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自润滑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714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12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轴套本体与基座;轴套本体润滑铜粉层、钢板层、环氧结构胶层、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导热胶层、散热层、氧化锌层;散热层包括多孔纤维、气凝胶;多孔纤维位于气凝胶中;多孔纤维包括带孔纤维、多孔纤维胶层;多孔纤维胶层位于带孔纤维外表面;多孔纤维胶层的孔中设有石墨烯层结构;润滑铜粉层、钢板层、环氧结构胶层、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导热胶层、散热层、氧化锌层依次设置,基座没有安装孔;提高自润滑轴承优异散热性能的同时,可以发挥弯曲效果。

Heat dissipation self-lubricating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自润滑轴套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
技术介绍
自润滑轴承由于适合于润滑不可靠或不可能之处而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单一材料的自润滑轴承轴套一般有铜粉末治金和塑料两种结构。铜粉末冶金结构强度比较低,难以适合高载荷的工作条件,在跑合期还很容易造成拉伤。在钢板背面采用高分子保护可以提高自润滑轴承寿命,但是带来了散热难题。专利技术人之前公开了一种散热轴套,提高了板材散热效果,利用铜颗粒解决氟材料与钢板结合力的问题,但是此结构带来一些问题,比如铜颗粒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对氟材料进行稳定,最主要的是烧结铜颗粒至钢板上的时候会对润滑铜粉产生较大影响,因为润滑铜粉的性能是轴承板材的核心,因此必须先烧结润滑铜粉,在其检验合格后再烧结铜颗粒,这样会产生润滑铜粉二次烧结,影响润滑性能,加大降低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通过结构设计以及思路创新的协同作用,使得散热自润滑轴套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层间稳定性,尤其是散热性能优异,有效提高了散热自润滑轴套的使用性能、应用范围,可用于高端自润滑轴承的制备。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轴套本体与基座;所述轴套本体包括润滑铜粉层、钢板层、环氧结构胶层、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导热胶层、散热层、氧化锌层;所述散热层包括多孔纤维、气凝胶;所述多孔纤维位于气凝胶中;所述多孔纤维包括带孔纤维、多孔纤维胶层;所述多孔纤维胶层位于带孔纤维外表面;所述多孔纤维胶层的孔中设有石墨烯层结构;所述润滑铜粉层、钢板层、环氧结构胶层、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导热胶层、散热层、氧化锌层依次设置;所述基座没有安装孔;所述基座设有折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自润滑轴套包括轴套本体与基座;所述轴套本体包括润滑铜粉层、钢板层、环氧结构胶层、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导热胶层、散热层、氧化锌层;所述散热层包括多孔纤维、气凝胶;所述多孔纤维位于气凝胶中;所述多孔纤维包括带孔纤维、多孔纤维胶层;所述多孔纤维胶层位于带孔纤维外表面;所述多孔纤维胶层的孔中设有石墨烯层结构;所述润滑铜粉层、钢板层、环氧结构胶层、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导热胶层、散热层、氧化锌层依次设置;所述基座没有安装孔;所述基座设有折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层聚酰亚胺薄膜层的厚度为18.5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自润滑轴套,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建梁国正王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立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