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865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顶部的手柄、操控组件和位于所述主体内的上径测量组件以及下径测量组件,其中,所述操控组件的顶部与所述手柄可转动连接,所述操控组件的底部与所述下径测量组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将上径测量组件、下径测量组件和深度测量组件均设置在主体内,并通过控制压杆来实现探针回缩和释放,可以实现一次性测量试模的顶部内径、底部内径和深度尺寸,操作简单,有效实现测量过程的快捷、精确,提高测量效率。

A Measuring Device for Testing Mould of Concrete Impermeability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性能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的各个方面对混凝土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和施工工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房建、路桥、隧道、机场等建设,混凝土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与寿命。混凝土耐久性作为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在许多国家引起了普遍的重视,而解决耐久性问题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解决好混凝土渗透性。现有技术下,混凝土抗渗仪模套的测量及其相关的计量过程主要采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表等进行逐一测量:先将混凝土抗渗仪试模从混凝土抗渗仪上拆卸下来,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小口端直径并记录,再测量大口端直径并记录,然后用三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模从小口端到大口端的垂直距离并记录。这种测量方法不仅效率低下,需要对混凝土抗渗仪试模逐一拆卸、各尺寸逐一测量,而且由于各厂家生产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密封台高度尺寸略有差别,其大口端的端面在测量过程中不好确定,无法实现计量全覆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具体地,本技术提供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大端内径、小端内径、深度同时测量的测量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主体、设置在所述主体顶部的手柄、操控组件和位于所述主体内的上径测量组件以及下径测量组件,其中,所述操控组件的顶部与所述手柄可转动连接,所述操控组件的底部与所述下径测量组件传动连接。其中,所述操控组件包括压杆和刚性连接件,所述刚性连接件包括竖杆、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所述竖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的顶端、所述第二分支的顶端相铰接;所述压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可转动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支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分支的底端分别与下径测量组件的两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上径测量组件包括第一上径探针、第二上径探针、第一测盘、第一伸缩杆、第一滑轨,所述第一上径探针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测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测盘固定在所述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滑轨平行于所述第一伸缩杆设置;所述第二上径探针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测盘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下径测量组件包括第一下径探针、第二下径探针、第二测盘、第二伸缩杆、第二滑轨,所述第一下径探针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伸缩杆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测盘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测盘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二滑轨平行与所述第二伸缩杆设置;所述第二下径探针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测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径探针和所述第二下径探针均与所述操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深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试模的深度。其中,所述深度测量组件包括深度测针、第三测盘和垂直导轨,其中,所述垂直导轨固定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三测盘固定在所述垂直导轨或所述主体上,所述深度测针与所述垂直导轨滑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三测盘传动连接。其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标准量具,用于校正所述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其中,所述标准量具的内孔顶部直径为175mm、内孔底部直径为185mm、内孔深度为150mm,公差±0.001mm。本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将上径测量组件、下径测量组件和深度测量组件均设置在主体内,并通过控制压杆来实现探针回缩和释放,可以实现一次性测量试模的顶部内径、底部内径和深度尺寸,操作简单,有效实现测量过程的快捷、精确,提高测量效率。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附图说明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测量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技术的测量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专利技术人设计一种可以放置入试模内的主体结构,并在该主体内设置上径测量组件、下径测量组件和深度测量组件,利用压杆和刚性连接件的组合传动控制测量组件中的探针的伸缩,以便令主体顺利放入试模内或从试模内取出。此测量装置放入试模内后,可以同时测量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顶部内径、底部内径和深度;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提取手柄、操作压杆,操作简单、测量快捷、结果精确,大大提高测量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测量装置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顶部的手柄2、操控组件3和位于主体1内的上径测量组件4以及下径测量组件5。其中,上径测量组件4用于测量试模的顶部内径,下径测量组件5用于测量试模的底部内径。由于试模为倒锥状结构,即其上径小于下径,因此,下径测量组件5的测量范围大于上径测量组件4的测量范围。为了实现上径、下径的同时测量,需要在向试模内此放置测量装置时,将下径测量组件5的探针适当回缩,确保放置顺利且不影响测量精度。本技术的测量装置中,通过提动手柄2可以移动主体1;操控组件3的顶部与手柄2可转动连接,操控组件3的底部与下径测量组件5传动连接,通过操作操控组件3即可实现下径测量组件5的探针的回缩和释放,确保在测量前放置测量装置和测量后提取测量装置的过程中,探针不与试模发生碰触等导致探针磨损或损坏的情况,保证测量精度。在一个典型的实施例中,操控组件3包括压杆31和刚性连接件32,通过操作压杆31,利用刚性连接件32带动下径测量组件5的探针伸缩。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刚性连接件32包括竖杆320、第一分支321和第二分支322,竖杆320的底端与第一分支321的顶端、第二分支322的顶端相铰接,第一分支321的底端和第二分支322的底端分别与下径测量组件5的两端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调节竖杆320的上升和下降,即可利用第一分支321和第二分支322调节下径测量组件5的两端探针同时伸缩。具体地,压杆31的一端与手柄2可转动连接,压杆31的另一端与竖杆320的顶端固定连接。当向手柄2的方向转动压杆31时,在手柄2上握持(上提)压杆31时,可以带动竖杆320上升,进而通过第一分支321和第二分支322与竖杆320发生转动和上升的同时,带动下径测量组件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主体(1)、设置在所述主体(1)顶部的手柄(2)、操控组件(3)和位于所述主体(1)内的上径测量组件(4)以及下径测量组件(5),其中,所述操控组件(3)的顶部与所述手柄(2)可转动连接,所述操控组件(3)的底部与所述下径测量组件(5)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试模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主体(1)、设置在所述主体(1)顶部的手柄(2)、操控组件(3)和位于所述主体(1)内的上径测量组件(4)以及下径测量组件(5),其中,所述操控组件(3)的顶部与所述手柄(2)可转动连接,所述操控组件(3)的底部与所述下径测量组件(5)传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3)包括压杆(31)和刚性连接件(32),所述刚性连接件(32)包括竖杆(320)、第一分支(321)和第二分支(322),所述竖杆(320)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分支(321)的顶端、所述第二分支(322)的顶端相铰接;所述压杆(31)的一端与所述手柄(2)可转动连接,所述压杆(31)的另一端与所述竖杆(3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分支(321)的底端和所述第二分支(322)的底端分别与下径测量组件(5)的两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径测量组件(4)包括第一上径探针(41)、第二上径探针(42)、第一测盘(43)、第一伸缩杆(44)、第一滑轨(45),所述第一上径探针(41)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杆(44)的一端,所述第一伸缩杆(44)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测盘(4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测盘(43)固定在所述主体(1)的顶部,所述第一滑轨(45)平行于所述第一伸缩杆(44)设置;所述第二上径探针(42)与所述第一滑轨(45)滑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测盘(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鸿博张冰任励硕曹瑾瑾王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