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H响应型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H响应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液体甚至是气体组分包埋起来,形成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技术。囊膜对包埋组分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以减轻外界环境对其影响,提高其稳定性,并延长贮存时间。其次,囊膜具有缓释功能,能够控制包埋组分的释放,实现功能成分在特定系统中的精准释放。因此,包埋功能成分的微胶囊在食品、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利用刺激响应型高分子聚合物构造的药物释放体系,可通过感应病变部位环境信息的变化,从而调节药物的释放,使药物在必要的时间和特定部位释放出所需的有效剂量,实现药物的定点、定时、定量控制释放。然而,制备微胶囊壁材的高分子材料通常是人工合成高分子,这些高分子的合成步骤繁琐,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这些有机高分子多具有生物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作为微胶囊壁材的应用。相比之下,天然高分子具有生物相容性,酶解性,并且能够维持包覆在其中的药品的稳定性,增强药物治疗效果,这些特性使得其很适合作为人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H响应型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宁酸与壳聚糖为原料,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合成目标产物,即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其中,单宁酸、壳聚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0.27‑0.8:0.27‑0.8: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H响应型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单宁酸与壳聚糖为原料,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合成目标产物,即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其中,单宁酸、壳聚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0.27-0.8:0.27-0.8: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pH响应型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去离子水中得胶束溶液;2)向上述获得胶束溶液中加入含单宁酸的乙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单宁酸胶囊溶液;而后再加入含壳聚糖的乙酸水溶液,搅拌均匀后即为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溶液。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pH响应型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水混匀后在50℃下搅拌15min,待用。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pH响应型单宁酸/壳聚糖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含单宁酸的乙酸水溶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昊原,王鹏,张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