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87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同轴电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其可以有效降低内导体的电阻和保证内导体电阻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品质,提高实用性;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层,内导体和外导体分别位于绝缘层的内侧和外侧,保护层包覆在外导体的外侧;内导体为铜线,并在铜线的表面镀有银膜,银膜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硅橡胶层,第一硅橡胶层位于银膜和绝缘层之间,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铝箔层,铝箔层位于绝缘层和外导体之间,外导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硅橡胶层,第二硅橡胶层位于外导体和保护层之间。

A Coaxial Structur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s for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DC Cab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
本技术涉及同轴电缆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同轴电缆是先由两根同轴心、相互绝缘的圆柱形金属导体构成基本单元(同轴对),再由单个或多个同轴对组成的电缆,从用途上分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即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分50Ω基带电缆和75Ω宽带电缆两类,基带电缆又分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基带电缆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10Mbps,其在信号传递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层,内导体和外导体分别位于绝缘层的内侧和外侧,保护层包覆在外导体的外侧;现有的同轴电缆使用中发现,内导体对信号传输影响很大,因为衰减主要是内导体电阻损耗引起的,而单纯通过提高内导体纯度和光滑度来降低内导体的电阻和保证内导体电阻的均匀性,效果一般,仍然会影响信号传输的品质,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降低内导体的电阻和保证内导体电阻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品质,提高实用性的高温超导滞留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包括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保护层,内导体和外导体分别位于绝缘层的内侧和外侧,保护层包覆在外导体的外侧;所述内导体为铜线,并在铜线的表面镀有银膜,所述银膜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硅橡胶层,所述第一硅橡胶层位于银膜和绝缘层之间,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铝箔层,所述铝箔层位于绝缘层和外导体之间,所述外导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硅橡胶层,所述第二硅橡胶层位于外导体和保护层之间。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还包括内导体为镀银铜线经拉丝而成。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银膜的厚度为0.05微米-1微米。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有多组散热孔,所述第二硅橡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多组硅橡胶柱,所述多组硅橡胶柱分别位于多组散热孔内。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硅橡胶柱的外侧与保护层的外侧相平。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保护层为PVC材质。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绝缘层为PE材质。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外导体为轧纹铜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流仅在内导体表面的一个薄层内传输,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电流层的有效厚度称为趋肤深度,通过将内导体改为铜线,并在铜线的表面镀有银膜,使银膜的厚度与趋肤深度相匹配,通过银膜进行导电,由于银的导电系数优于铜,通过镀膜可以保证银膜厚度的均匀性,可以有效降低内导体的电阻和保证内导体电阻的均匀性,通过第一硅橡胶层可以对银膜进行导送散热,通过第二橡胶层可以对外导体进行导热散热,保证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一个正常的温度,降低温度对导电系数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品质,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内导体;2、绝缘层;3、外导体;4、保护层;5、铜线;6、银膜;7、第一硅橡胶层;8、铝箔层;9、第二硅橡胶层;10、硅橡胶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保护层4,内导体1和外导体3分别位于绝缘层2的内侧和外侧,保护层4包覆在外导体3的外侧;内导体1为铜线5,并在铜线5的表面镀有银膜6,银膜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硅橡胶层7,第一硅橡胶层7位于银膜6和绝缘层2之间,绝缘层2的外侧设置有铝箔层8,铝箔层8位于绝缘层2和外导体3之间,外导体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硅橡胶层9,第二硅橡胶层9位于外导体3和保护层4之间;电流仅在内导体表面的一个薄层内传输,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电流层的有效厚度称为趋肤深度,通过将内导体改为铜线,并在铜线的表面镀有银膜,使银膜的厚度与趋肤深度相匹配,通过银膜进行导电,由于银的导电系数优于铜,通过镀膜可以保证银膜厚度的均匀性,可以有效降低内导体的电阻和保证内导体电阻的均匀性,通过第一硅橡胶层可以对银膜进行导送散热,通过第二橡胶层可以对外导体进行导热散热,保证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一个正常的温度,降低温度对导电系数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品质,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还包括内导体1为镀银铜线5经拉丝而成;保证银膜厚度的均匀性。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银膜6的厚度为0.05微米-1微米;内导体电流层的趋肤深度为0.05-1微米,保证银膜的厚度与趋肤深度相匹配。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保护层4上设置有多组散热孔,第二硅橡胶层9的外侧设置有多组硅橡胶柱10,多组硅橡胶柱10分别位于多组散热孔内;第二硅橡胶层的热量通过硅橡胶柱发散,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硅橡胶柱10的外侧与保护层4的外侧相平;提高其表面的光滑性。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保护层4为PVC材质。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绝缘层2为PE材质。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所述外导体3为轧纹铜管。本技术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其在工作时,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前,首先将其移动到用户需要的位置,电流仅在内导体表面的一个薄层内传输,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电流层的有效厚度称为趋肤深度,通过将内导体改为铜线,并在铜线的表面镀有银膜,使银膜的厚度与趋肤深度相匹配,通过银膜进行导电,由于银的导电系数优于铜,通过镀膜可以保证银膜厚度的均匀性,可以有效降低内导体的电阻和保证内导体电阻的均匀性,通过第一硅橡胶层可以对银膜进行导送散热,通过第二橡胶层可以对外导体进行导热散热,保证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处于一个正常的温度,降低温度对导电系数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传输的品质,提高实用性,第二硅橡胶层的热量通过硅橡胶柱发散,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保护层(4),内导体(1)和外导体(3)分别位于绝缘层(2)的内侧和外侧,保护层(4)包覆在外导体(3)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1)为铜线(5),并在铜线(5)的表面镀有银膜(6),所述银膜(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硅橡胶层(7),所述第一硅橡胶层(7)位于银膜(6)和绝缘层(2)之间,所述绝缘层(2)的外侧设置有铝箔层(8),所述铝箔层(8)位于绝缘层(2)和外导体(3)之间,所述外导体(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硅橡胶层(9),所述第二硅橡胶层(9)位于外导体(3)和保护层(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包括内导体(1)、绝缘层(2)、外导体(3)和保护层(4),内导体(1)和外导体(3)分别位于绝缘层(2)的内侧和外侧,保护层(4)包覆在外导体(3)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1)为铜线(5),并在铜线(5)的表面镀有银膜(6),所述银膜(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硅橡胶层(7),所述第一硅橡胶层(7)位于银膜(6)和绝缘层(2)之间,所述绝缘层(2)的外侧设置有铝箔层(8),所述铝箔层(8)位于绝缘层(2)和外导体(3)之间,所述外导体(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硅橡胶层(9),所述第二硅橡胶层(9)位于外导体(3)和保护层(4)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正负极同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导体(1)为镀银铜线(5)经拉丝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颖李宁程宏英胡磊蔡渊
申请(专利权)人: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新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