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旋转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102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传动装置,其中在外环2的内表面上形成了柱面2a;输入轴4可旋转地支撑于外环2中;在输入轴4上形成了用于与柱面2a一起形成楔形空间的多个凸轮面6;在保持架7中容纳有滚柱9,其可因外环2和输入轴4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与柱面2a和凸轮面6相接合;双向离合器“C”具有切换弹簧12,其用于将滚柱9保持在其中性位置上;在保持架7的一端设有衔铁13,其不会相对于保持架7旋转;摩擦施加装置包括:衔铁13的端面;与该端面相对并径向向外且趋向衔铁13的端面而延伸的斜面16;以及设置在形成于衔铁13的端面13b和斜面16之间的环形空间中的多个平衡物19。(*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通/断开车辆动力传动链中的驱动力的旋转传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滚柱作为接合件的旋转传动装置。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旋转传动装置31包括作为随动件的外环32,由外环32通过滚柱轴承而支撑的输入轴33,设于外环32和输入轴33之间的双向离合器“A”,以及用于促动双向离合器“A”的电磁离合器“B”。双向离合器“A”包括形成于外环32的内表面上的柱面35,以及形成于输入轴33的较大直径部分的外表面上的多个扁平的凸轮面37,凸轮面37在圆周方向上等距地隔开,从而在凸轮面37和外环32的内柱面35之间形成了多个楔形空间。在外环32和输入轴33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设有用于固定滚柱42的保持架38,保持架38通过设置在其两侧的板39和40可旋转地支撑于输入轴33上。保持架38上形成了具有和凸轮面37的数目相同的凹槽41,用于将作为接合件的滚柱42容纳于其中。滚柱42与凸轮面37和内柱面35之间的楔形空间相接合,并在保持架38周向地运动了预定运动量时将外环32和输入轴33整体地相连。在保持架38和输入轴33之间安装了切换弹簧45,其保持偏转状态以将滚柱42正常地保持在其中性位置,即在滚柱42和外环32的内柱面35之间存在径向间隙的位置。在中性位置上,输入轴33不与外环32相接合,因此外环32处于可自由旋转的状态。电磁离合器“B”由用于容纳电磁线圈48的励磁铁芯49形成,励磁铁芯49固定在从外环32的端部部分地突出的固定部分47上,转子50围绕励磁铁芯49的外部而可旋转地安装于其上,转子50被压配在转子导向件51中,而转子导向件51被压配在外环32中。在转子50和转子导向件51的凸缘51a之间设有带轴向间隙的空隙中,其中衔铁53可被电磁线圈48产生的磁力所吸引。在衔铁53和转子50之间设有波形弹簧54,可推动衔铁53远离转子50。衔铁53安装在保持架38的端部,使其不能相对保持架旋转但可轴向移动。在这种旋转传动装置31中,当电磁线圈48未被激励时,双向离合器“A”通过切换弹簧45而保持在中性位置,因此外环32处于可自由旋转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在电磁线圈48上施加电流时,衔铁53将克服波形弹簧54的作用力而被吸引到转子50上,因而在它们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此摩擦力将外环32和保持架38整体地相连,因而使滚柱42从其中性位置移动到与楔形空间相接合的位置,因此,外环32和输入轴33通过双向离合器“A”而整体地相连。在这种传统的旋转传动装置31中,双向离合器“A”的连接和脱离是通过在整体地安装于外环32中的转子50和安装成只能相对于保持架38在轴向方向上运动的衔铁53之间施加摩擦力来执行的。通过对电磁线圈48提供电流来在转子50和衔铁53之间施加摩擦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机械式摩擦施加装置来替代传统的电磁式摩擦施加装置的旋转传动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提供了一种旋转传动装置,其包括外环;安装在外环中的输入轴;外环和输入轴的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形成为带有柱面,而其中的另一表面形成为带有多个凸轮面,各凸轮面相对于柱面形成了楔形空间;设置在外环和输入轴之间的空间内的保持架;均夹持在形成于保持架中的凹槽内的滚柱,其可因外环和输入轴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与柱面和凸轮面相接合;设置在保持架和外环或输入轴之间的弹性件,其将滚柱保持在其中性位置上,在这个位置滚柱不与楔形空间接合;设置在保持架的一端从而不会相对于保持架旋转的衔铁;以及用于将衔铁推动到外环或输入轴的端面上的摩擦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施加装置包括衔铁的端面;与该端面相对并径向朝外且逐渐趋向衔铁端面而延伸的斜面;以及设于形成在衔铁端面和该斜面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的多个平衡物,这些平衡物通过由输入轴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而沿斜面径向向外运动,并将衔铁推动到外环或输入轴的端面上,使得滚柱和楔形空间相接合,从而将外环和输入轴整体地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不需要使用电磁线圈及为其提供电流的电力线路。这样就不会在车辆中引发与布线有关的问题。此外也不存在耗电量降低、与磁场形成有关的结构限制的其它问题,因此可以降低这种装置的重量和大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柱面形成于外环的内表面上;输入轴通过轴承可旋转地支撑于外环中;在输入轴的外表面上形成了用于形成楔形空间的多个凸轮面;各滚柱夹持在形成于保持架中的凹槽内,其可因外环和输入轴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与柱面和凸轮面相接合;弹性件设置在保持架和输入轴之间,其用于将滚柱保持在其中性位置上,在这个位置滚柱不与楔形空间接合。这种结构使得可采用简单的结构而将滚柱夹持在中性位置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弹性件由在其端部具有凸出部的基本上为C形结构的圈簧形成;圈簧的端部固定在形成于具有凸轮面的部件和保持架的端部中的槽口内。这种结构使得可以设置适当的弹力,从而牢固地保持保持架的相位或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衔铁与保持架形成一体。这种结构不仅可以使装置的装配变得容易,而且可以控制衔铁的垂直度,从而可执行稳定的切换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特征,保持架通过相对于外环或输入轴的预定径向间隙而被旋转地夹持。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将保持架稳定地支撑在可自由旋转的状态,而且可以消除传统部件如板,并保证实现所有滚柱的接合和脱离。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重量和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该装置还包括设置成与衔铁相对的多片式离合器。这种结构可以产生摩擦,其通过吸收外环和输入轴之间的旋转差异来减轻震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旋转传动装置1包括外环2,其通过滚柱轴承3可自由旋转地容纳了输入轴4。在外环2和输入轴4之间设置了双向离合器“C”。双向离合器“C”包括外环2的内柱面2a和多个凸轮面6,凸轮面6以预定的周向间距形成于输入轴4的较大直径部分5的外表面5a上并与内柱面2a相对。各凸轮面6和外环2的内柱面2a一起形成了楔形空间。如图2所示,在输入轴4的较大直径部分5的外表面5a和外环2的内柱面2a之间设有保持架7,其通过相对于输入轴4的外表面5a的径向间隙而相对于输入轴4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在保持架7上沿圆周方向形成了数量与凸轮面6的数量相同的凹槽8,其用于容纳用作接合件的滚柱9。各滚柱9设置成与输入轴4的各凸轮面6相对应,当滚柱9通过保持架7而周向地移动预定量的距离时,各滚柱9与凸轮面6和外环2的内柱面2a之间的楔形空间相接合,使得外环2和输入轴4整体地相连。如图3所示,作为弹性件的切换弹簧12的两个端部卡紧在分别形成于保持架7和输入轴4的端面中的槽口10和11内。该切换弹簧为基本上“C”形的环状结构,并在其端部具有朝保持架7延伸的凸出部12a。可以采用任一种弹簧如盘簧或片簧来代替这种“C”形弹簧而用作弹性件,以保持槽口10和11之间的相位或对准位置。当保持架7和输入轴4的槽口10和11处于对准的位置即相同相位时,输入轴4的凸轮面6、保持架7的凹槽8和滚柱9之间的位置关系处于中性位置,在此位置中各滚柱9和外环2的内柱面2a之间存在径向间隙,如图2所示。因此,外环2和输入轴4相互不接合,因而输入轴4处于可相对于外环2自由旋转的状态。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保持架7的另一端部与径向向外延伸的衔铁13形成一体。形成于衔铁13的一个端面1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传动装置,包括:外环;安装在所述外环中的输入轴;所述外环和输入轴的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形成为带有柱面,而所述相对表面中的另一表面形成为带有多个凸轮面,各所述凸轮面相对于所述柱面形成了楔形空间;设置在所述外环和输入轴之间的空间内的保持架;均夹持在形成于所述保持架中的凹槽内的滚柱,其可因所述外环和输入轴之间的相对旋转而与所述柱面和凸轮面相接合;设置在所述保持架和外环或输入轴之间的弹性件,用于将所述滚柱保持在其中性位置上,在所述中性位置处所述滚柱不与所述楔形空间接合;设置在所述保持架的端部从而不会相对于所述保持架旋转的衔铁;以及用于将所述衔铁推动到所述外环或输入轴的端面上的摩擦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施加装置包括:所述衔铁的端面;与所述端面相对并径向朝外且逐渐趋向所述衔铁端面而延伸的斜面;以及设置在 形成于所述衔铁端面和斜面之间的环形空间内的多个平衡物,所述平衡物通过由所述输入轴的旋转所引起的离心力而沿所述斜面径向向外运动,并将所述衔铁推动到所述外环或输入轴的端面上,使得所述滚柱和楔形空间相接合,从而将所述外环和输入轴整体地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隆英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