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瞿志刚专利>正文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8921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相连,RISC电路控制系统与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连接,RISC电路控制系统还与加热TEC模块和制冷TEC模块连接,热平衡热管封装在均温板里面,热传导热管首端与均温板相连,热传导热管末端与储能单元相连,热传导热管中间部分与加热TEC模块和制冷TEC模块相连;通过热传导热管把热量导出到电池箱的外部,解决了电池箱内部密闭空间的散热问题;所述加热TEC模块通电产生热量,对电池箱进行加热,制冷TEC模块通电吸收热量,对电池箱进行制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控制复杂,电池温度控制一致性较差的问题。

Integrate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Batteries of New Energy Electric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电池温度较高时对其进行有效的降温,防止电池温度过高导致热失控;在电池温度较低时进行加热,使电池温度上升,保证电池在低温下的充电,放电性能和安全;减小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差异,保持电池单体工作温度的一致性,防止温度较高位置处的电池衰减过快,提升电池组的整体寿命。按照热传导介质的不同,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热管理冷却方式主要有:1>自然散热;2>强制风冷;3>液冷;4>直冷;5>相变材料。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方式主要以空气热管理和液冷热管理为主。相变材料热管理技术目前还处于小范围的探索阶段。空气热管理系统中的自然冷却系统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只能在室外环境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自然散热,既无法满足发热量较大的时的有效散热,也无法实现在寒冷天气的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加热,适用范围受限。利用车载空调系统的空气热管理系统需要和整车空调系统实现集成,需要布置制冷剂管道和冷却水管道,并且需要设计通风风道,使用冷空气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位于电池箱箱体内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TEC模块,制冷TEC模块,RISC电路控制系统,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热平衡热管,热传导热管,储能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相连,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池模组附近,RISC电路控制系统与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连接,RISC电路控制系统还与加热TEC模块和制冷TEC模块连接,热平衡热管封装在均温板里面,热传导热管首端与均温板相连,热传导热管末端与储能单元相连,热传导热管中间部分与加热TEC模块和制冷TEC模块相连;通过热传导热管把热量导出到电池箱的外部,解决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综合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位于电池箱箱体内的动力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TEC模块,制冷TEC模块,RISC电路控制系统,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温度传感器,热平衡热管,热传导热管,储能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相连,温度传感器位于电池模组附近,RISC电路控制系统与电池电极温度采集模块连接,RISC电路控制系统还与加热TEC模块和制冷TEC模块连接,热平衡热管封装在均温板里面,热传导热管首端与均温板相连,热传导热管末端与储能单元相连,热传导热管中间部分与加热TEC模块和制冷TEC模块相连;通过热传导热管把热量导出到电池箱的外部,解决了电池箱内部密闭空间的散热问题;所述加热TEC模块通电产生热量,对电池箱进行加热,制冷TEC模块通电吸收热量,对电池箱进行制冷;所述储能单元是一个密闭金属箱,金属箱体内灌注体积1:1的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溶液;当电池模组的温度升高时,热传导热管先把热量导入储能单元,依靠储能单元里的液体吸收热量,储存在储能单元里,当储能单元吸收热量不能维持电池工作在设定的工作范围时,启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志刚刘冬
申请(专利权)人:瞿志刚刘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