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及自净化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058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及自净化水系统,其中水体净化器,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浮体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通孔,通孔处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的格网,格网处设置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至少部分穿过格网,浮体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线状物的第一固定装置。本方案设计精巧,通过在浮体上设置水生植物,能够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改善水质,降低水体变质的速度以降低人工维护的频率,降低维护难度和成本;同时,格网能够有效的为水生植物提供支撑及限位,避免水生植物在水体的冲击下从浮体上散落沉入水底;增加了固定装置,便于与绳索等连接,为后续的安装、更换、清理等操作创造了条件。

Water purifier and self-purification water system based on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及自净化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及自净化水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景观设计是使建筑物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时,更加使人赏心悦目,目的是使建筑物更能适于人类的居住、办公、观光等等,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水体景观是重要的元素,例如喷泉、人工溪流与湖泊、跌水等等,其中各种溪流、湖泊等景观中,由于水体经常是死水的状态,因此水质常常会快速恶化,难以起到水体景观的作用,鉴于此,为了维持景观的美观性,管理人员常常通过换水、清理等来保持水质,这样费时、费力,极大的增加了水体景观的维护难度和成本,因此,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以减少人工维护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及自净化水系统。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所述浮体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处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的格网,所述格网处设置有水生植物,所述水生植物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格网,所述浮体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线状物的第一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中,所述浮体是防腐木或泡沫或气囊。优选的,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中,所述浮体是上表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正多边形的规则立方体。优选的,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中,所述通孔为一沉孔,所述格网架设于所述沉孔中。优选的,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中,所述格网是尼龙绳网或塑料网或热镀锌金属网。优选的,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中,所述水生植物是绿萝和/或铜钱草和/或水石榕和/或布袋莲。优选的,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是塑料环或扣或孔。自净化水系统,包括蓄积有水体的蓄水池,还包括至少一上述任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所述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通过线状物连接位于所述蓄水池的岸边的第二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的自净化水系统中,所述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为多个,且彼此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整体通过线状物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固定装置。优选的,所述的自净化水系统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一组呈环形分布在所述蓄水池的岸边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通过基座固定且其上具有连接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通过在浮体上设置水生植物,能够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对水体进行净化,从而改善水质,降低水体变质的速度以降低人工维护的频率,降低维护难度和成本;同时,采用格网能够有效的为水生植物提供支撑及限位,避免水生植物在水体的冲击下从浮体上散落沉入水底;并且增加了固定结构,便于与绳索等连接,为后续的安装、更换、清理等操作创造了条件。浮体中的通孔采用沉孔,便于进行格网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为浮体上水生植物的维护和更换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维护难度。多种材料的科学选择,保证了整个净化器的防腐性能,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本方案中,将多个净化器组合成一个整体,并通过绳等连接到岸边的固定装置,从而可以快速的将整体结构从水中移动的岸边,以便于进行蓄水池的清洗和净化器的维护和更换,极大的方便了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净化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净化水系统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基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揭示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1,所述浮体1可以是各种密度小于水密度的材质构成,优选所述浮体1是防腐木或泡沫或气囊,从而可以具有较优的防腐性能,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所述浮体1可以是各种可行的形状,优选的,所述浮体1是上表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正多边形的规则立方体,例如是一圆环体,从而保证浮体的美观性,同时当有多个浮体1时,它们之间可以顺利的拼接,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如附图1所示,所述浮体1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通孔11,所述通孔11处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11的格网2,所述格网2处设置有水生植物3,所述水生植物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格网2,其中,之所以在浮体1的中心位置开孔是因为在承载有水生植物后,能够尽可能的保持整体的重心位于重心区域,避免由于重心倾斜出现整体结构倾斜甚至翻覆的情况。所述通孔11可以是一直孔,也可以是沉孔的结构,当其是直孔时,所述格网2可以固定在所述浮体1的上表面,并且可以通过防水胶(图中未示出)与浮体1固定;如附图1所示,优选所述通孔11是沉孔的结构,此时,所述格网2可以直接置入所述沉孔中并通过沉孔自身结构进行限位,不仅便于进行拆装,同时还可以降低格网2与水面的距离,从而便于水生植物3更充分的与水体接触,当然格网2也可以进一步通过防水胶进行固定。另外,考虑到网格2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潮防腐性能以延迟使用寿命,所以所述格网2是尼龙绳网或塑料网或热镀锌金属网,当然它们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材质,并且所述格网2具有与所述沉孔11形状匹配的边框,所述边框同样是尼龙或塑料或热镀锌金属中的一种,从而使格网2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撑水生植物,同时兼具较佳的防腐性能。所述水生植物3是绿萝和/或铜钱草和/或水石榕和/或布袋莲,并且,如附图1所示,它们位于格网2上方的部分覆盖所述浮体1,一来它们具有极佳的净化水质的能力,同时它们易于存活,无需过多的人工养护,且覆盖浮体1后,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可以作为景观布置于水体中。进一步,如附图1所示,所述浮体1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线状物的第一固定装置4,优选在其外周均匀分布四个所述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4优选是塑料环或扣或孔,所述扣可以是卡扣的一半组成或是吊扣等,从而可以方便的与绳、线等连接。本技术还揭示了一种自净化水系统,如附图2所示,包括蓄积有水体20的蓄水池30,还包括至少一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10,所述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10通过线状物40连接位于所述蓄水池30的岸边的第二固定装置50,因此所述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10可以方便的从水体20移出到池外进行维修、打理和更换,易于操作。进一步,所述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10为多个,且它们彼此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例如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塑料板形成的如附图所示的框架进行限制从而形成整体,当然它们之间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1),所述浮体(1)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通孔(11),所述通孔(11)处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11)的格网(2),所述格网(2)处设置有水生植物(3),所述水生植物(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格网(2),所述浮体(1)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线状物的第一固定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体(1),所述浮体(1)的中心位置形成有至少一通孔(11),所述通孔(11)处设置有覆盖所述通孔(11)的格网(2),所述格网(2)处设置有水生植物(3),所述水生植物(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格网(2),所述浮体(1)上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固定线状物的第一固定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是防腐木或泡沫或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是上表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正多边形的规则立方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1)为一沉孔,所述格网(2)架设于所述沉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体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网(2)是尼龙绳网或塑料网或热镀锌金属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态净化技术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区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