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波移相器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设计。
技术介绍
微波移相器是相控阵雷达、卫星通讯、移动通信设备中的核心组件,它的工作频带、插入损耗直接影响着这些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和灵敏度,以及系统的重量、体积和成本,因此研究宽带、低插损的移相器在军事上和民用卫星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电控移相器的要求是:有足够的移相精度,移相稳定性高,移相量不随温度、信号电平等变化;插入损耗小,端口驻波小,承受功率高,移相速度快,所需控制功率小。现有的开关线型移相器在原理和结构上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但是依然存在以下缺点:(1)当传输路径的电长度选择不恰当时,在某个工作频率点处,传输线上会发生串联谐振现象,造成插入损耗增大和相位突变。(2)开关线型移相器不管移相量多大,传输线上传送的微波功率都在两条支路之间来回转接,因此所有的二极管都要承受最高的微波电压和最强的微波电流,插入损耗都同样较高。(3)开关线型移相器的两条支路上的传输线相互间隔距离要足够远,否则会由于传输线间互耦合造成信号衰减和相位误差,进而影响移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所述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输入微带线、移相结构和输出微带线,所述输入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入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微带线的一端为整个开关线型移相器的输出端,其另一端与移相结构的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所述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开关单元(101)、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开关单元(102),所述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开关单元(103)、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开关单元(104),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01)、第二开关单元(102)、第三开关单元(103)和第四开关单元(104)结构相同,均包括一个PIN二极管以及与PIN二极管并联的绕线调谐电感;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01)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102)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103)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104)中PIN二极管的正极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支路结构和第二支路结构,所述第一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PIN二极管对(201)、第一延迟微带线和第二PIN二极管对(202),所述第二支路结构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三PIN二极管对(203)、第二延迟微带线和第四PIN二极管对(204),所述第一PIN二极管对(201)、第二PIN二极管对(202)、第三PIN二极管对(203)和第四PIN二极管对(204)结构相同,均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PIN二极管;所述第一PIN二极管对(201)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二PIN二极管对(202)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一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三PIN二极管对(203)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入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所述第四PIN二极管对(204)中所有PIN二极管的正极均与输出微带线连接,其负极均与第二延迟微带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开关线型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结构包括第一梅花型连接器(301)、第二梅花型连接器(302)、第三梅花型连接器(303)、第四梅花型连接器(304)、第一支路结构、第二支路结构、第三支路结构、第四支路结构、第五支路结构、第六支路结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景富,冯晗琛,侯孝攀,陈英兰,张鹏宇,谢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