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及缓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4912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及缓冲方法。机构包括外筒、筒盖、足垫、推杆、磁性内导管和外导管。所述外筒内设有活塞,将外筒划分为上液腔和下液腔;所述活塞上端与弹簧下端连接,活塞下端与推杆上端连接,活塞上设有两通孔,通孔内设有磁性内导管及止回阀;所述推杆下端与足垫相连;所述外导管连接上液腔与下液腔,中部设有止回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无需外界能源,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A Magnetorheological Landing Mechanism with Repeatable Buffering and Buffer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及缓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着陆缓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
技术介绍
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关键是着陆缓冲机构,其主要目的是缓冲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冲击能量。多数的软着陆缓冲机构是由3-4条着陆腿组成,软着陆姿态易于控制,且缓冲结束后多条着陆腿可形成一个平台。目前着陆腿的采用的缓冲吸能方法一般为金属永久变形法和气液阻尼法,同时电磁阻尼法、磁流变液法、摩擦阻尼法等也是研究的趋势。金属永久变形法一般是利用多胞金属如铝蜂窝塑性变形时平稳吸收大量能量,该方法缓冲过程平稳,且缓冲结束后不回弹,但不可反复使用;气液阻尼法缓冲过程平稳,且缓冲过程中没有反弹,但结构相对复杂,可靠性较低。因此,需要一种可恢复、结构相对简单的着陆缓冲腿。利用弹簧储能能力和半固体状态磁流变液的高阻尼,实现能量的吸收耗散,且不需要外界能源输入,整个装置简单有效;又利用弹簧的回弹及液体磁流变液的低阻尼,实现装置的平稳复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该机构能够对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能量进行有效缓冲,同时在缓冲结束后能够自动复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底部开口,与一中间开孔的筒盖连接;活塞,沿所述外筒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将外筒内部划分为上液腔和下液腔;活塞上朝向外筒顶部的一侧表面通过弹簧与外筒内上液腔的顶部连接;活塞上朝向外筒内下液腔的一侧表面与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杆另一端穿出所述筒盖中间的开孔后与一足垫相连;所述活塞上位于推杆的两侧对称开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将上液腔和下液腔相连通,每个通孔的孔壁上均套设有磁性内导管,磁性内导管内设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使得通过磁性内导管的磁流变液只能由上液腔流入下液腔;一外导管连接在外筒一侧,所述外导管的一端与外筒的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底部开口,与一中间开孔的筒盖连接;活塞,沿所述外筒轴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将外筒内部划分为上液腔和下液腔;活塞上朝向外筒顶部的一侧表面通过弹簧与外筒内上液腔的顶部连接;活塞上朝向外筒内下液腔的一侧表面与一推杆的一端连接,推杆另一端穿出所述筒盖中间的开孔后与一足垫相连;所述活塞上位于推杆的两侧对称开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将上液腔和下液腔相连通,每个通孔的孔壁上均套设有磁性内导管,磁性内导管内设有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止回阀使得通过磁性内导管的磁流变液只能由上液腔流入下液腔;一外导管连接在外筒一侧,所述外导管的一端与外筒的所述上液腔连接,外导管另一端与下液腔连接,外导管的中间设有使磁流变液只能由下液腔流入上液腔的第二止回阀;所述上液腔充满磁流变液,下液腔底部设有磁流变液,并且下液腔底部磁流变液的液面超过外导管与下液腔相连的高度;所述推杆与筒盖连接处设置第一密封结构,活塞与外筒连接处设置第二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内导管包括内导管、以及环形磁铁,所述内导管套接于活塞通孔的孔壁内,与通孔孔壁胶结,所述环形磁铁固定贴附于内导管和通孔内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复缓冲的磁流变着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极限载荷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赵东杨启航杨建中景兴建朱汪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