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7716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微网运行数据集,微网运行数据集包括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的运行参数以及各种费用参数、废气排放量;S2: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目标函数;S3: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S4:建立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S5:根据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解。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得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而且优化效果明显。

An Optimal Method for Economic Operation of Cogeneration Microgr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
,尤其涉及到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电网相对于外部大电网表现为单一的受控单元,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安全等的要求。热电联供(combinedheatandpower,CHP)系统建立在能源梯级利用的概念基础上,统一解决了电能和热能的供应问题,是一种经济节能、环境友好的用能方式,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CHP型微网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存在多种能量平衡关系。在满足用户热电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根据微源配置(即参与微源的种类、微源的运行参数等)制定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方案(即各微源在各时段的功率分配),以使系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是微网经济运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采用到标准粒子群算法,相比于其他算法而言具有算法简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但标准的粒子群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造成“早熟”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微网运行数据集,微网运行数据集包括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的运行参数以及各种费用参数、废气排放量;S2: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目标函数;S3: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S4:建立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S5:根据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微网运行数据集,微网运行数据集包括风电机组、光伏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的运行参数以及各种费用参数、废气排放量;S2: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的目标函数;S3: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S4:建立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S5:根据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在满足微电网基本运行配置的情况下,以一个月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微网的能量平衡约束以及各微源的运行约束,对微网的运行进行优化,根据此前提建立含新能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目标函数f:其中,n为一个月的天数;Ti为每天使用的时长;f1为风电机组的折旧成本费用;f2为光伏电池的折旧成本费用;f3为燃料电池的折旧成本费用;f4为蓄电池的折旧成本费用;f5为燃气轮机的折旧成本;f6为排污费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约束条件如下:(1)各微源每天使用的时长不能超过其每天最长使用时长;(2)排污量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3)各微源的折旧成本小于其总收入;(4)各微源的运行功率不能超过其最大运行功率,同时不能小于其最小的运行功率;(5)微源产生的总热功率等于热负荷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电联供型微网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建立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S4-1:输入模型参数;输入的参数包括各微源运行参数、各种费用参数和风电、光伏功率以及热电负荷功率;S4-2:初始化粒子群;其中包括设置粒子个数、种群规模、学习因子、允许最大迭代次数Tmax、初始惯性权重和终止惯性权重;S4-3:通过混沌初始化将粒子映射到解空间;S4-4:产生的解空间用一个n*d维的矩阵B表示:上式中,i=1,2,...,n;j=1,2,...,d;xij表示第i个粒子的第j维度数值;S4-5:通过微电网无功电压协调多目标优化模型计算,得到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并得到个体最优粒子Pbest和全局最优粒子Gbest;S4-6: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更新公式如下:vid(t+1)=ωvid(t)+η1rand1(pid-zid(t))+η2rand2(pg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裕吴杰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