槽,镜筒部分延伸至缺口槽内以形成延伸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能够有效提升可靠性。

Lens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模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镜头模组通常包括镜筒和设置在镜筒内的多个镜片,此外还会在镜片之间设置遮光板用于避免杂散光的照射,现有技术中的遮光板通常堆叠到镜片上,通过遮光板的外径与镜头筒的内径配合进行固定。然而,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模组越来越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镜筒的尺寸越来越小,从而,镜筒上与遮光板配合的部分区域也越来越薄,导致镜头模组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其能够有效的提升镜头模组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像侧的第一镜片和与所述第一镜片相邻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物侧的物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像侧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的内环面和与所述内环面相对设置的外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侧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镜片的第一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边缘朝向像侧且平行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外环面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围绕形成缺口槽,所述镜筒部分延伸至所述缺口槽内以形成延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中,遮光板在物侧面包含自第一表面的外边缘朝向像侧且远离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自第二表面远离第一表面的边缘延伸至外环面的第三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围绕形成缺口槽,镜筒部分延伸至缺口槽内形成延伸部,从而增加镜筒在与遮光板配合的部分(也即镜筒正对所述缺口槽的部分)的壁厚,提升镜头模组的可靠性。另外,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面,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延伸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另外,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平行。另外,所述第一延伸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抵接。第二表面与第一延伸面抵接,缺口槽与延伸部相互配合,使得遮光板设置的位置更加准确,防止由于遮光板设置位置出现偏差而影响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另外,所述第二延伸面与所述第三表面平行。另外,所述第二延伸面与所述第三表面抵接。第三表面与第二延伸面抵接,使得遮光板可以通过第三表面直接抵靠在镜筒上,在向镜筒内设置遮光板时,第二延伸面可以为遮光板的设置位置提供参考,保证遮光板设置的位置的准确性。另外,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光轴垂直。另外,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一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一遮光片。在遮光板与第一镜片之间设置第一遮光片,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镜头模组内的杂光,提升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另外,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二遮光片。在遮光板与第二镜片之间设置第二遮光片,可以进一步的减少镜头模组内的杂光,提升镜头模组的光学性能。另外,所述外环面与所述镜筒内壁抵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面图;图2是如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面图;图4是如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镜头模组100,如图1、图2所示,包括镜筒10和收容于镜筒10的镜片组20,镜片组20包括靠近镜头模组100像侧的第一镜片21和与第一镜片21相邻的第二镜片22,第一镜片21与第二镜片22之间设置有遮光板30,遮光板30包括靠近镜头模组100物侧的物侧面31、靠近镜头模组100像侧的像侧面32、以及连接物侧面31和像侧面32的连接面33。其中,连接面33包括靠近镜头模组100光轴OO’的内环面331和与内环面331相对设置的外环面332;物侧面31包括靠近第二镜片22的第一表面311、自第一表面311的外边缘朝向像侧且平行光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312、以及自第二表面312远离第一表面311的边缘延伸至外环面332的第三表面313。第二表面312和第三表面313围绕形成缺口槽40,镜筒10部分延伸至缺口槽40内以形成延伸部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镜头模组100中,遮光板30的物侧面31所包含的第二表面312和第三表面313围绕形成缺口槽40,镜筒10部分延伸至缺口槽40内形成延伸部50,通过延伸部50可以有效的增加镜筒10在于遮光板30配合的部分的壁厚,从而有效的提升了镜头模组100的可靠性。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50包括与第二表面312相对设置且倾斜延伸的第一延伸面51、以及与第三表面313相对设置的第二延伸面52;第一延伸面51与第二延伸面52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延伸面51与第二延伸面52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较优的实现实例,并不构成限定,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面51与第二延伸面52的夹角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90°,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平行。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平行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的位置关系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也可以不平行,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设置。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间隔设置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的位置关系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也可以是相互抵接,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设置。第二表面312与第一延伸面51相互抵接,使得缺口槽40和延伸部50相互配合,当向镜筒10内设置遮光板30时,可以使得遮光板30的设置位置更为准确,防止由于遮光板30设置位置出现偏差而影响镜头模组100的光学性能。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313与第二延伸面52平行。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表面313与第二延伸面52平行仅为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313与第二延伸面52的位置关系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313与第二延伸面52也可以不平行,在此不进行一一列举,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的设置。更优的,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313与第二延伸面52相互间隔。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表面313与第二延伸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像侧的第一镜片和与所述第一镜片相邻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物侧的物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像侧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的内环面和与所述内环面相对设置的外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侧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镜片的第一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边缘朝向像侧且平行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外环面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围绕形成缺口槽,所述镜筒部分延伸至所述缺口槽内以形成延伸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筒和收容于所述镜筒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像侧的第一镜片和与所述第一镜片相邻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之间设置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物侧的物侧面、靠近所述镜头模组像侧的像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物侧面和所述像侧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包括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的内环面和与所述内环面相对设置的外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侧面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镜片的第一表面、自所述第一表面的外边缘朝向像侧且平行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表面、以及自所述第二表面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延伸至所述外环面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围绕形成缺口槽,所述镜筒部分延伸至所述缺口槽内以形成延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延伸面和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