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471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包括立模隔模箱体、立模固定端、第一型腔、栏杆、隔板、曲臂、压板、密封条、第二型腔、铰链、成型模腔、连接杆、立式隔模、加强板、加强柱、横向加强筋、堵板、轨道、底边模、整体底板、传动棍、滑轮和销轴,隔板的一侧设置有栏杆,且隔板的另一侧设置有堵板,曲臂的内侧设置有压板,压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型腔,第二型腔与曲臂之间设置有密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边模可更换、取件方便等特点,使成组立模的漏浆缝大大减小,密封处理量大为减少,避免了材料浪费,可以防止成组立模发生变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A Group Mold for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本技术涉及立模
,具体为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技术介绍
为了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建筑,国家在大力推进实施住宅产业化,建筑业整体在由传统的施工方式向建筑工业化的方式升级和转型,建筑工业化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其中,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实现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成组立模的底边模与隔板接触就会结合缝隙,那么可能出现漏浆的缝隙就有二十四条之多,另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和开合次数的增多,底边模极易产生变形,接触缝隙就增大,漏浆就越来越多,尤其对于流动性能极佳的石膏、泡沫混凝土来说,漏浆将更加严重,以至于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生产,动模打开的方式为平行拉开,需要安装牵引装置,即慢还不安全;另外复合墙板的混凝土层都较薄,还放有钢筋网,使得浇筑时难以进料,常常出现空洞现象,所以这种传统结构很难保证墙板质量,同时要经常清理外泄浆料,费工、费时,也极大地浪费了原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包括立模隔模箱体、立模固定端、第一型腔、栏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包括立模隔模箱体(1)、立模固定端(2)、第一型腔(3)、栏杆(4)、隔板(5)、曲臂(6)、压板(7)、密封条(8)、第二型腔(9)、铰链(10)、成型模腔(11)、连接杆(12)、立式隔模(13)、加强板(14)、加强柱(15)、横向加强筋(16)、堵板(17)、轨道(18)、底边模(19)、整体底板(20)、传动棍(21)、滑轮(22)和销轴(2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模隔模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边模(19),所述底边模(19)上设置有整体底板(20),所述整体底板(20)的一侧设置有轨道(18),所述轨道(18)的一端设置有传动棍(21),所述传动棍(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包括立模隔模箱体(1)、立模固定端(2)、第一型腔(3)、栏杆(4)、隔板(5)、曲臂(6)、压板(7)、密封条(8)、第二型腔(9)、铰链(10)、成型模腔(11)、连接杆(12)、立式隔模(13)、加强板(14)、加强柱(15)、横向加强筋(16)、堵板(17)、轨道(18)、底边模(19)、整体底板(20)、传动棍(21)、滑轮(22)和销轴(2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模隔模箱体(1)的底端设置有底边模(19),所述底边模(19)上设置有整体底板(20),所述整体底板(20)的一侧设置有轨道(18),所述轨道(18)的一端设置有传动棍(21),所述传动棍(21)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滑轮(22),所述立模隔模箱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型腔(3),且立模隔模箱体(1)与第一型腔(3)之间设置有销轴(23),所述立模隔模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立模固定端(2),所述第一型腔(3)的一侧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的一侧设置有栏杆(4),且隔板(5)的另一侧设置有堵板(17),所述隔板(5)的一侧设置有曲臂(6),所述曲臂(6)的内侧设置有压板(7),所述压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型腔(9),所述第二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民筑友房屋科技石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