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09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取出消毒,洗净后晾干;(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浸泡;(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培育至其发芽;(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按常规方法培育至其成熟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培育得到的小麦幼苗,存活率高,且具有优良的抗逆性。

A Cultiv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Stress Resistance of W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一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几乎全作为食用。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的种植量和种植区域都很大。在小麦种子生产的诸多系统和环节中,良种繁育技术是确保小麦种子质量和产量达到要求的重要环节。但现有方法培育得到的小麦抗虫害等抗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虫、抗寒等抗逆性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5~10min,取出消毒,洗净后晾干;(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5~10min,取出消毒,洗净后晾干;(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于24~30℃继续浸泡20~30h;所述调节液包括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其中,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的重量比为0.2~1:0.5~1.5:0.05~0.2:0.5~1;(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于4~10℃、1100~1400Lux培育至其发芽;(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于‑1~1℃、1300~1500Lux的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小麦种子置于浓硫酸中浸种5~10min,取出消毒,洗净后晾干;(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小麦种子置于调节液中,于24~30℃继续浸泡20~30h;所述调节液包括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其中,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的重量比为0.2~1:0.5~1.5:0.05~0.2:0.5~1;(3)将步骤(2)所得种子置于营养液中,于4~10℃、1100~1400Lux培育至其发芽;(4)将发芽后的小麦苗移栽至营养土中,于-1~1℃、1300~1500Lux的条件下继续培育5~10天后,按常规方法培育至其成熟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甜菜碱、2,6二氯异烟酸、6,7-二羟基香豆素以及玉米花粉液的重量比为0.2:0.5:0.08: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小麦抗逆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调节液还包括占其重量8~15%的混合液;所述混合液包括重量比为0.5~1:0.5~1:1~1.5的阿魏酸、没食子酸和绿原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小麦抗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梦林刘霞穆志新王宇楠黄蕊曹利萍张晋康国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