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通径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5264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通径规。该油管通径规包括外筒(1)、封盖(2)和把手(3);外筒(1)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外筒(1)包括筒壁,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封盖(2)封闭外筒(1)的第一端开口;把手(3)固定在封盖(2)上。油管通径规的外筒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与待检测的内衬油管相匹配,从而适于检测该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把手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该油管通径规,而且在将该油管通径规推进和拉出内衬油管的过程中,油管通径规的封闭的第一端可对内衬油管内脱落的胶皮等杂物进行清理,该油管通径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Tubing diameter ga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通径规
本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涉及一种油管通径规。
技术介绍
油管是井下油流输送至地面的通道,在采油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油管的外观完整性以及内通径都会影响采油的效率,所以对油管的内通径有着严格的质量技术标准进行检测,目前针对油管内通径的检测经常使用通径规。此前,采油过程中使用的油管是直径73毫米的外加厚油管,对于直径73毫米的外加厚油管,已经有了符合质量技术标准的通径规,但随着油井防偏磨工艺技术的进步,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油管以良好的防腐耐磨性能逐渐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规格型号是直径73毫米的内衬油管大量代替普通的直径73毫米油管,由于直径73毫米的内衬油管与普通的直径73毫米油管相比内通径缩小了10毫米,而且内衬油管的内衬套了一层给份子聚乙烯材质的胶皮,现有标准规格的油管通径规不能满足该内衬油管的现场检测,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高分子聚乙烯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检测的油管通径规,针对直径73毫米的内衬油管的现场检测,主要是人眼识别检测和采用带接箍的直径22毫米的抽油杆短节进行检测。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人眼识别不能准确的检测出内衬油管中可能出现的聚乙烯胶皮变形鼓包等情况,带接箍的直径22毫米的抽油杆短节长度短,且外径最大为46毫米,无法确保检测后的内衬油管达到内通径质量技术标准。内通径不合格的内衬油管入井后会对抽油杆柱塞卡或抽油泵堵等事故,严重影响油井的采油效率以及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通径规,以使工作人员快速方便地操作油管通径规对内衬油管进行检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管通径规,包括外筒、封盖和把手;所述外筒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所述外筒包括筒壁,所述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封盖封闭所述外筒的第一端开口;所述把手固定在所述封盖上。可选择地,所述外筒的外径为49.62毫米,且所述外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封盖的直径。可选择地,所述封盖的厚度为5毫米,所述外筒的壁厚为5毫米。可选择地,所述外筒的长度为1067毫米。可选择地,所述把手为圆环状,且所述把手的外径为36毫米。可选择地,所述封盖与所述外筒焊接连接。可选择地,所述把手与所述封盖焊接连接。可选择地,所述外筒和封盖均由工具钢制成,且所述外筒的筒壁上镀设有铬层。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的外筒筒壁围成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从而与待检测的内衬油管相匹配,通过将该油管通径规伸入到待检测的内衬油管内,从而检测该内衬油管的内径。油管通径规的外筒的第一端由封盖封闭,在将该油管通径规推进和拉出该内衬油管的过程中,同时该油管通径规封闭的第一端可对内衬油管内脱落的胶皮等杂物进行清理。该油管通径规的把手设置在封盖上,可通过活塞杆或拉绳等与该把手连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带动整个油管通径规在内衬油管内移动。而且该油管通径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可在检测内衬油管内通径的同时,还可对该内衬油管进行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的左视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外筒;2-封盖;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通径规,包括外筒、封盖和把手。外筒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外筒包括筒壁,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封盖封闭外筒的第一端开口;把手固定在封盖上。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的外筒筒壁围成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从而与待检测的内衬油管相匹配,通过将该油管通径规伸入到待检测的内衬油管内,从而检测该内衬油管的内径。油管通径规的外筒的第一端由封盖封闭,在将该油管通径规推进和拉出该内衬油管的过程中,同时该油管通径规封闭的第一端可对内衬油管内脱落的胶皮等杂物进行清理。该油管通径规的把手设置在封盖上,可通过活塞杆或拉绳等与该把手连接,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带动整个油管通径规在内衬油管内移动。而且该油管通径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可在检测内衬油管内通径的同时,还可对该内衬油管进行清理。为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通径规,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的左视图。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管通径规包括外筒1、封盖2和把手3。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油管通径规的外筒1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外筒1包括筒壁,且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封盖2封闭外筒1的第一端开口;把手3固定在封盖2上。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油管通径规适于检测直径为73mm的内衬油管,该直径为73mm的内衬油管又叫做高分子聚乙烯油管,也就是在直径为73mm的外加厚油管内通过热处理工艺衬套一层高分析聚乙烯材质的胶皮,依靠聚乙烯胶皮的防腐耐磨性能,可以减缓钢制抽油杆和钢制油管的磨损,从而增长油井的使用寿命。该直径为73mm的内衬油管与普通直径为73mm的外加厚油管的主要区别是在内壁衬套了一层高分析聚乙烯材质的胶皮,且油管的内通径缩小了10mm。参见图1,例如,该油管通径规的外筒1包括筒壁,该筒壁围成包括一个圆形腔体,且该圆形腔体的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均为开口,由筒壁围成的外筒1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筒壁可具有一定厚度,从而可增强该油管通径规的强度,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将该油管通径规的筒壁的厚度设置为5mm。当然,本申请并不仅限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实现方式中,该筒壁也可设置为其他厚度。直径为73mm的内衬油管的内径为53mm,由于该内衬油管内壁上衬套高分子聚乙烯胶皮,为了避免在检测该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时破坏该高分子聚乙烯胶皮,可将该油管通径规的外筒1的外径设置为49.62mm。另外,根据油管通径检验规的技术参数,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油管通径规的长度可为1067mm。当然,针对该油管通径规的长度和外径,本申请并不仅限于前述的数值,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可对外筒1设置为其他合理的外径和长度。参见图1,封盖2封闭外筒1的第一端开口。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封盖2与外筒1可为分开的两部分,筒壁围成包括两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也就是外筒1可为类似于圆柱体形的圆管,所以外筒1的两端相同,该封盖2可与外筒1的第一端固定,从而将外筒1的第一端封闭。这样,在使用该油管通径规对内衬油管进行内通径检测时,可先将外筒1的由封盖2封闭的第一端伸入到内衬油管内,通过判断该油管通径规在内衬油管内移动是否顺畅,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还可将内衬油管内壁脱落的胶皮推出油管外,从而对内衬油管内进行清理。当然,本申请并不仅限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其他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封盖2封闭外筒1的第二端开口,或者也可以在外筒1的两端开口分别由一个封盖2封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封盖(2)和把手(3);所述外筒(1)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所述外筒(1)包括筒壁,所述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封盖(2)封闭所述外筒(1)的第一端开口;所述把手(3)固定在所述封盖(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封盖(2)和把手(3);所述外筒(1)适于检测内衬油管的内通径,所述外筒(1)包括筒壁,所述筒壁围成包括第一端开口和第二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封盖(2)封闭所述外筒(1)的第一端开口;所述把手(3)固定在所述封盖(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外径为49.62毫米,且所述外筒(1)的外径等于所述封盖(2)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通径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2)的厚度为5毫米,所述外筒(1)的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明山文云飞许宪忠熊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