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209084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4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涉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领域,该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豆秸秆4‑6份,玉米芯32‑36份,米糠25‑30份,麸皮10‑14份,啤酒糟4‑6份,大豆皮5‑8份,贝壳粉1‑3份,轻质碳酸钙1‑3份,棉籽壳6‑8份,甜菜渣5‑7份,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豆秸秆、玉米芯、米糠、麸皮、啤酒糟、大豆皮、贝壳粉、轻质碳酸钙、棉籽壳和甜菜渣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成培养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添加豆秸秆作为部分原料,解决了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工厂化迅速发展,提供氮源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且市场上开始出现供应量不足的现象,导致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成本整体大幅度提高的问题。

A Factory Formula of Edible Fungi Prepared from Soybean Str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具体为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
技术介绍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指创造适合食用菌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规模的反季节周年栽培,由于可以人工调节食用菌的生长环境条件,能达到全年连续生产不分正反季节,天天出菇,全年上市,从而保证了食用菌的稳定生产,随着经济与消费需求的不断发展增强,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有双孢蘑菇、金针菇、真姬菇、杏鲍菇、白灵菇和草菇等品种。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主要有瓶栽和袋栽两种工厂化生产模式,瓶栽系统中,拌料、装瓶和搔菌均采用机械化作业。已建立起从培养料配制、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生育到采收一整套标准化生产工艺。豆秸秆指的是豆类作物脱粒后的茎和叶,一般指的是黄豆秸秆。在农村,黄豆脱粒采收后,剩下的豆秸秆都用作了普通燃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要想拥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培养基中氮含量一定要在规定范围内,氮含量偏低会影响子实体的健康程度,并且缩短食用菌的货架期。为了保证食用菌的质量稳定,培养基质中营养物质必须要按照科学比例配比好。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工厂化迅速发展,提供氮源的原材料例如麸皮或大豆皮等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且市场上开始出现供应量不足的现象,以上因素大幅度的提高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成本,制约了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因此在生产金针菇食用菌时寻找优质、价低以及营养含量高的原材料对于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和进步变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解决了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工厂化迅速发展,提供氮源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且市场上开始出现供应量不足的现象,导致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成本整体大幅度提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豆秸秆4-6份,玉米芯32-36份,米糠25-30份,麸皮10-14份,啤酒糟4-6份,大豆皮5-8份,贝壳粉1-3份,轻质碳酸钙1-3份,棉籽壳6-8份,甜菜渣5-7份。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豆秸秆、玉米芯、米糠、麸皮、啤酒糟、大豆皮、贝壳粉、轻质碳酸钙、棉籽壳和甜菜渣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成培养料。S2、混合搅拌:投料——干拌——湿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检测培养料的含水率控制在67-69%,pH为6.2-6.8,配制成培养基。S3、装瓶:采用全自动装瓶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灌装到栽培瓶中,栽培瓶容量1200ml,每瓶的装料量为960-1050g,每16个栽培瓶为一筐。S4、打孔并合盖:灌装结束后通过自动打孔机在料面中间和四周打孔,一共5个孔洞,且孔洞延伸到瓶底,要求培养基料面平整,打孔完成后,通过自动盖盖机盖紧栽培瓶盖上匹配的瓶盖。S5、高压蒸汽灭菌:将装有栽培瓶的栽培筐放置到周转车上,推入抽真空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90min。S6、降温并接种:灭菌结束后,将栽培瓶推入冷却室进行强制冷,料温降低到15-23℃时进行接种,以全自动接种机在层流罩下向栽培瓶中接入金针菇液体菌种,每瓶接种量为25-35ml。S7、菌丝培养:接种结束后,将栽培瓶移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培养环境为:室温13-15℃、空气湿度75-85%、避光且空气循环良好,培养22-24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栽培瓶。S8、搔菌:将长满菌丝的栽培瓶移入搔菌车间,以自动搔菌机进行搔菌处理,去除料面老化的菌丝,同时形成机械刺激,促进金针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与分化。S9、加水喷洒湿润料面:搔菌结束后在料面喷洒10-15ml水,使料面保持湿润。S10、催蕾和抑制:将栽培瓶移入生育室,在15-17℃的室温,85-95%的空气湿度,3000-40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进行催蕾处理,4-6天后料面可布满菇蕾,催蕾结束后,每天适时进行30-50lx强度的光照和150m3/h及1-3m/s的吹风,对菇芽进行光抑制和风抑制,并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8000ppm条件下使菇芽生长整齐、一致,同时温度逐天下降,最终温度维持在4-6℃,10-12天小菇蕾可长到栽培瓶口。S11、生育期培养:菇芽长出栽培瓶口1-2cm时,围绕瓶口包上塑料包菇片,提高片筒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至10000ppm以上,促进金针菇菌柄的伸长,根据菇整齐度适当进行光照,光照强度为30-50lx和1-3m/s的吹风,对金针菇进行光抑制和风抑制,使金针菇各菇芽间的分层减少,长势尽量一致。S12、采收:待金针菇长至16-17cm时,达到采收要求,进行采收。优选的,在步骤S2中,按照投料顺序依次投入搅拌机,先干拌10-15分钟,再加水,加水完毕后进行湿拌,待原料全部均匀混合好后,检测培养料的含水率和pH值。优选的,在步骤S3中,栽培瓶为聚丙烯塑料栽培瓶。优选的,在步骤S7中,培养室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将料温控制在17-20℃,空间湿度控制在70-80%,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5000ppm,同时通过高效空气过滤来确保空间环境的洁净度。优选的,在步骤S10-S12中,整个生育室的栽培周期约26-28天。(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添加豆秸秆作为部分原料,用豆秸秆和玉米芯替代了原食用菌配方当中的部分玉米粉和大豆皮原材料,豆秸秆的加工运输价格远远低于玉米粉和大豆皮等,有效降低食用菌工厂化的栽培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且豆秸秆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粗蛋白质15.5%,粗脂肪2.7%,碳水化合物45.8%,其中豆秸叶中的粗蛋白含量高达24%,豆秸秆是农作物的副产物,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将豆秸秆应用到食用菌栽培基质当中,达到了对废物回收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有效降低食用菌工厂化的栽培成本的目的,解决了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工厂化迅速发展,提供氮源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且市场上开始出现供应量不足的现象,导致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成本整体大幅度提高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豆秸秆4-6份,玉米芯32-36份,米糠25-30份,麸皮10-14份,啤酒糟4-6份,大豆皮5-8份,贝壳粉1-3份,轻质碳酸钙1-3份,棉籽壳6-8份,甜菜渣5-7份,部分原材料市场价格如表1:表1:部分原材料市场价格一览表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豆秸秆、玉米芯、米糠、麸皮、啤酒糟、大豆皮、贝壳粉、轻质碳酸钙、棉籽壳和甜菜渣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成培养料。S2、混合搅拌:投料——干拌——湿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检测培养料的含水率控制在67-69%,pH为6.2-6.8,配制成培养基。S3、装瓶:采用全自动装瓶机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豆秸秆4‑6份,玉米芯32‑36份,米糠25‑30份,麸皮10‑14份,啤酒糟4‑6份,大豆皮5‑8份,贝壳粉1‑3份,轻质碳酸钙1‑3份,棉籽壳6‑8份,甜菜渣5‑7份;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豆秸秆、玉米芯、米糠、麸皮、啤酒糟、大豆皮、贝壳粉、轻质碳酸钙、棉籽壳和甜菜渣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成培养料;S2、混合搅拌:投料——干拌——湿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检测培养料的含水率控制在67‑69%,pH为6.2‑6.8,配制成培养基;S3、装瓶:采用全自动装瓶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灌装到栽培瓶中,栽培瓶容量1200ml,每瓶的装料量为960‑1050g,每16个栽培瓶为一筐;S4、打孔并合盖:灌装结束后通过自动打孔机在料面中间和四周打孔,一共5个孔洞,且孔洞延伸到瓶底,要求培养基料面平整,打孔完成后,通过自动盖盖机盖紧栽培瓶盖上匹配的瓶盖;S5、高压蒸汽灭菌:将装有栽培瓶的栽培筐放置到周转车上,推入抽真空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90min;S6、降温并接种:灭菌结束后,将栽培瓶推入冷却室进行强制冷,料温降低到15‑23℃时进行接种,以全自动接种机在层流罩下向栽培瓶中接入金针菇液体菌种,每瓶接种量为25‑35ml;S7、菌丝培养:接种结束后,将栽培瓶移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培养环境为:室温13‑15℃、空气湿度75‑85%、避光且空气循环良好,培养22‑24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栽培瓶;S8、搔菌:将长满菌丝的栽培瓶移入搔菌车间,以自动搔菌机进行搔菌处理,去除料面老化的菌丝,同时形成机械刺激,促进金针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与分化;S9、加水喷洒湿润料面:搔菌结束后在料面喷洒10‑15ml水,使料面保持湿润;S10、催蕾和抑制:将栽培瓶移入生育室,在15‑17℃的室温,85‑95%的空气湿度,3000‑40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条件下进行催蕾处理,4‑6天后料面可布满菇蕾,催蕾结束后,每天适时进行30‑50lx强度的光照和150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豆秸秆4-6份,玉米芯32-36份,米糠25-30份,麸皮10-14份,啤酒糟4-6份,大豆皮5-8份,贝壳粉1-3份,轻质碳酸钙1-3份,棉籽壳6-8份,甜菜渣5-7份;一种豆秸秆制备的食用菌工厂化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准备:将豆秸秆、玉米芯、米糠、麸皮、啤酒糟、大豆皮、贝壳粉、轻质碳酸钙、棉籽壳和甜菜渣按照规定的比例混合成培养料;S2、混合搅拌:投料——干拌——湿拌,使培养料混合均匀,检测培养料的含水率控制在67-69%,pH为6.2-6.8,配制成培养基;S3、装瓶:采用全自动装瓶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灌装到栽培瓶中,栽培瓶容量1200ml,每瓶的装料量为960-1050g,每16个栽培瓶为一筐;S4、打孔并合盖:灌装结束后通过自动打孔机在料面中间和四周打孔,一共5个孔洞,且孔洞延伸到瓶底,要求培养基料面平整,打孔完成后,通过自动盖盖机盖紧栽培瓶盖上匹配的瓶盖;S5、高压蒸汽灭菌:将装有栽培瓶的栽培筐放置到周转车上,推入抽真空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温度为121℃,灭菌时间为90min;S6、降温并接种:灭菌结束后,将栽培瓶推入冷却室进行强制冷,料温降低到15-23℃时进行接种,以全自动接种机在层流罩下向栽培瓶中接入金针菇液体菌种,每瓶接种量为25-35ml;S7、菌丝培养:接种结束后,将栽培瓶移入培养室进行菌丝培养,培养环境为:室温13-15℃、空气湿度75-85%、避光且空气循环良好,培养22-24天后菌丝即可长满栽培瓶;S8、搔菌:将长满菌丝的栽培瓶移入搔菌车间,以自动搔菌机进行搔菌处理,去除料面老化的菌丝,同时形成机械刺激,促进金针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与分化;S9、加水喷洒湿润料面:搔菌结束后在料面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养朝冯占李贺文黄丽平刘亚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