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948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锻炼器包括固定架体及锻炼器主体,所述的锻炼器主体与固定架体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需要锻炼不同肌肉群组、实现不同锻炼功能时,可方便的仅对锻炼器主体的部分进行更换,而不必对整个锻炼器材整体替换,使用更加方便。

A Kind of Functional Exerciser for Lower Limbs in Recumbent 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
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可供卧位病患使用的下肢功能锻炼器。
技术介绍
卧床患者长期卧床,几乎没有活动量,肌肉得不到锻炼,易出现骨骼和肌肉组织并发症。由于肌力、耐力减退,肌肉体积缩小、肌肉萎缩,容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畸形、腰背疼痛等。由于肢体活动受限,血流缓慢,血管硬化狭窄引起静脉栓塞。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着许多能够辅助卧床病患进行下肢锻炼功能的相关锻炼器材,但是由于其主要采用一体化的设计,因此一套下肢锻炼器材只能实现一种锻炼的功能,锻炼一部分的肌肉群组,如果想锻炼另一部分肌肉群组的话,需要整体更换具备其他锻炼功能、可锻炼其余肌肉群组的锻炼器材,这种方式不仅更换器材麻烦,而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该锻炼器包括固定架体及锻炼器主体,所述的锻炼器主体与固定架体装配在一起。所述的固定架体包括两端用于固定架设在床两侧的基座,两个基座之间通过一根横梁连接,横梁上设置有用以伸缩调节的方管Ⅰ,方管Ⅰ上开有一通孔。锻炼器主体包括有一段方管Ⅱ,该方管Ⅱ上开有一排可与固定架体上用以伸缩调节的方管Ⅰ上的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以调节锻炼器主体的升降;所述锻炼器主体上的方管Ⅱ的管径小于固定架体上用以调节伸缩的方管Ⅰ的管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方管Ⅱ外壁焊接有一轴套,一根弯折轴穿过该轴套,弯折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脚蹬踏板。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的方管Ⅱ一端焊接有一轴套,轴套内设置的轴与一“П”形管连接,“П”形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脚蹬踏板。本技术突破了传统功能锻炼方法;扩大了有效实施功能锻炼的病员群;规避了引起肌肉萎缩,容易发生骨折、关节僵硬、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该器械轻巧、便携、易操作,尤其是当需要锻炼不同肌肉群组、实现不同锻炼功能时,可方便的仅对锻炼器主体的部分进行更换,而不必对整个锻炼器材整体替换,使用更加方便。本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开辟了功能锻炼的新途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锻炼功能下的实施方式。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锻炼功能下的实施方式。其中:1、固定支架,2、锻炼器主体,3、基座,4、横梁,5、方管Ⅰ,6、方管Ⅱ,7、轴套,8、弯折轴,9、脚蹬踏板,10、轴,11、П形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在两种不同锻炼功能下的两个实施方式。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包括固定架体1及锻炼器主体2两个组成部分,固定架体1包括两端用于固定架设在床两侧的基座3,两个基座3之间通过一根横梁4连接,两端的基座3与横梁4之间采用长腰孔及螺纹孔的固定连接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固定支架1可以根据床位的宽窄进行调整。由于病患的个体身高的差异,需要对锻炼器主体2的高度实现可调节的功能,因此,在横梁4上设置有用以伸缩调节的方管Ⅰ5,方管Ⅰ5上开有一通孔,在锻炼器主体2上焊接有一段方管Ⅱ6,该方管Ⅱ6上开有一排可与固定架体1上用以伸缩调节的方管Ⅰ5上的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以调节锻炼器主体2的升降;锻炼器主体2上的方管Ⅱ6的管径小于固定架体1上用以调节伸缩的方管Ⅰ5的管径。上述设计不仅能够解决方便调节锻炼器主体2高度的问题,同时也能实现本技术的另一主要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如何实现一套下肢功能锻炼器能够方便的在两种不同锻炼功能的锻炼器主体2之间方便快捷的切换。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锻炼器主体2与固定架体1装配在一起。只需将能够实现一种锻炼功能的锻炼器主体2(如图1所示)部分拆卸下来,更换上可实现另一锻炼的锻炼器主体2(如图2所示)即可。本技术提供能够实现两种不同锻炼功能的锻炼器主体,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形式。如图1所示,为一种可实现如自行车一样的前后交替运动的下肢锻炼的功能的具体实施例。在方管Ⅱ6外壁焊接有一轴套7,轴套7与方管Ⅱ6呈“T”字形。一根弯折轴8穿过该轴套7,该弯折轴8可以呈横折横或者横折横折横的形式,弯折轴8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脚蹬踏板9,优选的,脚蹬踏板9也通过轴套与弯折轴8连接在一起,实现脚蹬踏板9绕弯折轴8转动,从而可同时锻炼脚部的肌肉,并保持脚部状态的舒适。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另一种可实现两侧上下来回摆动的下肢锻炼的功能的具体实施例。在方管Ⅱ6一端的堵头处焊接有一轴套7,轴套7内设置的轴10与一“П”形管11连接,实现该“П”形管11可以绕着该轴10的周向作摆动的动作。“П”形管的两端分别安装有脚蹬踏板9,优选的,脚蹬踏板9通过带有轴的轴套与“П”形管连接在一起,实现脚蹬踏板9绕弯轴作轴向运动,从而可同时锻炼脚部的肌肉,并保持脚部状态的舒适。使用本技术的下肢锻炼装置时,病患身体放松,思想集中,精神不紧张,动作速度缓慢,局部与全身练功相结合。患者仰卧位,将下肢伸直保持身体正常的轴线及用力蹬的动作,使整个下肢伸直抬高45度,可将股部的肌肉用力收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肌张力,预防股四头肌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该锻炼器包括固定架体(1)及锻炼器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锻炼器主体(2)与固定架体(1)装配在一起,所述的锻炼器主体(2)包括有一段方管Ⅱ(6),该方管Ⅱ(6)上开有一排可与固定架体(1)上用以伸缩调节的方管Ⅰ(5)上的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以调节锻炼器主体(2)的升降;所述锻炼器主体(2)上的方管Ⅱ(6)的管径小于固定架体(1)上用以调节伸缩的方管Ⅰ(5)的管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该锻炼器包括固定架体(1)及锻炼器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锻炼器主体(2)与固定架体(1)装配在一起,所述的锻炼器主体(2)包括有一段方管Ⅱ(6),该方管Ⅱ(6)上开有一排可与固定架体(1)上用以伸缩调节的方管Ⅰ(5)上的通孔相配合的螺纹孔,以调节锻炼器主体(2)的升降;所述锻炼器主体(2)上的方管Ⅱ(6)的管径小于固定架体(1)上用以调节伸缩的方管Ⅰ(5)的管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位下肢功能锻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体(1)包括两端用于固定架设在床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柳浩霖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