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2348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8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洪井盖,包括井盖体、开设在井盖体上的通孔以及井盖座,所述通孔为凹面指向圆心的圆弧状且开设有若干个,所述井盖的侧面与井盖座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井盖的侧面开设有连通至井盖底面的缺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井盖排水能力较差,容易造成雨水积累引发洪涝的问题,达到了雨水的下排速度更快,更不容易造成洪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洪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目前,传统的井盖一般都为圆形饼状,在井盖上开设有两个通孔,一方面用来排水,同时当井盖需要打开时,借助工具伸入通孔以更好的施力,实现井盖的打开动作。这种井盖虽然能起到遮盖下水管道口,避免人或者物体掉落,并且具有一定的通水性能,但当降水量较大时,此类井盖的下水速度便不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容易造成水在井盖上积累,严重影响交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防洪井盖,井盖体上设置有通孔以及井盖侧面开设有缺口,使防洪井盖的下水速度更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洪井盖,包括井盖体、开设在井盖体上的通孔以及井盖座,所述通孔为凹面指向圆心的圆弧状且开设有若干个,所述井盖的侧面与井盖座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井盖的侧面开设有连通至井盖底面的缺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井盖上开设圆弧状的通孔,直接增大进水空间,使进水速度更快;另外,井盖的侧面与井盖座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缝隙,传统的井盖体的底面与井盖座之间贴合设置,流入缝隙内的水无法排至下水管道内,而通过在井盖的侧面设置有连通至井盖底面的缺口,当水进入到缝隙内后可沿着缺口流入下水管道内,增加排水速度,使水更不容易积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绕井盖体的轴线均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相对于井盖来说体积比较小,而若设置的较为密集,则可能会出现井盖没有设置通孔的一侧有较多的水累积,而通过在井盖上均匀的设置通孔,则能一定程度缓解此问题,尽可能使位于井盖上的水均匀并快速的排入下水管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通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槽的设置能使井盖上的水更快速更彻底的引导至通孔内,随后通过通孔将水排入下水管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在上表面的开口至少与两条引流槽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孔的开口与至少两条引流槽相连通,使水能顺着更多的引流槽流至开口内,以此达到排水更快的效果,对洪水的抵抗能力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缺口绕井盖体的中心轴线均匀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体在安装到井盖座上时,井盖体的侧面与井盖座会产生一定缝隙,而现实生活中,井盖体不会非常完美的与井盖座呈同心圆的状态进行安装,多数情况为井盖体的一侧抵触井盖座,而另一侧与井盖座的间隙又较大,而在这种情况下,若缺口设置的较为集中,当缺口正好置于井盖体与井盖座抵触的一侧时,则缺口的排水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而均匀的绕井盖体的轴线设置,则能有效避免此问题,使排水能够更加通畅快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体的中心还开设有十字形的下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井盖的中心开设十字形的下水孔,直接增加排水通道,使排水的速度更快,更有利于防洪。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井盖体与井盖座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体与井盖座铰接,一方面能避免井盖体被偷走,另外,在降水量较大时,积水会填满下水管道并淹没井盖体,较为容易发生井盖体被洪水冲走的情况,从而引发意外事故,而通过井盖体与井盖座铰接,则能有效避免井盖体被洪水冲走,使用更加安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开设圆弧形的通孔以及十字形的下水孔,使水能直接从井盖体上向下水管道排水,加快排水速度,一定程度避免雨水积累造成洪水;其二:通过在井盖体的侧面开设有连通至井盖底面的缺口,合理利用了井盖体与井盖座之间的缝隙,使水流入此缝隙后,能通过缺口进行向下管道的排水,增加排水效率。其三:通过设置井盖体与井盖座铰接,使井盖体更不容易脱离井盖座,避免由于井盖体脱离井盖座从而发生的意外事故,使用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主要展现缺口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井盖体;2、井盖座;3、下水孔;4、通孔;41、内环通孔;42、中环通孔;43、外环通孔;5、引流槽;51、环形引流槽;52、条形引流槽;6、铰接件;7、加强筋;8、缝隙;9、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防洪井盖,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井盖体1以及与其相适配的井盖座2,井盖体1呈圆形饼状;井盖体1的的中心处开设有十字形的下水孔3,井盖体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圆弧形的通孔4,通孔4的凹面朝向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通孔4共设置有24个,包括8个内环通孔41、8个中环通孔42以及8个外环通孔43,且三者均绕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内环通孔41距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均相同,并且8个内环通孔41距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距离最近;外环通孔43距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均相同,并且8个外环通孔43距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距离最远;另外8个中环通孔42距井盖体1中心轴线的距离也相同,中环通孔42设置在内环通孔41以及外环通孔43之间。如图1所示,井盖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引流槽5,引流槽5包括以井盖体1中心轴线为圆心的环形引流槽51以及穿过井盖体1中心轴线的条形引流槽52,另外引流槽5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且圆弧朝向井盖体1。环形引流槽51共设置有三个,环形引流槽51均与井盖体1上表面同心圆设置,其中,半径最小的引流槽5连通8个内环通孔41,半径最大的引流槽5连通8个外环通孔43,而处于中间的引流槽5则连通8个中环通孔42。条形引流槽52共设置有8个,条形引流槽52的一端连通井盖体1的侧壁,另一端连通十字形的下水孔3内壁,条形引流槽52绕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且每一个条形引流槽52均垂直穿过内环通孔41、中环通孔42和外环通孔43。如图1和图2所示,井盖座2上与井盖体1相接触的内壁处设置有铰接件6,井盖体1与井盖座2通过此铰接件6铰接;井盖座2上圆周均匀设置有六个加强筋7,以使井盖座2的结构强度更强。如图2和图3所示,井盖体1与井盖座2之间形成有缝隙8,井盖体1开设有连通侧面与底面的缺口9,缺口9共开设有8个且绕井盖体1的中心轴周向均匀分布,流入井盖体1与井盖座2之间缝隙8的水通过缺口9可排入下水管道内。本实施例在工作时,路面上的雨水滴落在井盖体1上表面时,雨水顺着井盖体1上表面漫延,当漫延置引流槽5内时,雨水便可以顺着引流槽5流向通孔4或者中间的十字形的下水孔3流入下水管道;而一些从地面上流至防洪井盖的水由四面八方而来,这些水首先接触到井盖座2,然后流至井盖座2与井盖体1之间的缝隙8,随后通过井盖体1上开设的缺口9流入下水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洪井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洪井盖,包括井盖体(1)、开设在井盖体(1)上的通孔(4)以及井盖座(2),其特征是:所述通孔(4)为凹面指向圆心的圆弧状且开设有若干个,所述井盖的侧面与井盖座(2)之间形成有缝隙(8),所述井盖的侧面开设有连通至井盖底面的缺口(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洪井盖,包括井盖体(1)、开设在井盖体(1)上的通孔(4)以及井盖座(2),其特征是:所述通孔(4)为凹面指向圆心的圆弧状且开设有若干个,所述井盖的侧面与井盖座(2)之间形成有缝隙(8),所述井盖的侧面开设有连通至井盖底面的缺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井盖,其特征是:所述通孔(4)绕井盖体(1)的中心轴线均匀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井盖,其特征是:所述井盖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善市政园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