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96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涉及衰减器和散热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同轴衰减器的散热结构体积大,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水冷头壳体、冷却水道、进水口、出水口、螺旋件、散热器底座支架、第一通水柱、第一水流合分管、第一分水孔、第一合水孔、第一散热管组、第二水流合分管、第二分水孔、第二合水孔、第三水流合分管、第三合水孔、第二散热管组、第四水流合分管、第四合水孔、第二通水柱、水箱、水泵、散热风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同轴衰减器本体和衰减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散热性能好的优点。

A High Power Coaxial Attenuator with Water Cooling and Heat Dissipation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衰减器和散热器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
技术介绍
同轴衰减器是一种能量损耗性射频/微波元件,元件内部含有电阻性材料,是一个二端口有耗微波网络,用于使输出端口提供的功率小于输入端口的入射功率,实现控制功率电平,作为振荡器和负载之间的去耦原件,作为比较功率电平的相对标准,用于雷达抗干扰中的跳变衰减这些功能。同轴衰减器对散热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必须配有散热器,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同轴衰减器采用风冷散热器,体积大,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同轴衰减器采用风冷散热,散热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包括同轴衰减器本体、衰减片,所述衰减片安装在所述同轴衰减器本体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头壳体、冷却水道、进水口、出水口、螺旋件、散热器底座支架、第一通水柱、第一水流合分管、第一分水孔、第一合水孔、第一散热管组、第二水流合分管、第二分水孔、第二合水孔、第三水流合分管、第三合水孔、第二散热管组、第四水流合分管、第四合水孔、第二通水柱、水箱、水泵、散热风扇、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所述冷却水道固定在所述水冷头壳体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头壳体上,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连接,所述螺旋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道中,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通水柱,所述第一通水柱连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所述第一散热管组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水箱内,所述水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管组,所述第二散热管组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二通水柱,所述第二通水柱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同轴衰减器本体安装在所述水冷头壳体内部。工作原理:所述冷却水道固定在所述水冷头壳体中,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头壳体上,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的两端连接,所述螺旋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道中,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通水柱,所述第一通水柱连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所述第一散热管组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水泵安装在所述水箱内,所述水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管组,所述第二散热管组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连接所述第二通水柱,所述第二通水柱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进一步,所述第一通水柱和所述第二通水柱以所述水箱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和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以所述水箱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和第三水流合分管以所述水箱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和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固定在所述水箱的底端,第二水流合分管和第三水流合分管固定在所述水箱的顶端。进一步,螺旋件的轴向前进方向与所述冷却水道中的冷却液流向一致,使所述螺旋件的搅拌效果更佳均匀,所述螺旋件引导所述冷却液产生涡流,使冷却液不断搅拌,液位较高的冷却液和液位较低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使冷却液带走更多热量,提高散热效率。进一步,所述冷却水道包括平直水道和弯水道,所述螺旋件设置在所述平直水道中,所述螺旋件与所述平直水道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是4根弹簧形状的散热管,所述第二散热管组是4根弹簧形状的散热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组和第二散热管组固定在所述水箱的两侧以所述水箱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布置,所述第一散热管组和第二散热管组的4根弹簧形状的散热管分别沿所述水箱的两侧横向并行排列。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的下端表面开设一个第一合水孔,所述第一通水柱通过所述第一合水孔连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的下端表面开设一个第四合水孔,所述第二通水柱通过所述第四合水孔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开设所述第二合水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合水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开设所述第三合水孔,并通过所述第三合水孔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上开设四个沿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一分水孔,并通过四个所述第一分水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上开设的四个沿第二水流合分管横向排列的所述第二分水孔;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和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分别开设四个沿第三水流合分管和第四水流合分管横向排列的分水孔,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开设的四个分水孔,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开设的四个分水孔,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通过四个所述第一分水孔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开设的四个所述第二分水孔;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开设的四个分水孔,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开设的四个分水孔,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用于一次水冷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4根散热管用于二次水冷散热;通过所述水泵带动,所述出水口流出的冷却剂流入所述第一通水柱,并通过所述第一通水柱流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内,经过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的四个第一分水孔进行分流之后,进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四根散热管内,所述第一散热管组的四根散热管内的冷却剂再流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的四个所述第二分水孔,并经过四个所述第二分水孔流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进行合流,再经过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的所述第二合水孔流入所述第一连接管,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流入所述水箱,在所述水箱内,经过第一散热管组的四根散热管的冷却效果不均匀的冷却液混合,冷却剂完成一次水冷散热的过程;通过所述水泵带动,将所述水箱内已经完成一次水冷散热的冷却剂抽取到所述第二连接管内,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将冷却剂引流所述到第三水流合分管的第三合水孔,冷却剂通过所述第三合水孔流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并经过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的四个分水孔分流后,分别进入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四个散热管中进行散热,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四个散热管中的冷却剂完成散热后流出所述第二散热管组的四个散热管,进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的四个分水孔,并经过四个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的分水孔进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进行合流,冷却剂完成二次水冷散热的过程,并经过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的第四合水孔流入所述第二通水柱,完成二次水冷散热的冷却剂通过所述第二通水柱流入所述进水口,经过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水冷头壳体内的冷却水道,用于对所述水冷头壳体内的同轴衰减器进行散热。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和第二散热管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包括同轴衰减器本体(20)、衰减片(21),所述衰减片(21)安装在所述同轴衰减器本体(20)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头壳体(1)、冷却水道(2)、进水口(3)、出水口(4)、螺旋件(5)、散热器底座支架(6)、第一通水柱(7)、第一水流合分管(8)、第一分水孔(81)、第一合水孔(82)、第一散热管组(9)、第二水流合分管(10)、第二分水孔(101)、第二合水孔(102)、第三水流合分管(11)、第三合水孔(112)、第二散热管组(12)、第四水流合分管(13)、第四合水孔(132)、第二通水柱(14)、水箱(15)、水泵(16)、散热风扇(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所述冷却水道(2)固定在所述水冷头壳体(1)中,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头壳体(1)上,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2)的两端连接,所述螺旋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道(2)中,所述出水口(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通水柱(7),所述第一通水柱(7)连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8),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8)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9),所述第一散热管组(9)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10),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8),所述第一连接管(18)连接所述水箱(15),所述水泵(16)安装在所述水箱(15)内,所述水箱(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9),所述第二连接管(19)连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11),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11)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管组(12),所述第二散热管组(12)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13),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13)连接所述第二通水柱(14),所述第二通水柱(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3);所述同轴衰减器本体(20)安装在所述水冷头壳体(1)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包括同轴衰减器本体(20)、衰减片(21),所述衰减片(21)安装在所述同轴衰减器本体(20)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冷头壳体(1)、冷却水道(2)、进水口(3)、出水口(4)、螺旋件(5)、散热器底座支架(6)、第一通水柱(7)、第一水流合分管(8)、第一分水孔(81)、第一合水孔(82)、第一散热管组(9)、第二水流合分管(10)、第二分水孔(101)、第二合水孔(102)、第三水流合分管(11)、第三合水孔(112)、第二散热管组(12)、第四水流合分管(13)、第四合水孔(132)、第二通水柱(14)、水箱(15)、水泵(16)、散热风扇(17)、第一连接管(18)、第二连接管(19),所述冷却水道(2)固定在所述水冷头壳体(1)中,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头壳体(1)上,所述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与所述冷却水道(2)的两端连接,所述螺旋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水道(2)中,所述出水口(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一通水柱(7),所述第一通水柱(7)连接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8),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8)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组(9),所述第一散热管组(9)连接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10),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1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18),所述第一连接管(18)连接所述水箱(15),所述水泵(16)安装在所述水箱(15)内,所述水箱(1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9),所述第二连接管(19)连接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11),所述第三水流合分管(11)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管组(12),所述第二散热管组(12)连接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13),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13)连接所述第二通水柱(14),所述第二通水柱(14)通过水管连接所述进水口(3);所述同轴衰减器本体(20)安装在所述水冷头壳体(1)内部。2.所述第一通水柱(7)和所述第二通水柱(14)以所述水箱(15)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8)和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13)以所述水箱(15)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水流合分管(10)和第三水流合分管(11)以所述水箱(15)的垂直中心线为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水流合分管(8)和所述第四水流合分管(13)固定在所述水箱(15)的底端,第二水流合分管(10)和第三水流合分管(11)固定在所述水箱(15)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5)的轴向前进方向与所述冷却水道(2)中的冷却液流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水冷散热功能的大功率同轴衰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道(2)包括平直水道和弯水道,所述平直水道和所述弯水道在一个水平面上,所述平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清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天亚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