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15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传动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连杆,包括套筒部及分别自套筒部的圆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三连接臂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彼此交叉设置,所述套筒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及与通孔同轴设置的两个套接孔,两个套接孔分别与通孔的两端连通,所述套接孔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本连杆的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特别适合带动执行机构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

A kind of connecting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零部件
,尤其是指一种连杆。
技术介绍
凸轮机构是一种由具有曲线轮廓的构件,通过高副接触带动从动件实现预期运动规律的一种高副机构。该机构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械结构中,尤其是一些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自动控制装置或装配生产线中。连杆是凸轮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现有连杆的结构繁多,使用不同场合的连杆,其结构也不相同。但现有的连杆的结构复杂,工作稳定性不好,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其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特别适合带动执行机构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杆,其包括套筒部及分别自套筒部的圆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三连接臂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彼此交叉设置,所述套筒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及与通孔同轴设置的两个套接孔,两个套接孔分别与通孔的两端连通,所述套接孔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有用于将第一滚动件限位于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件,所述第一滚动件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轴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有用于将第二滚动件限位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转轴件,所述第二滚动件转动设置于第二转轴件。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部的圆周设置有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平面位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有用于将转轮限位于第三连接臂的第三转轴件,所述转轮转动设置于第三转轴件。进一步地,所述转轮包括转动设置于第三连接臂的主体件及与主体件扣合的第一挡板,所述主体件包括转辊及与转辊一体成型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分别位于转辊的两侧,第一挡板、转辊与第二挡板之间围设成环形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与套筒部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臂设置有定位台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臂的长度,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臂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中心线a与第二连接臂的中心线b之间的夹角为135°,第一连接臂的中心线a与第三连接臂的中心线c的之间的夹角为108°,第二连接臂的中心线b与第三连接臂的中心线c之间的夹角为1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实际应用时,第一连接臂经由第一滚动件与执行机构连接,即第一连接臂为连杆的输出端,第二连接臂经由第二滚动件与凸轮的轮廓抵触,即第二连接臂为连杆的输入端,第三连接臂经由转轮与拉簧的一端连接,即第三连接臂为连杆的复位端,在拉簧的回弹力作用下拉动第三连接臂复位转移,使得连杆复位转动,将轴承安装在套接孔内,最后将中心轴贯穿轴承和套筒部的通孔,使得连杆能够绕中心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其中,第一滚动件避免了第一连接臂直接与执行机构接触,降低了第一连接臂与执行机构的磨损,延长了第一连接臂与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第二滚动件避免了第二连接臂直接与凸轮的轮廓接触,降低了第二连接臂与凸轮的磨损,延长了第二连接臂与凸轮的使用寿命;转轮不但便于连杆转动,还便于拉簧伸缩。另外,套接孔用于安装轴承,套接孔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抵触,对轴承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了轴承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也便于轴承组装在套筒部内,使得轴承与套筒部的结构紧凑。本连杆的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特别适合带动执行机构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套筒部;2、第一连接臂;3、第二连接臂;4、第三连接臂;5、第一滚动件;6、第二滚动件;7、转轮;8、通孔;9、套接孔;10、第一转轴件;11、第二转轴件;12、定位平面;13、第三转轴件;14、主体件;15、第一挡板;16、转辊;17、第二挡板;18、加强筋;19、定位台阶;20、环形槽;21、第一缺口;22、第二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连杆,其包括套筒部1及分别自套筒部1的圆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臂2、第二连接臂3和第三连接臂4,第一连接臂2、第二连接臂3和第三连接臂4呈三角形分布于套筒部1的圆周,所述第一连接臂2远离套筒部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5,所述第二连接臂3远离套筒部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动件6,所述第三连接臂4远离套筒部1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轮7,所述第一连接臂2、第二连接臂3和第三连接臂4彼此交叉设置,所述套筒部1的中部设置有通孔8及与通孔8同轴设置的两个套接孔9,两个套接孔9分别与通孔8的两端连通,所述套接孔9的孔径大于通孔8的孔径。本实施例以连杆与凸轮配合使用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时,第一连接臂2经由第一滚动件5与执行机构连接,即第一连接臂2为连杆的输出端,第二连接臂3经由第二滚动件6与凸轮的轮廓抵触,即第二连接臂3为连杆的输入端,第三连接臂4经由转轮7与拉簧的一端连接,即第三连接臂4为连杆的复位端,在拉簧的回弹力作用下拉动第三连接臂4复位转移,使得连杆复位转动,将轴承安装在套接孔9内,最后将中心轴贯穿轴承和套筒部1的通孔8,使得连杆能够绕中心轴的中心轴线转动。其中,第一滚动件5避免了第一连接臂2直接与执行机构接触,降低了第一连接臂2与执行机构的磨损,延长了第一连接臂2与执行机构的使用寿命;第二滚动件6避免了第二连接臂3直接与凸轮的轮廓接触,降低了第二连接臂3与凸轮的磨损,延长了第二连接臂3与凸轮的使用寿命;转轮7不但便于连杆转动,还便于拉簧伸缩。另外,套接孔9用于安装轴承,套接孔9的内壁与轴承的外圈抵触,对轴承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了轴承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也便于轴承组装在套筒部1内,使得轴承与套筒部1的结构紧凑。本连杆的结构简单,结构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成本低,工作稳定性好,特别适合带动执行机构按照预期运动规律循环运动。具体地,所述第一滚动件5和第二滚动件6均为滚轮,滚轮的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具体地,所述套筒部1、第一连接臂2、第二连接臂3和第三连接臂4为一体成型构造,使得凸轮的结构稳定,强度和硬度高,使用寿命长,生产制造方便,且成本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2连接有用于将第一滚动件5限位于第一连接臂2的第一转轴件10,所述第一滚动件5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轴件10,一方面是便于第一滚动件5转动,另一方面是便于将第一滚动件5装设于第一连接臂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臂3连接有用于将第二滚动件6限位于第二连接臂3的第二转轴件11,所述第二滚动件6转动设置于第二转轴件11,一方面是便于第二滚动件6转动,另一方面是便于将第二滚动件6装设于第二连接臂3。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部1的圆周的外侧面设置有定位平面12,所述定位平面12位于第一连接臂2与第二连接臂3之间。当套筒部1转动至设定的角度后,定位平面12与外部结构的定位面相互定位配合,以对套筒部1进行定位,保证了套筒部1能够在设定的角度内转动,提高了连杆转动的精度。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部及分别自套筒部的圆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三连接臂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彼此交叉设置,所述套筒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及与通孔同轴设置的两个套接孔,两个套接孔分别与通孔的两端连通,所述套接孔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部及分别自套筒部的圆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一滚动件,所述第二连接臂远离套筒部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滚动件,所述第三连接臂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彼此交叉设置,所述套筒部的中部设置有通孔及与通孔同轴设置的两个套接孔,两个套接孔分别与通孔的两端连通,所述套接孔的孔径大于通孔的孔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有用于将第一滚动件限位于第一连接臂的第一转轴件,所述第一滚动件转动设置于第一转轴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有用于将第二滚动件限位于第二连接臂的第二转轴件,所述第二滚动件转动设置于第二转轴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的圆周设置有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平面位于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岩田智慧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