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085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包括速溶箱、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底座和排水管,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污水箱,所述底座顶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焊接有速溶箱,且速溶箱的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速溶层、第二速溶层和第三速溶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使用时结合传统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结构进行设计,通过速溶箱体和检测箱内多重空间的速溶和检测,随后进行检测对比工作,从而实现了对不同浓度平整液效果进行检测对比工作,增加了装置的利用率,加强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配合喷淋盘和喷淋孔的使用,喷淋盘中的水通过外接水管持续供应,进行喷洒清洗,清洗方便彻底,便于下次使用。

Instant Solution Detection Device for Low Ammonia Nitroge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Flattening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平整液速溶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冷轧板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也对板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善钢表面质量,提高防锈能力,很多轧钢厂采用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喷洒辊缝,进行湿法平整,由于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的溶解性关乎到平整液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对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进行检测,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对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的检测方法单一,无法对不同浓度平整液的进行检测对比,且检测完毕后,检测装置清洗麻烦,清洗不彻底,易影响下次的检测情况,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检测方法单一,检测装置清洗麻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包括速溶箱、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底座和排水管,所述底座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污水箱,所述底座顶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焊接有速溶箱,且速溶箱的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速溶层、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包括速溶箱(1)、第一进料口(3)、第二进料口(4)、第三进料口(5)、底座(7)和排水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污水箱(20),所述底座(7)顶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焊接有速溶箱(1),且速溶箱(1)的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速溶层(8)、第二速溶层(9)和第三速溶层(10),所述第二速溶层(9)、第二速溶层(9)和第三速溶层(10)正面的速溶箱(1)上均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贯穿速溶箱(1)顶部,且第一进料口(3)延伸至第一速溶层(8)顶部与第一速溶层(8)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口(4)的一端贯穿速溶...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氨氮环保型平整液速溶检测装置,包括速溶箱(1)、第一进料口(3)、第二进料口(4)、第三进料口(5)、底座(7)和排水管(1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污水箱(20),所述底座(7)顶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焊接有速溶箱(1),且速溶箱(1)的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速溶层(8)、第二速溶层(9)和第三速溶层(10),所述第二速溶层(9)、第二速溶层(9)和第三速溶层(10)正面的速溶箱(1)上均设置有观察窗,所述第一进料口(3)的一端贯穿速溶箱(1)顶部,且第一进料口(3)延伸至第一速溶层(8)顶部与第一速溶层(8)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料口(4)的一端贯穿速溶箱(1)左侧壁,且第二进料口(4)延伸至第二速溶层(9)左侧内壁与第二速溶层(9)相连通,所述第三进料口(5)的一端贯穿速溶箱(1)右侧壁,且第三进料口(5)延伸至第三速溶层(10)右侧内壁与第三速溶层(10)相连通,所述底座(7)顶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焊接有检测箱(14),且检测箱(14)内部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层(22)、第二检测层(23)和第三检测层(24),所述第一检测层(22)、第二检测层(23)和第三检测层(24)的内部均设置有抽屉式放置盒(18),所述排水管(19)的一端设置有三组,且排水管(19)分别贯穿第一检测层(22)、第二检测层(23)和第三检测层(24)的右侧壁,其排水管(19)与第一检测层(22)、第二检测层(23)和第三检测层(24)相连通,所述排水管(19)的另一端贯穿污水箱(20)顶部,且排水管(19)与污水箱(20)相连通,所述底座(7)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水泵(11),且水泵(11)的输入端安装有第一导水管(12),所述第一导水管(12)远离水泵(11)的一端设置有三组,且第一导水管(12)分别贯穿第一速溶层(8)、第二速溶层(9)和第三速溶层(10)的左侧壁,其第一导水管(12)与第一速溶层(8)、第二速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林吴艳周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丰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