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74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包括一井盖平台、一井管保护圈和一井盖,所述井盖平台中部形成一开口,所述井盖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井管保护圈固定于所述井盖平台的底部且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增强了降水井井盖的承压能力,对井盖和管线起到了有效的保护。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well cover and pipeline for dewatering well with groove wall outside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杭州大江东地区浅层的粉砂、粉土层在动水情况下易产生槽体坍方,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槽段的稳定性较难控制,现场施工面临困难。为保证地墙成槽的顺利施工,在导墙外侧设置槽壁降水井,并控制潜水水位。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坑外降水井管线强度不是很高,经不起一些机械设备的碰撞和碾压,坑外降水井及过路管线的保护是影响降水施工的一大难题。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够对降水井管线进行有效保护的装置或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增强了降水井井盖的承压能力,对井盖和管线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包括一井盖平台、一井管保护圈和一井盖,所述井盖平台中部形成一开口,所述井盖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井管保护圈固定于所述井盖平台的底部且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围。优选地,所述井盖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开口的边缘铰接。优选地,所述井管保护圈的侧壁形成一暗管接入口。优选地,所述井管保护圈的内壁形成第一管线暗埋槽。优选地,所述第一管线暗埋槽包括一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与所述暗管接入口导通。优选地,所述第一管线暗埋槽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PVC管。优选地,所述井盖平台的底面形成第二管线暗埋槽。优选地,所述井盖平台的底面和所述连接件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管线暗埋槽;所述第二管线暗埋槽包括一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出入口位于所述连接件。优选地,所述第二管线暗埋槽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PVC管。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井盖平台与井盖的配合,井盖可开启地设置于开口内,使得井盖平台可减少井盖的外部受力,从而调高井盖的承压能力。井管保护圈用于保护降水井井管。暗管接入口用于暗管的安装和排水。第一管线暗埋槽和第二管线暗埋槽用于暗埋管线的走线,避免了过路管线被车辆碾压,防止外部环境对管线可能造成的损毁,且美观整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线暗埋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线暗埋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1~图4,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包括一井盖平台1、一井管保护圈2和一井盖3,井盖平台1中部形成一开口11,井盖3可开启地设置于开口11内,井管保护圈2固定于井盖平台1的底部且设置于开口11的外围。井盖3通过一连接件4与开口11的边缘铰接。井盖平台1与井盖3的配合,井盖3可开启地设置于开口11内,使得井盖平台1可减少井盖3的外部受力,从而调高井盖3的承压能力。井管保护圈2用于保护降水井井管。本实施例中,井管保护圈2的侧壁形成一暗管接入口21。暗管接入口21用于暗管的安装和排水。井管保护圈2的内壁形成第一管线暗埋槽。第一管线暗埋槽包括一第一出入口,第一出入口与暗管接入口21导通。第一管线暗埋槽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一PVC管。井盖平台1的底面形成第二管线暗埋槽12。井盖平台1的底面和连接件4配合形成第二管线暗埋槽12;第二管线暗埋槽12包括一第二出入口121,第二出入口121位于连接件4。第二管线暗埋槽12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二PVC管5。第一管线暗埋槽和第二管线暗埋槽12用于暗埋管线的走线,实现管线的内部走线,避免了过路管线被车辆碾压,防止外部环境对管线可能造成的损毁,且美观整洁。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降水井的井盖3能经得起一些机械设备的碰撞和碾压,从而保护了降水井。第一管线暗埋槽和第二管线暗埋槽12对过路管线起到了保护。且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强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灵活调整,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调整其大小。使用时,可在路面浇筑期间预埋相应比例的PVC管,后期降水井水管和电缆线走暗。本技术的施工过程如下:第一步:降水井井盖3安装,在导墙施工结束后,钻机成井施工,成井施工结束后将降水井周围先挖0.5m,将降水井井管割至地面标高以下0.05m,再将井管套入井管保护圈2内,将本技术固定在降水井上,井盖3表面和地面在同一标高。将暗管接入口21对准基坑周围排水沟,降水井周围开始回填土,回填至井盖面以下0.3m,将回填土夯实,夯实后在表面铺设直径12mm的钢筋。第二步:暗埋管线与井盖3连接,在浇筑路面时将PVC管对准暗管接入口21和排水沟,将PVC管用扎带固定在路面铺设的钢筋上,防止在浇筑混泥土路面时PVC管发生移位。铺设完毕后暗管及井盖3跟随路面一起浇筑。第三步:待路面混泥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再于开口11处下放水泵,降水管和电缆线从PVC管进入通过暗管接入口21和水泵连接。第四步:待第三步完成后接通电源,打开水泵开关,水管中的水通过暗管接入口21进入PVC管,再通过PVC管排入场地内排水沟。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井盖平台、一井管保护圈和一井盖,所述井盖平台中部形成一开口,所述井盖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井管保护圈固定于所述井盖平台的底部且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井盖平台、一井管保护圈和一井盖,所述井盖平台中部形成一开口,所述井盖可开启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井管保护圈固定于所述井盖平台的底部且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外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通过一连接件与所述开口的边缘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保护圈的侧壁形成一暗管接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管保护圈的内壁形成第一管线暗埋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坑外槽壁降水井井盖及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立锋赵志银李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