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料滑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12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包括基座、上料气缸、滑台变距组件和两个放料台;所述基座上设置所述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与所述放料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放料台运动;所述滑台变距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变距气缸,所述变距气缸分别与所述两个放料台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两个放料台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使两个放料台沿直线相对移动调节之间的距离,进而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减少切割线断线风险、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

A feeding and unloading sl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料滑台
本技术属于晶体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滑台。
技术介绍
应用于光伏行业的晶体硅,包括多晶硅和单晶硅,多晶硅主要通过定向凝固法制备,单晶硅主要通过CZ法制备。定向凝固法形成的多晶硅为铸锭块,CZ法形成的单晶硅为圆棒,最终都需要通过切断、切方、滚磨、切片等一系列机加工后形成硅片。晶体切断加工设备采用切断机。切断机在切断晶体后,刀头会携带钢线向上提起,因切断切缝较小,容易造成钢线夹断的情况发生。为改善切断后钢线提起导致的钢线夹断问题,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需要自动分离-闭合机构对切断后的晶体进行分离。传统的分离-闭合机构,采用平行开闭气爪,或动力系统结合铰链结构、动力系统结合齿轮齿条结构等。采用平行开闭气爪,控制简洁,但成本较高,同时在安装空间较小时,缸径小,输出力小;采用动力系统+铰链/齿轮齿条等结构,输出力大,但成本较高,同样存在受限于安装空间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放料台分离-闭合机构,能够对切断后的晶体进行分离,降低钢线断线风险、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能够降低切割线断线风险、降低故障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包括基座、上料气缸、滑台变距组件和两个放料台;所述基座上设置所述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与所述放料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放料台运动;所述滑台变距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变距气缸,所述变距气缸分别与所述两个放料台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两个放料台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至少一个变距气缸包括活塞杆和本体,所述活塞杆和本体分别对应与所述两个放料台连接,带动所述两个放料台相向或相背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一个所述放料台连接,活塞杆带动与其连接的放料台运动。优选的,所述上料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气缸滑块,所述气缸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气缸滑块与所述放料台连接,带动所述两个放料台运动。进一步的,所述滑台变距组件还包括定位块和定位杆,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滑块上,所述定位杆通过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滑块上。优选的,所述滑台变距组件还包括有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滑动套设在所述定位杆两端,位于所述定位块两侧,所述两个限位块与所述两个放料台分别连接,用于限定所述两个放料台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放料台包括V型槽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V型槽,所述V型槽承载工件。进一步的,所述V型槽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所述V型槽与所述支撑件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基座上位于所述放料台的至少一侧固定设置有线轨,所述线轨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线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支撑件与线轨之间,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滑块与线轨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使两个放料台沿直线相对移动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进而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减少切割线断线风险、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下料滑台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上料气缸和滑台变距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放料台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上下料滑台,10.基座,20.上料气缸,21.气缸本体,22.气缸滑块,30.滑台变距组件,31.变距气缸,310.活塞杆,320.本体,32.定位块,33.限位块,34.定位杆,40.放料台,41.支撑件,410.滑块,42.V型槽,50.线轨,60.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上下料滑台100,用于工件上下料,并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本实施例中,工件60为单晶硅方棒,但不限于单晶硅方棒,工件60为单晶硅圆棒、多晶硅棒等均可。如图1和图2所示,切断机的上下料滑台100包括基座10、上料气缸20、滑台变距组件30和两个放料台40,两个放料台40沿直线放置,共同承载工件60。上料气缸20固定在基座10上,上料气缸20与放料台40连接,驱动两个放料台40沿基座10运动。滑台变距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变距气缸31,变距气缸31与两个放料台40连接,用于调节两个放料台40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放料台40包括支撑件41和V型槽42,支撑件41与V型槽42固定连接,并支撑V型槽42,V型槽42用于承载工件60及切断后的工件。当然,支撑件41与V型槽42也可以为一体结构。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料气缸20包括气缸本体21和气缸滑块22,气缸本体21固定在基座10上,气缸滑块22与支撑件41连接,带动支撑件41滑动,进而带动V型槽42滑动,进一步带动工件60运动。本实施例,上料气缸20为无杆气缸。滑台变距组件30,包括一个变距气缸31,变距气缸31包括活塞杆310和本体320。活塞杆310端部连接限位块33,限位块33与一侧支撑件41固定连接;本体320与另一侧支撑件41固定连接。变距气缸31的活塞杆310和本体320的相对运动,带动两侧支撑件41相向或相背运动,进而带动两侧V型槽42相互分离或贴合。本实施例,变距气缸31为筒形气缸。当然也可以包括多个筒形气缸,多个筒形气缸并列,并且活塞杆310和本体320分别与两侧支撑件41固定连接。滑台变距组件30,还包括定位块32和定位杆34,定位块32固定设置在气缸滑块22上,定位杆34通过定位块32固定设置在气缸滑块22上。滑台变距组件30,还包括两个限位块33,两个限位块33滑动套设在定位杆34的两端,并位于定位块32的两侧。两个限位块33分别与两侧的支撑件41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块33与定位块32、定位杆34配合,限定两侧支撑件41相对运动或相向运动的位置,进而限定两侧V型槽42之间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基座10上沿放料台40的一侧设置有线轨50,线轨50上设置有滑槽,支撑件41与线轨50滑动连接。支撑件4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滑块410,滑块410位于支撑件41与线轨50之间,支撑件41通过滑块410与线轨50滑动连接。当然,优选在基座10的两侧设置线轨50,线轨50上设置滑槽,支撑件41的两侧均与线轨50滑动连接。线轨50用于承载放料台40。利用本技术提供的上料滑台切割工件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工件60上料。控制变距气缸31,使变距气缸31的活塞杆310和本体320相对运动,带动两侧支撑件41相对运动,进而带动两侧V型槽42相贴实现闭合,然后放置工件60。第二步,运输工件60至切割位置。控制上料气缸20,使上料气缸20的气缸滑块22在气缸本体21上滑动,带动定位块32运动,进一步带动定位杆34及定位杆34上的限位块33运动,进一步带动支撑件41及V型槽42运动,最终带动工件60运动。同时支撑件41在线轨50上滑动,线轨50起导向和支撑作用。第三步,工件60分离、下料。运输工件60至切割工位后,切断机切割工件60。将工件60切割成两段后;控制变距气缸31,使变距气缸31的活塞杆310和本体320相对运动,带动两侧的支撑件41及V型槽42相互分离,进一步分离切断后的两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上料气缸、滑台变距组件和两个放料台;所述基座上设置所述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与所述放料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放料台运动;所述滑台变距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变距气缸,所述变距气缸分别与所述两个放料台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两个放料台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料滑台,用于工件上下料,并对切断后的工件进行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上料气缸、滑台变距组件和两个放料台;所述基座上设置所述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与所述放料台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两个放料台运动;所述滑台变距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变距气缸,所述变距气缸分别与所述两个放料台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两个放料台之间的距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变距气缸包括活塞杆和本体,所述活塞杆和本体分别对应与所述两个放料台连接,带动所述两个放料台相向或相背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一个所述放料台连接,活塞杆带动与其连接的放料台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气缸滑块,所述气缸本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气缸滑块与所述放料台连接,带动所述两个放料台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滑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变距组件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刚张镇磊李侨周锐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