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852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柱,涉及机械工程,针对总管容纳的副管数量受限的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多功能柱,包括总管和副管,副管位于总管内,副管的轴长方向与总管的轴长方向一致,副管设置有多个,总管内设有固定管,固定管的内壁与副管外壁抵接,固定管的侧壁设有调整固定管内空间的折叠板,折叠板上设有固定折叠板的闭合装置,达到限制副管直接对总管内壁撞击,减少总管内壁损坏的目的。

Multifunctional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柱
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柱。
技术介绍
管道是运输流体的载体,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使用一个管道通过运送某一具体的物质而使该管道具有特定的功能,如管道通过运输废水而成为无数排放管。但在管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运输的液体不同,需要使用多个管道分别对不同的液体进行运输,多个管道在空间排布上常常造成混乱,在使用中非常不便。申请号为CN20121019152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水管,包括总管,总管内设置有主水管和副水管,副水管的两端与主水管相通,主水管上设置有水路切换阀,正常情况下水在主水管中运输,当需要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时,将其他物质放置在副水管中,通过水路切换阀将水从主水管切换到副水管,水在副水管内与其他物质混合使总管内同时运输两种液体。该多功能水管虽然能起到在一个管道内运输不同流体的作用,但副管在运输流体时,由于液体的流动会冲击副管的管壁,使得副管的管壁上受力不均,造成副管在总管内对总管内壁和其他副管壁的撞击,容易造成管壁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柱,具有保护管壁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柱,包括总管和副管,所述副管位于总管内,所述副管的轴长方向与总管的轴长方向一致,所述副管设置有多个,所述总管内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与副管外壁抵接,所述固定管的侧壁设有调整固定管内空间的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上设有固定折叠板的闭合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输路径相同而运输物质不同的副管在总管内集合,总管提供了容纳多个副管的空间,副管在总管内运输多种物质而使整个管道具有运输多种不同物质的功能,固定管在总管内对多个副管进行集合固定,折叠板使固定管的横截面积为可调节,折叠板沿总管的侧面折叠,在不需要扩大固定管的内空间时折叠板的相邻板块之间相互靠近使折叠板处于折叠状态,当副管数量较多时固定管上的折叠板处于拉伸状态,从而扩大了固定板的容积以容纳更多的副管;再利用折叠板调整固定板的内容积后,通过闭合装置将折叠板固定为该状态。通过副管运输多种物质,减少了各种物质在总管内混合的概率;总管为副管提供了固定的空间,使多个副管在总管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一方面减少了对在各个副管上分别设置固定装置以及对应的固定位点,另一方面减少了多个副管直接暴露在环境中造成空间布置的凌乱;总管还可作为用于悬挂其他物体的立柱,为车间中的其他设备提供悬挂固定的位点。固定板对多个副管施加指向总管轴心方向的力,使各个副管趋于相互靠近而使集中在一起,当有液体在副管内流动时,流体施加在副管管壁上的力传递至其他副管,增大了流体推动副管运动所要克服的力,从而减少了副管在总管内对总管管壁以及其他副管管壁的撞击,减少损坏,对该多功能柱起保护作用。折叠板使固定板的大小可根据副管数量的多少进行调节,使固定管适应副管的需求,扩大固定管的应用范围。闭合装置限制了折叠板的运动,在调整折叠板使得固定管恰好能够容纳副管后,通过闭合装置限制了折叠板的继续延伸;在固定管壁受到来自副管的作用力时,闭合装置限制了固定管的形变,减少外力的作用对折叠板的影响。优选的,所述闭合装置包括长条板,所述长条板的一端铰接于固定管的外表面,所述固定管上设有固定件,所述长条板于固定管外沿折叠板的折叠方向固定于固定管的外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折叠板折叠后的长度确定长条板位于折叠板外的长度,再由固定件将长条板固定住,使得与折叠板连接的固定管的两端距离一定,长条板的固定对固定管侧壁的两端起支撑作用,减少固定管在外力作用下的形变。优选的,所述长条板上沿其轴长方向开有多个通孔,所述固定件设置为一端固定于固定管侧壁上的弹性扣件,所述弹性扣件与通孔相匹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条板通过通孔与弹性扣件的匹配实现固定件侧壁两端的固定,当弹性扣进入通孔内时,弹性扣件限制了长条板的移动,使长条板固定于固定管侧壁的表面;通孔设置有多个,为长条板与右柱体之间的固定提供了多个固定位点,扩大了折叠板可延伸的总管侧面积的范围,实现对总管容积更准确的调节。优选的,固定管内设有固定副管的卡箍件,所述卡箍件套设于副管的外表面,所述卡箍件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铰接于总管的内表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体在副管内流动的过程中,除了对副管内壁施加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之外,还会对副管内壁施加垂直与其轴长方向的力,使得副管在固定管内产生沿其轴长方向垂直的运动趋势,利用卡箍件对副管沿与其轴长方向垂直的各个方向均起限制作用,减少副管在流体运动过程的移动,卡箍件通过凸块与固定管固定,使卡箍件可拆卸固定于固定管的内表面,在不需要时将多出的卡箍件从固定管内取出,减少卡箍件在固定管内的空间占有量,从而减少固定管管内空间的浪费。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内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与凸块匹配,所述凹槽内设有容纳凸块转动的内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经凹槽的开口进入凹槽内,在凹槽内转动使凸块的长度方向与凹槽开口的长度方向错开,凹槽内壁限制了凸块朝向凹槽外的运动,从而使得卡箍件固定于固定管的内表面,增强了卡箍件在固定管内的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管远离折叠板的侧壁设置为可拆卸铰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解除侧壁的铰接,使固定管内空间打开,当需要对固定管内的副管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时,方便副管的取出和安装。优选的,所述侧壁的两个铰接端沿固定管的轴长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铰接端通过滑动杆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杆贯穿固定管铰接端的滑槽,从而将固定管的侧壁固定,固定管侧壁以滑动杆为轴铰接转动,通过将滑动杆拨到两个铰接端中的其中一个的滑槽内即可解除铰接端之间的连接,操作简单。优选的,所述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轴长方向与滑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滑动杆的一端固定于弹簧远离与滑槽固定的一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与滑动杆共同贯穿铰接端两端的滑槽,弹簧对滑动杆的运动起限制作用,降低滑动杆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并从铰接端的其中一个滑槽内脱离的概率,维持固定管侧壁铰接处之间的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折叠板使得固定管的侧面积可调节,从而增大固定管可容纳副管的数量,扩大固定管的应用范围;2.通过在固定管内设置副管的卡箍件,减少副管在固定管内对其内壁的冲击,保护固定管内壁,延长固定管的使用寿命;3.通过在滑槽内设置带有弹簧的滑动杆,使滑动杆贯穿两个铰接端的滑槽,从而实现固定管侧壁的连接,降低滑动杆从任一滑槽脱离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功能柱的固定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功能柱中固定管的铰接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多功能柱的横截面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多功能柱固定于墙体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总管1、副管2、固定管3、折叠板4、闭合装置5、长条板51、通孔6、弹性扣件7、卡箍件8、凸块9、凹槽10、内腔11、滑槽12、滑动杆13、弹簧14、固定件15。多功能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总管1、固定管3和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柱,包括总管和副管,所述副管位于总管内,所述副管的轴长方向与总管的轴长方向一致,所述副管设置有多个,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内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与副管外壁抵接,所述固定管的侧壁设有调整固定管内空间的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上设有固定折叠板的闭合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柱,包括总管和副管,所述副管位于总管内,所述副管的轴长方向与总管的轴长方向一致,所述副管设置有多个,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管内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与副管外壁抵接,所述固定管的侧壁设有调整固定管内空间的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上设有固定折叠板的闭合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固定闭合装置的弹性扣件,所述闭合装置包括沿折叠板的折叠方向设置的长条板,所述长条板的一端铰接于固定管的外表面,所述长条板沿其轴长方向开有与弹性扣件匹配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柱,其特征在于:固定管内设有固定副管的卡箍件,所述卡箍件套设于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利君刘尉张新野陈泽彬林韩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轻机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