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晨鹏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7502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即可便于钢丝绳吊运以实现吊运范围内的物料运送,同时也可用于超出吊运范围的物料运送;其包括斗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2)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结构(14)连接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滚轮结构,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吊耳可实现用钢丝绳悬挂移动料斗,滚轮结构可用工人推动实现移动料斗,液压升降装置可实现自动卸料,而不必工人将料斗立起来卸料,而通过推杆端部的电磁铁对杆端部的铁块的吸力实现底座与斗体的结合,避免在钢丝绳吊运和工人手推移动的时候出现斗体与底座的分离。

A hopper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
技术介绍
现有的塔吊料斗利用钢丝绳悬挂吊运的方式,在无需外墙架子的情况下可随意移动摆放,适用于打阳台、地热、立柱等,也可穿过脚手架和阳台将灰直接送到室内,免去以往老式料斗需要用人到阳台去撮灰、倒灰的现象,同时也避免了一些工地由于工期紧需要交叉作业时,墙面没抹、地面没打、外墙架子没办法拆除的矛盾现象。但是,现有的塔吊料斗利用钢丝绳吊装移动的距离有限,料斗用钢丝绳悬挂,移动不便,离施工点较远的地方依然需要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即可便于钢丝绳吊运以实现吊运范围内的物料运送,同时也可用于超出吊运范围的物料运送。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包括斗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2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结构14连接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滚轮结构,所述底座1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垂直的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吊耳8,所述底座1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反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3,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有转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包括斗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2)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结构(14)连接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滚轮结构,所述底座(1)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垂直的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吊耳(8),所述底座(1)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反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3),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为“拐状”,所述转杆(4)的端部设有铁块(13),所述斗体(2)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反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推杆(5),所述推杆(5)的位置与支杆(3)的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工程用料斗,包括斗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斗体(2)的底部通过第一铰链结构(14)连接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滚轮结构,所述底座(1)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垂直的两侧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吊耳(8),所述底座(1)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反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杆(3),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0)连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为“拐状”,所述转杆(4)的端部设有铁块(13),所述斗体(2)上与第一铰链结构(14)相反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推杆(5),所述推杆(5)的位置与支杆(3)的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重叠,所述推杆(5)为“拐状”,所述推杆(5)的端部位置与转杆(4)的端部位置在同一竖直线上重叠,所述推杆(5)的端部设有电磁铁(12),所述推杆(5)为中空管结构,推杆(5)的中空管内设有电池结构(19),所述电池结构(19)通过电线与设在推杆(5)上的第一开关(17)连接,所述第一开关(17)通过电线与电磁铁(12)连接。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鹏王冬生潘发全杨飞陈永亚王巍马刚
申请(专利权)人:李晨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